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壳层作为软土地基上的一层特殊"保护层",对软土地基起着应力扩散的作用,在考虑硬壳层效应的情况下,通过试验段的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滨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硬壳层工程特性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了天然双层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内蒙古老集高速公路下湿地(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情况,并提出该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其中包括在软土地基上实施沉降与稳定监测的观测仪标的埋设、观测断面布设等。同时对该软土路段长期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处理的制约因素及加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软土地基处理的制约因素着手,较详细地论证了3种(机械振捣法加固浅层地基、固结法及复合地基法)理论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河滩相软土路堤填筑期和预压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伊洛河河滩相软土地基上修筑1km多长的高等级公路路堤实际工程,设计软土地基变形现场观测方案,采用测斜导管、沉降板等测试方法,对软土地基变形进行长达2年多的观测研究,共获取数据2万多个。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合河滩相软土特点,提出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控制的最薄弱层法和预压期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上路基拓宽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软土地基上道路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病害,从软土地基沉降入手,并结合软土地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高、低路堤试验路段的实践,提出比较合理的路基拓宽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珠三角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岸线,属三角洲滨海相~海陆相沉积单元,发育深厚的淤泥类软土,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此类软土地基问题是工程建设的重难点。结合南方沿海珠三角地区道路工程的建设经验,对珠三角滨海相~海陆相沉积深厚层软土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分析结论加深设计者对珠三角地区深厚软土特点及其地基处理方法的认识,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上有着独特的优点。文中通过一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以预应力管桩作为长桩、水泥搅拌桩作为短桩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中的运用,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现场载荷试验,结果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深厚软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油库储油罐所处的软土地基在外界因素干扰下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导致油库储油罐罐体变形、位移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数值模拟。根据油库储油罐软土孔隙水、土粒、天然土体等的孔隙率,分析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影响因素,获取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沉降的平均固结度;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及虎克定律,分析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的非线性特征,确定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在不同状况下应力的确定;采用ANSYS软件构建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模型,分析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情况。仿真模拟表明,当施加荷载时,油库储油罐底板中心以及整体沉降逐步提升;初始加载时,地基土外力作用造成超孔隙水压力高于地基附加应力,储油罐一次加载的外力作用大于分级加载,分级加载可降低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主要问题是地基强度低,路堤沉降量大,沉降不均,路堤易失稳。采用数值方法对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和刚性桩三种方法处理软土地基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刚性桩的刚度远大于桩间土的刚度,因此承担了大部分路堤荷载,仅有小部分路堤荷载由桩间土承担,刚性桩能很好地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碎石桩能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软土的渗透性,处理效果差于刚性桩,塑料排水板仅能提高软土的渗透性,因此处理效果最差;②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时,路堤最易发生失稳破坏,碎石桩次之,采用刚性桩处理软土地基时,路堤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基上设置高填方刚性涵洞时,面临结构物荷载过大而天然地基强度不够的问题。总结软土地基对结构物的影响以及涵洞基础常见设计方法,并以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涵洞设计为依托,阐述位于软弱地基的涵洞设计原则,对软土地基及涵洞基础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指出涵洞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  相似文献   

11.
刘霞 《路基工程》2018,(1):42-46
针对路堤荷载作用下上覆硬壳层的软土地基的破坏模式,依托某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软土硬壳层地基路堤的分层填筑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硬壳层软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塑性区开展的过程及土中应力、应变特性,总结分析了其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精确预测广西花岗岩软土区域地基沉降量及承载性能,对软土参数变异性进行研究,对广西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区域花岗岩软土地基进行随机场建模,研究花岗岩软土压缩参数E_s、强度参数c、φ在空间变异性下的地基沉降,分析花岗岩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S_u在空间变异性下的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的花岗岩软土参数E_s、c、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计算获得的随机场理论沉降值上下限与实测沉降值较为吻合;②研究区域内的花岗岩软土参数S_u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基于随机场理论计算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更为合理、安全,而采用传统固定参数S_u计算极限承载力则高估了实际地基承载力,结果较不安全;③研究结果可为软土地基沉降和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及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佛高速公路地处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基长度占全线的46.4%。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提出了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为了验证,又在现场选择三个比较典型的软土地基断面进行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的监控观测。并进行了软土地基的应力应变有限元计算。为今后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是经常遇到的,文章对公路施工软土地基的危害进行阐述,分析了公路施工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影响因素,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分期扩建道面工程防治不均匀沉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道面工程,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是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但在不同时期扩建的道面建筑物,在新老道面结合部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道面工程病害,危及使用安全。通过软土地基排水固结加固处理的机理分析,结合机场道面工程的实例分析验证,提出经济有效且方便实用的预防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软土路基是现代公路施工中常见的路基地质情况,如何针对软土路基特点进行路基施工控制与管理是现代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土地类型众多的国家,在这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类型的不良的地基土,软土地基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地基土。软土地基由于本身的特有地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公路工程的发展,因此在软土路基上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软土路基的特殊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该文论述了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控制工作,针对贵州地区软土路基的特点对软土路基边坡施工过程的控制重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其内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软基处理路堤工后沉降指标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容许不均匀沉降的4‰指标,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后沉降指标的确定方法,为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路堤软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 ,例如 ,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 0 .2~ 0 .3倍深度处 ,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 ;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 ,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 ,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 ,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路堤软件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例如,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0.2-0.3倍深度处,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拱桥,首先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克服拱圈传递的水平推力.对营口玉韵桥结构受力和结构体系选取进行分析,探索软土地基上修建拱桥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类似桥梁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