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科 《北方交通》2013,(7):25-27
通过制作双层板模拟旧沥青路面和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并且采用同步碎石作为层间联结层,测得了层间抗剪强度与抗拉强度,表明了不同路面类型对同步碎石联结层抗剪与抗拉强度的影响。沥青路面加铺新面层,同步碎石联结层的层间抗剪强度与抗拉强度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分别提高了10.1%和25.4%,说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时,需要配合合适的层间处治措施,比如撒铺乳化沥青、铺设格栅等,保证改建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加铺道路的破坏面大多发生在沥青混合料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如何有效提高旧水泥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效果,是保证加铺层结构质量的关键。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一直是保证工程质量最为直接的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来确保加铺路面的层间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既解决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困难、行车舒适性差等问题,又节省修建厚层沥青路面所需的大量费用。但是经过大量调查发现这种路面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病害:1)推移变形。该损坏病害主要是由于路面在行车垂直荷载和高速行驶所产生水平力的综合作用下,在路面层间产生的较大剪应力所引起的剪切变形。2)路面分层。在对破坏段处钻芯取样过程中,发现很难取出完整的芯样,旧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分离现象严重甚至已完全丧失粘结力,这是由于层间粘结力不足造成的。3)水损害。水泥混凝土由于材料自身的原因,其开裂是不可避免,此时如果面层出现损毁,大量的降水将无阻隔的直接渗入到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层之间,致使结构出现水损坏。针对上诉现象,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加铺层层间粘结与施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将通过室内试验对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加铺层的中间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展了层间剪切试验.室内制作了马歇尔试件,采用自主开发的直剪仪对试件的结合面进行了多种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层间抗剪强度与粘层材料及用量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50℃层间抗剪强度莫尔-库伦理论拟合图及对应的 c ,φ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路面粘层材料,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优于普通乳化沥青,最佳用量为0.4 kg/m2,加入3%水泥的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材料浸水强度提高近20%.  相似文献   

5.
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接缝和裂缝,在交通荷载、环境因素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下扩展并延伸到沥青加铺层中,形成反射裂缝。结果破坏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影响道路的使用品质,削弱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文中揭示反射裂缝产生的力学机理、寻求防治反射裂缝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旧水泥板沥青加铺层黑白层间水平剪切滑移和界面粘结两类失稳性破坏,通过复合结构弹性理论计算、MATLAB编程、层间剪切和拉拔试验,揭示了车速、路面附着系数、竖向荷载、层间接触系数、加载速率、温度、粘层油洒布量等对层间极值应力应变、剪切强度和拉拔强度的影响规律,分别建立了层间剪切强度与正应力、剪切速率、温度以及拉拔强度与拉拔速率、温度、粘层油洒布量的函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5℃时拉拔破坏界面发生概率从大到小排序为水泥板表面、粘结层、沥青膜,45℃时为粘结层、水泥板表面、沥青膜,层间平均粘结强度随着上述排序的递减而增大;为减少层间失稳性破坏,应适当提高行车速度,控制汽车轴载,清洁和糙化水泥板表面,选取适宜的粘层油洒布量,液体石油沥青为0.20~0.40L.m-2,乳化沥青为0.48~0.60L.m-2,并推荐以芯样平均拉拔强度和破坏界面位置作为加铺层施工质量检验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旧水泥砼路面上加铺新水泥砼补强层,一般可采用3种加铺层型式:结合式、分离式和直接式.本文结合传统力学和断裂力学原理,对结合式加铺层路面结构中加铺层与旧面层的界面分离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借助有限元计算手段,分析了旧砼路面板中的裂缝对结合式加铺层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龙兵  黄立葵 《湖南交通科技》2012,38(2):17-22,25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碎石化后沥青加铺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因碎石化施工、开挖试坑检查质量后回填以及旧路基处理等使得破碎后碎石化顶面的回弹模量不均匀,交界处有突变,模量突变越大对加铺层受力越不利,越会加速路面破坏。用移动荷载分析这种模量突变对加铺层底拉应力、加铺层剪应力、弯沉、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等的影响,并提出改善这种模量突变的措施,更好的促进碎石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高等级公路结构承载能力不足以满足飞机直接起降的要求,一般需在原路面上加铺一层结构层以提高路面的整体承载力。通过对设计的四种不同加铺层材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劈裂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构造深度试验等,以确定加铺层材料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从性能、经济和便于维护角度出发,找到了满足飞机起降要求的加铺层材料,可供今后的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的旧路面破损状况下不同的加铺层结构,对于结合式钢纤维加铺层进行了钢纤维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界面剂的选用对于新旧路面的承载能力的结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相对成熟的几种加铺层设计体系加以评析,旨在得出可值得借鉴以及需加以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今后尚需研究的方向,可为完善适合我国实际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20a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在公路里程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养护任务,其中罩面是公路管理部门最为关心、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养护措施。对现阶段国内外主要的沥青路面罩面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种有关城市道路刚改柔工程路面实际加铺层厚度的验算方法,经芜湖赭山路刚改柔工程实例验证,发现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以取得确定维修对策和加铺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的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将纤维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可以明显改善沥青路面的综合路用性能,尤其是在防止反射裂缝能力、增强抗车辙能力等方面效果突出〔1〕。因此,选其用于旧高速公路路面的罩面层不失为很好的尝试。基于我国高速公路出现早期损害的破坏问题,利用断裂力学知识定性分析纤维混凝土应用到公路罩面中的疲劳断裂寿命。  相似文献   

16.
旧水泥混凝土城市道路加铺新型沥青层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常武路路面改造工程。在调查检测现有旧水泥砼路面破损状态的基础上,结合该道路的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保、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采用防噪、环保、可靠的橡胶沥青新型路面加铺改造方案.可为其它城市道路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中大多仍采用与新建沥青路面相同的设计理论,鉴于此,对国内外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8.
洪彦华 《交通标准化》2009,(13):168-170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涉及到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多变。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模型,可计算并分析得出旧水泥混凝土板模量的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底荷栽应力和弯沉的影响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AAPA对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进行反射裂缝试验研究,分析了组成结构类型、集料级配、沥青、矿粉、纤维和橡胶粉对混合料抗反射裂缝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和沥青性质是影响混合料反射裂缝抵抗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矿料4 75mm筛孔的通过率与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合理确定粉油比和选用外加剂都是提高混合料疲劳寿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依托佛山一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分析了同步薄层罩面的原材料性能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要点及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粘结层应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适宜喷洒量为1.3~1.5 L/m2;罩面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高粘 SBS 改性沥青和优质集料组成的开级配骨架空隙结构,空隙率不低于10%,最佳油石比为5.0%,层厚2.5 cm。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交通安全组织工作,并彻底处治旧路面病害;采用专用摊铺机同步进行粘结层喷洒与罩面层摊铺,并采用静压方式碾压且不得过压。试验段工后性能检测表明:同步薄层罩面具有优良的排水、抗滑、降噪及平整等使用性能,是一种性价比高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