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黏土路基水稳定性较差,反复干湿作用易导致强度降低,引起路基的破坏。目前,在工程中主要采取改良红黏土、加强防排水措施、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来提高红黏土路基整体质量和耐久性,很少考虑到红黏土路基的结构形式。为将红黏土直接作为路基填料,降低干湿循环对红黏土路基的影响,以蒙文砚高速公路红黏土路基试验段为例,提出了一种夹层型红黏土新型路基结构型式及其压实参数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湘南地区红粘土的工程特性,分析了采用红粘土填筑路基可能存在的工程隐患,提出了路基填筑工程性质指标要求和施工工艺,对路基修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改良红粘土路基的长期性能,对素红粘土、机制砂改良红粘土(掺砂比40%)、生石灰改良红粘土(掺灰比4%)3种情况分别进行了0、1、3、5次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得到了试样CBR值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素红粘土的长期性能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十分敏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素红粘土试样CBR值呈现逐渐衰减趋势,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衰减幅度达到40%;机制砂对红粘土的长期性能略有改善,但机制砂改良红粘土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仍然比较敏感,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值衰减幅度约为20%;生石灰对红粘土的长期性能稳定改善效果显著,生石灰改良红粘土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不敏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生石灰改良红粘土试样CBR值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上升幅度高达78%。  相似文献   

4.
依据红粘土液限高,随含水量的增加压实强度显著降低的特性,在路基94区以下通过严格控制路基填筑土层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及选择合理碾压机具,优化碾压遍数直接进行路基填筑,在96区通过对红粘土掺人合理级配的碎石进行改良,及对红粘土路基的包边处理控制水对路基的侵润,抑制红粘土路基遇水变形大、土体强度大幅降低等病害,能保证红粘土路基的填筑质量。  相似文献   

5.
笔者结合郴宁高速公路路基开裂严重的实际问题,对红粘土路基的裂缝开展规律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按照高速公路路基填筑要求在施工现场制作了红粘土路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室内试验,研究了在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体由于开裂形成的小裂缝、大裂缝、小块、裂块的发展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地区公路路基土的含水量通常处于随季节降雨而不断变化过程中,土的力学性能随干湿循环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进行某路基压实红粘土的干湿循环试验和固结压缩试验,对某路基红粘土湿化膨胀及干燥收缩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过程中压实试样膨胀和收缩变形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湿化膨胀和干燥收缩过程中累积的塑性变形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初始饱和压实试样的屈服应力为70 kPa,弹性压缩指数为k=0.032,塑性压缩指数为λ=0.179;两次干湿循环后力学参数变大,多次循环后(四次)由于试样中微裂隙的产生导致力学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7.
以沙漠地区公路施工为背景,针对依托工程沙漠公路特殊路基处理和重难点问题,设计创新出一种砂砾土夹层风积沙路基结构,通过试验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与砂砾土夹层风积沙路基性能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干湿结合的砂砾土夹层风积沙路基施工工艺和碾压方法并进行应用;应用项目交工验收通车运行以来,风积沙路基填筑段路基使用性能良好,路面行车安全、舒适,未出现质量缺陷。该风积沙路基结构和施工方法以期为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基填筑结构选择和施工工艺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诸多膨胀土规范中未将胀缩性红粘土剔除出来的问题,笔者从地貌形态、矿物成分、物理力学指标、胀缩机理、路基病害形式、路基处治等6个方面论述了红粘土与膨胀土的显著区别,认为胀缩性红粘土不宜简单地视为膨胀土来处理,建议对红粘土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确定其路基填筑利用方式及工艺。  相似文献   

9.
干湿循环对路基不同液限粘土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丽杰  胡甜  吴亮 《中外公路》2013,33(1):64-67
通过不同液限粘土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快剪试验,对不同路基粘土的抗剪强度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干湿循环变化后,不同液限路基粘土强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抗剪强度及其相关参数的衰减,且在第一次干湿循环后衰减幅度最大,之后慢慢减小;但是衰减程度各不相同,表现为随着液限的增加,路基粘土的干湿循环效应越明显,即高液限粘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衰减程度大于低液限粘土.  相似文献   

10.
红粘土路用性能试验及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粘土是一种特殊的路基填筑材料,其主要特点是天然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最佳含水率)、液限高、可压实性差、路基的沉降变形较大、变形稳定时间长。多年的工程应用表明:使用红粘土进行路基填筑最大的隐患是产生形变和裂缝。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研究了宁道高速公路红粘土的主要土性和路用性能;分析了红粘土的CBR值与干密度、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较高含水率下和保证路基压实度情况下压实,能获得较高的CBR值、较好的水稳定性,可以提高路基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水分迁移引起红粘土路基软化及病害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认为,含水量的变化将会引起红粘土路基强度的显著变化,因此水分迁移是造成红粘土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出现路基内部含水量的增加,在路基填筑层上表面覆盖薄膜等防水材料,在填挖交界处铺设无砂混凝土层,确保填挖交界地下水的排出等防排水措施极为必要。并结合水分扩散和冷凝迁移是引起路基运营后软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可防水分扩散和冷凝迁移的新方法"一种可防路基软化的路基结构",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泉厦高速公路高塑粘土路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现场应用于高塑性粘土修筑高速公路路基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施工工艺中,并成功地修筑了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难题,为修建高速路基工程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红粘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塑性、高孔隙比等特殊的工程性质,特别是路基表面失水收缩产生了开裂,使得路基产生了一些病害。论文以六盘水内环快线红黏土基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制备试样,在105℃条件下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测量收缩变形以及裂缝的条数、宽度和长度,揭示了收缩条件下红粘土收缩变形和裂缝的演变规律,对红粘土地区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建岚 《中南公路工程》2011,(3):141-144,160
路基含水率的长期监测能为科研及施工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采用传统含水率测试方法无法进行路基深层、连续、定位观测。时域反射(TDR)技术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针对TDR技术在红粘土中的测试偏差,通过室内标定试验和现场应用,提出了红粘土路基含水率现场监测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湖南衡枣高速公路高液限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高液限粘土对路基的影响,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的施工工艺要求,得出了高液限粘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以及经实践证明有效的高液限粘土处理方案,为今后高液限粘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6.
路基含水率的长期监测能为科研及施工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采用传统含水率测试方法无法进行路基深层、连续、定位观测.时域反射(TDR)技术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针对TDR技术在红粘土中的测试偏差,通过室内标定试验和现场应用,提出了红粘土路基含水率现场监测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红粘土填料的路用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耒宜高速公路红粘土填料路用性能的分析,结合土的失水收缩开裂和复水软化特征的室内试验结果,对红粘土路基表面开裂现象及裂缝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防治开裂的工程措施及可直接用作填料的红粘土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高液限红粘土具有显著的干缩开裂特性,作为路基填料的高液限红粘土经碾压密实后暴露于大气中,其表层会形成大量宽度不一的裂缝。为了研究路基开裂的裂缝对路基渗透系数的影响,克服现有室内试验方法的不足,采用自制现场渗透试验装置,进行了单环、双环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裂缝的产生对红粘土路基渗透系数具有重要的影响,且不同宽度的裂缝所造成的影响差异显著,例如小裂缝使红粘土路基渗透系数增加10倍以上,而大裂缝则使红粘土路基渗透系数增加1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降雨条件下红粘土路基水分运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非饱和土降雨渗流理论,结合实测红粘土土水特征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红粘土路基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动态变化规律,分析降雨强度、土体渗透性系数变化对路基内部渗流场变化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粘土路基降雨人渗情况下路基土降雨影响饱和区深度一般为2~3 m,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土坡饱和区扩大,对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石灰粉煤灰改性红黏土的路用性能,通过模拟干湿循环对改性红黏土和原样红黏土对比进行了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三轴试验及强度仪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两种土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抗压回弹模量均呈下降趋势,改性红黏土各性能下降趋势相较原样红黏土较小,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改性红黏土各指标均优于原样红黏土。建议红黏土地区路基修筑掺加适量石灰粉煤灰提高路基强度、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