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采用CTCS-2+ATO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O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满足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站台门的防护。介绍现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动车组类型、站台门现状、车门与站台门系统的联动条件、接口原理。针对珠三角城际公交化运营开行4辆编组动车的需求,基于不同编组、不同车门类型、不同运行交路情况下对车门与站台门联动控制提出3种优化设计方案。从规范符合性、运营使用习惯、既有线改造可实施性等角度对3种方案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对新建和既有运营线路分别提出推荐方案。研究结论满足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开行4辆编组动车的需求,并为其他城际铁路、市域铁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在建的北京城际铁路联络线地下车站站台门的退台距离,对海南岛东环城际铁路美兰机场地下车站的站台门风压进行了实测,并通过IDA tunnel及ThermoTun软件对城际列车通过地下车站时的空气动力响应进行模拟验证,分析不同退台距离下站台门承受的风压.研究结果可为站台门退台距离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际铁路列车高速通过地下车站时,站台门在列车气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结构变形,且难以在运营线路上进行实时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将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和线路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流体力学仿真技术计算出城际铁路列车过站风压,并通过模拟列车过站时的气动载荷,对站台门结构变形开展有限元分析,最后在具备列车160km/h高速过站工况的线路上进行试验验证。将试验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可得,有限元分析和线路试验两者得出的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最大的标准差不超过0.43,从而验证城际铁路地下站站台门有限元模型加载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站台门在城际铁路以及高速铁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际铁路及高速铁路的部分线路既有车型多样、运营模式复杂,其站台门系统无法实现与信号系统的联动控制,多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这给运营人员带来不便。为解决该问题,在分析研究站台门控制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的远程控制和状态监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优先级控制站台门开关及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满足运营需求,可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城际客运专线站台门车地联控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际客运专线为了满足短途客流量大、追踪间隔小、行车速度高、与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成等新的运输需求,采用乘客站台候车模式,并开始设置站台门。根据当前客运现状和技术水平对城际客专站台门与动车组车门实现联动的必要性、系统功能、关键技术、系统构成等方面进行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铁路站台门控制系统已成为旅客上下车过程中保障安全的重要防护设备,为降低站台门控制系统风险隐患和提升日常运维水平,采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对站台门控制系统风险分析及故障诊断研究。在分析站台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HAZOP方法分析站台门安全功能,选取站台门无法关闭功能作为典型顶事件,采用下行法得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构建出该事件故障树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站台门控制系统故障包括光耦故障、反相器故障、电机采样电路故障和继电器故障等,故障树可为站台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辅助参考决策,同时对站台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群的建设在快速推进中,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交通支持,京津冀城市群是其中的重要发展区域,提出了"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轨道交通是区域交通的骨干方式,在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中,城际铁路是服务于城市群内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目前国内运营的城际铁路主要采用传统大铁制式,从运输组织到运营方式都与干线铁路类似。但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受到运营理念及管理制度等体制限制,以及信号系统、售检票系统等硬件限制,运输组织以及车站乘客组织等难以满足城市间大量乘客频繁出行的需求,需要采用公交化运营以符合这种高频率人物交换的发展趋势。因此,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方法,并考虑城际铁路运营的特点需求,通过对运输组织模式、售检票系统、站台候车组织模式、动车组及站台门系统进行研究,形成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客服系统。  相似文献   

8.
莞惠城际铁路运营模式不同于既有高速铁路,也不同于普通的地铁线路。其全线设置有地面、高架、地下车站,车站全部安装站台屏蔽门以保证乘客安全。对站台门系统与信号系统之间接口特殊继电器的设置情况进行描述,并对接口特殊继电器的处理逻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中对车站站台与车门的最大安全间隙缺乏明确规定,并且没有从保障站台安全间隙的需求出发对曲线车站最小半径做出规定,不便于指导曲线车站设计。本文基于对车辆基本限界、曲线地段各项加宽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对站台安全间隙限值的规定,研究了城际铁路曲线车站站台安全间隙,提出了站台安全间隙建议值;基于站台安全间隙要求,给出了不同类型曲线车站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曲线半径选型、站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高密度、公交化、通勤化的运营特性需求,在总结已开通运营的珠三角城际线路CTCS2+ATO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从自动折返、4辆编组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联动、通信控制服务器移交、CTCS2+ATO车载加装LKJ等4个方面探讨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功能优化方案,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建、改建项目实施,以及其他采用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城际、市域铁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际铁路中间站布置形式对站站停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给出各种中间站布置形式的适用范围。研究结论:针对城际铁路开行大站停和站站停2种城际列车、采用越行模式的运输组织特点,分析计算了不同中间站布置形式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研究认为:本站不发生越行作业且以大站客流为主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采用无到发线形式;以大站客流为主、站站停列车基本不组织追踪运行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采用设2条到发线、侧式站台形式;以站站停客流为主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选择设2条到发线、岛式站台形式;以站站停客流为主、且有其他城际线接轨的中间站宜选择设4条到发线、岛式站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珠三角城际铁路开行4辆编组动车组的必要性,并针对由此引发的CTCS2+ATO列控系统的适配性改造和互联互通需求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开行4辆编组动车组信号专业与站台门联动控制的适配性技术,并提出了4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际轨道交通行车间隔小、发车密度大的特点需要客流保持顺畅,传统的候车室候车、临时检票上车的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而城际轨道交通列车速度的提高,使站台候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站台安全门系统作为支撑和保障。目前常见的全高安全门和半高安全门均可满足城际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和站台候车的要求,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从土建接口、门体形式、维修保养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城际轨道交通安全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路站台门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出现结构强度减弱、运行故障率升高、甚至大面积“冻卡”等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适应温度急剧变化的智能站台门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改变原有的门体承重结构材质,更新传动结构的形式和材质,使门体结构具备适应低温环境的能力;通过集成预热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系统在常规与低温环境下自适应运行。已在实验室塔建了智能站台门系统并完成对该系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克服极寒环境给站台门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满足站台门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实现站台安全门车-地联动控制的工程需要,基于2.4GHz扩频无线通信技术,移植具有实际应用经验、成熟可靠的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安全软、硬件平台;根据实际列车运营模式,制定的严密安全控制逻辑,实现了站台安全门车-地联动控制的通用化控制解决方案,可行性和灵活性强.  相似文献   

16.
对城际铁路安全门设置滑动门位置、距离站台边缘的位置、物体侵入检测、管理及维修、与信号系统的接口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是国铁系统首条设置站台安全门系统的客运专线。文章通过对该线行车组织、车辆类型及参数、车站土建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攻克了适用于本线的站台安全门系统的门体安装位置、滑动门与应急门布局方案和系统控制方式等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客运专线站台安全门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城际铁路网络不断融合,列车开行方式逐渐丰富,同一车站或站台可能存在大量不同开行模式的列车,国内外既有的列车性质表示方法不利于乘客对不同性质的列车快速进行区分,影响乘客乘车体验。站在乘客视角,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国内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全新的区段编码法并设计相应的标识导向系统,有效解决复杂路网条件下列车性质表示问题,提升同站台不同列车的辨识度,便于乘客快速获取信息。方案相对完善且普遍适用,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成网运行后列车性质表示提供有效借鉴,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穗莞深城际铁路中堂站为设计案例,在一层公共区、二层站厅公共区、二层站厅设备区、设备夹层、三层站台层设计照明系统,从各场所的规范照度要求对各场所的工作照明、应急照明进行设计,并结合灯具布置、导线敷设、配电箱的安装等方面,得出高架站照明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场所的吊顶布置来设计等一系列结论,为其他城际铁路高架站进行照明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日益完善,城际/市域铁路迎来了快速发展与建设阶段。针对现行规范中该领域的限界标准存在要求不一致、工况不全、实用性不强的情况,考虑CRH6型动车组及市域D型车的普遍应用与发展前景,结合车型特点选择更具包络性的CRH6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出不同侧风工况下,车体不同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并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现行规范要求,研究确定了适用于CRH6型动车组和市域D型车的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其中,地面及高架地段站台和站台门建筑限界相比于《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分别缩小了70,120 mm,在满足车辆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对旅客防夹、防坠落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针对有无缓和曲线及超高的铁路曲线,研究归纳出包含区间、车站和道岔区等各种工况且实用性较强的建筑限界加宽量计算公式及示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