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都市快轨交通》2010,(1):14-14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根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到2015年前后,全国将建设87条地铁线路,总里程2495km,总投资9886亿元。截至2009年11月,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9个城市共有57条、1400km地铁线路同时在建,福州、昆明、大连、青岛等已获批准的城市于近期开始首条地铁线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至今,全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武汉、大连、成都、西安等27座城市修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线路已有1400公里.大都为地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居民出行范围的扩大.出行距离增加。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中城市近期轨道建设项目的选择标准,统计分析了我国目前已开通地铁与轻轨的22个城市中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至初期的负荷强度变化特征,对比总结了影响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及重要公交走廊选择决定了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的基础;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延长以及初期是否形成换乘影响客流初期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对城市发展影响的深度。既可为其他城市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首条线路时提供参考和建议,也为合理预测城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穿越武汉主城区,与线网规划中的多条地铁线路进行换乘。由于经过的城市区域尚处于开发时期,地铁工程多处与规划或在建的市政工程协调。本文通过对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换乘车站方案的介绍,论述了各个换乘车站的控制因素及方案形成的过程,以及方案形成过程中与规划的市政工程协调关系,以工程可实施性和乘客的换乘便捷为出发点,兼顾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为换乘车站设计提出清晰的思路。研究结论:(1)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除了在满足换乘功能外,还要与密切的相关市政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实施,应从城市发展的高度统筹协调处理;(2)处于开发阶段的城市区域可利用地铁建设的契机,完善强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使得区域性的交通组织得到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据世界铁路研究所预测,到2016年,全球将有500多个城市的居民超过百万,地铁线路日益拥挤带来的运营安全挑战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难题。而实现信号和地铁自动化将有效解决轨道交通网络饱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0,(1):15-17
武汉轨道交通规划通过专家评估 近日从武汉市地铁集团获悉,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武汉召开了《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评估会,会上武汉轨道交通规划通过了专家评估。今年6月,最新的武汉轨道交通规划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获得原则通过。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 000多km,相当于过去十几年建设长度的总和。此外,北、上、广、深等特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实现网络化运营,重庆、武汉、南京、成都、西安、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的也正在形成运营网络。随着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紧密结合,市域铁路在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域铁路与地铁的跨线、并线运行,各条线路的车辆及检修设备的共建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后期运营成本.通过东京地铁、东京私铁、新加坡地铁、台北捷运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和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上线比例较国外城市低,进而提出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提高国内轨道交通线路地上线比例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贺鹏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5):155-160
通过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直通运营情况的系统梳理,整理出不同地铁线路的直通运营互通性。从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讨论直通运营线路与城市发展协调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早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网络直通运营区段的运力特征,并以京王线-新宿线为例,分析直通运营、快慢车等列车运行组织模式和基本规律,提出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焦点观察     
《世界轨道交通》2013,(5):66-67
武汉2017年将建成7条地铁线路 近期,武汉地铁集团表示,今年将新开工5条地铁线,分别为6号线、7号线、8号线、机场线、29号线。包括在建的4条线路,同时施工的地铁线路可能达到9条。此后,武汉每年将投资约150亿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每年至少有一条线路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将增加。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出行问题,在大、中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已形成共识。在最近几年,一些城市内修建了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列车。对于运营线路不很长,而旅客运输量又很大的线路,除地铁线路以外,又有了多种轨道交通列车的形式,如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上海的高架明珠线轨道交通,北京的13号城市轨道交通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19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北京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3条新线开通,自此,北京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8条,123座车站、200公里通车里程。众所周知,世界各国地铁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始终是资金紧缺、解决地铁投融资问题成为地铁规模发展乃至城市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深圳市仅有轨道交通一期1号线东段和4号线南段共21.8km地铁线路投入运营。现正同步建设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2011年大运会前全部投入运营,届时,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78.8km,基本形成覆盖城市主要发展轴的轨道交通网络,可承担700万人次/日的客运量。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消息全长21.72 km的南京地铁1号线9月3日正式投入运营。南京也因此成为我国第六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近年来,中国城市平均每三年至四年就有一条20 km的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而凭借轨道交通汇聚的人气、物流、资金流,线路的贯通为城市的躯干重塑血脉,经济资源得以优化配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北京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建设阶段。2020年12月,北京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开通试运营,至此,北京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线路已达到23条,总里程增至699.3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地铁普线为主,地铁快线、机场专线、有轨电车为辅的快慢结合、功能清晰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宏伟规划和计划,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目前.中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建设55条线路.约1500公里.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10个城市已经建成城市轨道交通420公里.其他在建线路总长则超过340公里.  相似文献   

17.
《世界轨道交通》2008,(9):67-67
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城市23条线投入运营.线路总长581公里.2006年全年运送旅客18亿人次。目前.中国正在运营和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16个.此外还有23个城市正在做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15个城市共规划61条线路.长1700公里.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线路达到1000公里以上。2050年中国轻轨和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2000公早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4月,新书《中国地铁60年--人和事》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组织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王汉军、冯爱军主编。自1956年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至今,中国地铁已走过60年的发展历程。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陆共有29座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3832 km(不含市郊铁路),运营线路数量128条。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城市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2月,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经过5年建设,于2012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是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最重要的黄金交通走廊。该工程起于汉口金银潭.终点在武昌光谷广场.贯穿武汉城市中心区,线路全长27.73 km,共设车站21座,车辆段、维修基地和停车场各1座,主变电站2座,与轨道交通1号线在循礼门站换乘.并共用1个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佛山市发展改革局获悉,在广(州)佛(山)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中,未来将建设六条地铁线路。至2010年广佛地铁建成通车之后,广州到佛山只需十多分钟车程,广佛地铁可望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城际地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