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稀土渗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固体渗硼的作用,测试了45钢低温渗硼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加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显著的提高渗硼速度,低温渗硼层是由FeB、Fe2B和Fe3(C2B)等相组成.其渗层组织致密、无明显疏松及孔洞,渗硼层前沿过渡区较窄,有良好的抗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硼砂渗硼剂的组成,渗硼的工艺试验方法;渗层组织、结构、性能及渗剂的经济性。本配方渗硼结果证明,硼砂渗硼不仅性能好、价格低,而且渗剂不结块,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Cr12MoV钢渗硼层脆性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粉末渗硼和膏剂渗硼对Cr12MoV钢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显微硬度法和划痕法声发射检测并分析了渗硼层表面脆性与敏感脆性,通过磨损试验对渗硼处理试样进行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磨损及磨痕形貌进行观察,研究了渗硼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渗硼处理后,渗硼层具有高硬度,并呈现一定的脆性,渗硼层的脆性属剥落脆性;Cr12MoV钢经渗硼后耐磨性有显著提高,渗硼层的脆性和硬度对耐磨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对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粉末法将硼和稀土元素渗入钢的表面,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结构分析和渗层显微硬度测定,研究了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有明显的活化催渗作用;稀土元素的加入量对催渗作用有一最佳量,在渗硼过程中稀土元素也同时渗入钢中和Fe_2B相中,由于稀土元素的同时渗入,使渗层组织基本上由Fe_2B单相组成,从而改善了组织,提高了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稀土催渗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稀土催渗的机理、催渗剂的类型,以及催渗技术在渗碳、渗氮、渗硼、渗钒和复合共渗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稀土催渗技术的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讨论了从废水中提取硼的常用方法如生成难溶盐沉淀,无机吸附剂,阴离子交换树脂、有机溶剂革取,蒸发浓缩结晶等,并且对实验参数如浓度,温度,酸度等提取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11.
ICP-AES法测定血硼及儿童血硼质量浓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血硼的方法,确定南京地区儿童血硼质量浓度正常值范围。方法全血经1 mol/L HNO3处理后用ICP-AES法测定,并用该方法测定南京地区1 032名健康儿童及1 364名就诊儿童血硼。结果方法精密度为1.60%-4.31%,回收率为93.3%-98.9%。1 032名健康儿童全血硼质量浓度为(41.8±16.7)μg/L,1 364名就诊儿童血硼质量浓度为25.1-58.5μg/L(77%)。结论全血经硝酸处理后测定血硼,精密度及回收率均较理想,可以作为测定血硼的参考方法。并初步提出该方法的南京地区儿童血硼参考范围为25.1-58.5μg/L(1岁以下儿童除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固体粉末法渗钛、渗铝及钛铝共渗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可行的工艺方案,并揭示了渗钛层、渗铝层、钛铝共渗层的显微硬度与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铸渗技术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渗是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本文对铸渗技术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铸渗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铸渗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锅炉用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硼泥复合混凝剂在锅炉用水预处理中的应用,对影响混凝效果的pH值、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和温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硼泥复合混凝剂用于乳制品废水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混凝效果的混凝剂用量、pH、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和温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硼泥投加量为10mg/L时,COD去除率60%,浊度去除率80%.  相似文献   

16.
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乳制品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硼泥复合混凝剂用于乳制品废水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混凝效果的混凝剂用量、PH、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和温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硼泥投加量为10mg/L时,COD去除率605,浊度去除率8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采用预先渗碳,再进行碳氮共渗的组合式化学热处理工艺(简称"组合渗碳-碳氮共渗")对重荷载、中等冲击、中高速场合下工作的零件处理后的渗层组织、浓度梯度、疲劳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处理温度低、渗速快、渗碳层和碳氮共渗层厚度可按比例调整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抑制单一渗碳和单一碳氮共渗中易产生的组织缺陷,渗层浓度梯度和硬度梯度平缓,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高、表面残余应力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高碳钢和合金工具钢B—Cr—Ti共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碳钢和合金工具钢进行了 B-Cr-Ti 共渗的试验研究.用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5种钢的 B-Cr-Ti 渗层进行了化学成分、相结构及显微组织分析.同时对 B-Cr-Ti渗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B-Cr-Ti 共渗与 B-Ti 共渗相比较,B-Cr-Ti 渗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可应用于刀具和模具.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理论上对灰铸铁的挤渗SiC过程、挤渗工艺参数对其耐磨性的影响以及挤渗SiC缸套的应用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W6Mo5Cr4V2钢淬火后经三次回火,相组成物已经很复杂,经钼硫共渗和电解渗硫,X 射线衍射分析更加困难.本文通过提高测量精度,做对比试验,弄清了钼硫共渗、电解渗硫层相结构,为评价钼硫共渗等工艺制度和进行材质性能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