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主要阐述交—直—交电力机车主电路结构型式及特点,并从机车功率、可靠性要求、控制要求和经济性能比较等几个方面提出主电路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压型变流系统中换流电流,脉冲整流器和逆变器对中间环节直流电压的影响,得到中间直流环节谐波功率的频率谱。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提出了一个交—交变频的单片机控制方案。主电路采用三相零式循环变频器,控制系统以8031为核心。采用变时钟和变间隔相结合的办法,频率调节均匀。主电路正反组分时触发,无环流。用小功率异步电机系统,完成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7.
交-直-交传动技术应用于机车动车具有明显的优点,70年代以来被世界各国铁路广泛采用,已形成一种趋势,本文简要地叙述其优势,并就减轻机车重量、高粘着、高动力学性能和改善通风等机械部分的设计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由铁道部科技司、机务局、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组织的1000kW交-直-交电力机车原型车技术设计审查会,于1992年12月14日~15日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西南、北方交通大学,上海、大连、长沙铁道学院,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以及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和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提出的关于4000kW交-直-交电力机车原型车总体布置、主、辅电路及油冷变流器、三相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电  相似文献   

9.
在大功率变频调节技术中,各环节的电流、电压、功率波形均属非正弦量,用传统的检测仪表测量其参数会有较大误差。而用霍尔元件制作的各种电气参量传感器却没有这种弊病。文中介绍了用霍尔元件测量非正弦量的功率、有功功率及无功率的大批量,用霍尔元件制作各种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即各种元器件及接口电路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铁道部科技司、机务局、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于1989年9月24日至25日在株洲召开“300kW交—直—交传动系统地面试验研究”部级鉴定会议。部科技司聘请了八位部内外专家承担该项目的主审人被聘请的部外专家有东北工学院佟纯厚教授、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吴健雄高级工程师、上海电机厂吴金山高级工程师部内专家有上海铁道学院邵丙衡教授、东南交通大学连级三教授、北方交通大学王立文教授、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王享祥副研究员、株洲电力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交—直—交传动机车轮径偏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交—直—交传动机车轮径偏差、异步牵引电动机转矩和电流偏差、轮周牵引力偏差以及电动机转差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给出的计算公式不要求知道牵引电动机的具体特性参数和供电电压及频率,适用于牵引电动机尚未设计出来前,对交—直—交传动机车的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文中还对上述偏差及牵引电动机转差率的数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交-直-交传动电力机车传动系统在机车进无电前后工况的分析,得出逆变器电动机系统在无电区不能停止运行的结论,进而提出采取轻微再生制动的控制方法,实现机车无电区工况的控制技术,文中给出机车在无电区工况下传动系统的动态模型以及电压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控制技术能实现机车在无电区工况前后的平稳过渡,确保机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与转差闭环控制相比,矢量控制可使异步电机获得更好的动态响应,显著提高机车性能,文章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电压解耦型矢量控制方案和相应的脉宽调制规律,并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单片机的双微机控制系统,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就交—直—交电传动内燃机车,阐明了牵引发电机的外特性;利用有关文献资料推导出逆变器负载电流与牵引发电机整流电压之间的理论关系,揭示了部分工况下机车牵引功率和启动牵引力与柴油机转速之间的关系;并以DE2500型和Am6/6型机车为实例旁证了牵引发电机的设计功率等于实际需要功率难以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介绍了1000kW交一直一交地面试验系统四象限变流器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并对控制电路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1000kW交一直一交地面试验系统四象限变流器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并对控制电路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讲述用于内燃机车辅助系统的交—交流三相变频器的电路原理,从可逆整流讲起,直到每一部分控制电路的设计。本文中还两要分析了辅助系统采用交—交流传动的优缺点以及交—交流变频器用于内燃机车主拖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从实时仿真角度介绍了一种利用多机间通信,实现并行仿真的设计方案,达到快速仿真的目的,这对于交—直—交电传动系统在室内调试、研制和快速分析有着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其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使系统模块化好,通用性强,大大方便了软件的调试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