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资料地区径流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径流量的计算是关系到水库规模大小的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对于无资料地区的径流量计算更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提出降雨径流关系法充分利用邻近的水文资料、本流域已有的少量资料以及本地区水利工程运行的实际资料综合分析推导出径流量,并与传统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合理的径流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波变换对年均径流量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小波分析不仅能识别年径流的主要周期,而且还能给出其时频局部化结构,很容易观察出各种时间尺度强弱变化、分布和突变点.以甘肃省洮河岷县站(1957—1998年)年平均径流量为基本资料,计算分析表明,其径流量时间序列的时间尺度在时间域上分布不均匀,具有显著的局部化特征;不同时间尺度的丰枯阶段不同,因此径流丰枯变化与时间尺度大小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还分析出了年均径流量具有2a、9a左右、22a和32a左右的主要周期,其中22a为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3.
生物滞留带是高速公路径流生态处置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非饱和土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高速公路生物滞留带在7种降雨工况下的径流滞蓄效应,分析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及前期降雨间隔期对滞留带径流滞蓄效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在7种降雨工况下,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及径流峰值延时范围分别为3.65% ~10.63%、59.93% ~89.84%、4~59.41 min,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径流峰值延时随着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前期降雨间隔期的延长而增大,且溢流的发生会导致滞留带径流峰值消减率和峰值延时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降雨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析,综合评判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以1956—2000年为基准期、2001-2010年为影响期,分析影响期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沁河2001—2010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0.73亿m~3,较1956—2000年均值13.39亿m~3减少了2.66亿m~3(减少19.9%)。天然径流量的减少主要受到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沁河流域2001—2010年河川径流量减少,降雨变化作用占19.2%,人类活动影响占80.8%。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水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一条主要支流,年均径流量占宜昌16%左右,年均输沙量占宜昌25%左右,是三峡水库泥沙主要来源流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长治"工程实施以来,流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至1996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25.8%.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有关水文站在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分析,表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施后,该流域输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三峡水库入库泥沙的减少,有利于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气环流模型的计算输出结果分析,利用分布式月水文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上游流域径流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三峡入库径流的变化情况。未来气候情景采用HadCM2模式。建立了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NASH效率系数达到85.34%。根据长江上游流域未来的气候情景,以降水、平均气温这两个因子作为模型输入,模拟分析未来气候条件下的三峡入库径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峡未来入库径流量在未来30年内呈弱减小趋势,而60年后则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盘江石板寨河段实际情况的勘察,结合历史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石板寨水库有堰和无堰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比较.最后给出了无堰方案更有利于确保电站及水库的安全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水文流量计算按推算原理分为有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和无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其中无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分为调查历史洪水位推算设计流量和根据暴雨成因的原理推算设计流量.具体方法有形态调查法、直接类比法、暴雨推理法和径流形成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盘江石板寨河段实际情况的勘察,结合历史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石板寨水库有堰和无堰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比较.最后给出了无堰方案更有利于确保电站及水库的安全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中段M1标段的勘察设计工作,对沿线的暴雨径流特性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径流参数和计算方法,可为沿线各排水构造物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水文资料,并为国内高速公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弄清水库滑坡发生的成因及涌浪大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固流能量交换原理,选择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三峡水库为依托进行水槽概化模型试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滑坡坡度、固流有效接触面积、富裕水深3因素与相对初始涌浪高之间的关系以及沿程分别距滑坡入水点2,4 m远涌浪高与初始涌浪的关系,将拟合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水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直线段沥青路面径流的数值模型, 根据实际降雨条件下沥青路面径流变化过程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模型参数, 研究了路面宽度、组合坡度等几何参数与路侧排水方式对路面径流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设计降雨条件下, 路面径流在空间分布上呈较强的二维特性, 沥青路面径流深度变化依次经历增加、稳态径流与退水3个过程; 漫排水条件下, 路面宽度分别为11、15、20、25、30 m时, 路面径流最大深度分别为11.87、14.39、17.08、19.69、21.98 mm, 退水时间分别为1.4、1.4、2.4、2.9、3.4 min; 路面径流深度增幅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降低, 退水时间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比于行车道, 硬路肩路面径流的退水时间延长约20%;较大的坡度组合(横坡为3%, 纵坡为2%) 有利于排水; 当采用集中排水时, 路缘石的阻拦使路侧产生壅水, 壅水区宽度为6~8 m, 壅水区范围占路面宽度的比例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逐渐缩小, 非壅水区内的路面径流深度变化与漫排水条件下基本相同; 为保证行车安全, 可通过改变路面坡度来减少路面径流的汇流时间; 路缘石对路面径流的阻拦效应明显, 在排水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路缘石高度与开口间隔, 避免行车道出现壅水现象。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构建宜昌流量与中游航道维护尺度关系的方法。利用长期观测资料,通过建立宜昌流量与中游水位站点水位回归方程,结合实际测图资料分析推导出宜昌流量与长江中游长河段航道尺度对应关系,为优化三峡水库调度方案、合理确定长江中游航道维护尺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肇花高速公路桩基施工阶段濒临水库桩基冲击成孔对芙蓉嶂水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本项目的地质特点,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本次专项勘察先后采取了“资料收集与利用、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钻探、高密度电法、抽水试验、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示踪试验)、工程类比及内业综合计算对比分析等”等综合的勘察手段与方法,基本查明了项目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同时对狮岭高架桥三桥桩基冲击成孔对左侧芙蓉嶂水库稳定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桩基施工对水库大坝、泄洪渠及副坝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径流趋势分析及分布式小时模型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长江上游流域6个主要控制测站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屏山站全年和乌江武隆站汛期径流略有增加外,其它测站控制流域内径流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嘉陵江北碚站、岷江高场站和沱江富顺站径流均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站径流则微弱减少.结合CIS...  相似文献   

16.
对历年来库区公路建设中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初步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历年来库区公路建设中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初步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基于三角柱法的水库库容计算管理系统.分析了该软件所要求观测数据的格式和水库库容计算管理的处理过程。进行了水库的断面绘制和断面面积的计算及库容计算的程序设计.并模拟少量数据进行库容计算,然后将其结果同手算结果比较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此管理系统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三峡库区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渗透特性、降雨强度与渗透能的关系等进行了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区不同地况下土粒比重基本相同,在2.65~2.70t/m3之间,变化不大;对于土壤密度,林地较小,其次是草地,而裸露地相对较大;林地和草地孔隙率较大,渗透情形良好,孔隙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建立了不同地况下降雨强度与渗透能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