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主要应用于斜拉桥的横向钢阻尼装置的阻尼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双弧形钢的高度、通孔间距、有效宽度,T形段高度和有效宽度与装置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横向钢阻尼装置的横向地震位移较大时,可设计高度较高、有效宽度较小的双弧形钢,T形段有效宽度与双弧形钢有效宽度的最优比值为2.0,宜采用非同心圆设计;采用同心圆设计时双弧形钢通孔间距与其高度的比值约为0.5。当装置横向水平反力较大时,双弧形钢可设置较大的通孔间距和有效宽度,而其高度不宜过高。减小双弧形钢的高度,增大其有效宽度,有利于装置得到较大的竖向拉拔力。为了提高横向钢阻尼装置的阻尼耗能能力并减小装置的横向后屈曲刚度比,双弧形钢的高度宜较小,通孔间距宜较大,而其有效宽度应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2.
刘俊 《铁道建筑技术》2024,(2):64-67+93
基于减震、隔震原理,通过在球型钢支座上加装软钢屈服器类型的减震榫阻尼元件,研发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高速铁路简支梁的钢阻尼减隔震支座。支座具有结构简单、物理模型明确、减隔震及耐久性能优异、能适应减震大位移要求、方便震后更换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支座竖向变形、摩擦系数和剪力销破断力实测值小于设计值,符合铁道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支座滞回曲线形状较饱满,塑性变形能力很强,在多次循环荷载作用下仍具有良好耗能能力;支座减震率随地震强度增加而增大,完全能满足桥梁在罕遇地震工况下的减隔震性能要求。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支座减隔震效果明显,与振动台试验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商合杭客运专线颍上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双弧型横向钢阻尼装置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弧型横向钢阻尼装置具有较好的滞回特性,应用双弧型横向钢阻尼装置可以降低桥梁横桥向1阶频率,减小桥梁横向地震力,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但并未改变桥梁的振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检测车辆的气密性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动车的结构特点及气密性试验的要求,研制了动车组气密性试验装置。通过现车验证,本试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满足动车组气密性试验的要求。1试验装置介绍动车组气密性试验装置主要由试验台与试验工装组成。  相似文献   

5.
对首次应用于商合杭(商丘—合肥—杭州)高速铁路桥梁的横向钢阻尼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结合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横向钢阻尼装置的双弧形钢与销轴之间应采用滑动摩擦接触方式,同时需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滑动摩擦失效,以避免双弧形钢过早遭到破坏;双弧形钢的通孔与销轴之间应设置适当的间隙,以利于横向钢阻尼装置生产安装与后期维护,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分析橡胶支座国内外标准的区别,设计橡胶支座单剪、双剪、拉伸和大位移剪切模块化试验装置,研究橡胶支座压缩性能、剪应变相关性、频率相关性、温度相关性、重复加载相关性、老化性能和单侧加载性能。结果表明试验设计满足试验要求,且水平剪切模块化工装满足了90%支座剪切试验要求,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颗粒阻尼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可能性,并指出了颗粒阻尼在建筑物上应用的具体位置和安装方式;通过单层和多层钢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探讨了砂子、钢珠等材料作为建筑结构颗粒阻尼材料的减振性能和减振效果。实验表明:粗砂作为建筑结构的颗粒阻尼材料,可以提供较大的等效阻尼比,能够明显减轻结构的大震反应。  相似文献   

8.
针对HXD3B型机车动力学试验中出现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超标的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认为与二系钢簧挠度过小有关,导致机车在试验中机车动力学性能对车钩力较为敏感;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提出了机车自稳钩力评价的办法,通过改进弹簧设计解决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机车车辆悬挂部件试验装置存在的不足,通过优化试验装置配重砝码结构等方式,设计既适用于悬挂部件阻尼特性试验,又适用于蠕变试验的装置。优化后的试验装置具有运行平稳、摩擦系数小以及响应快捷等特点。有限元仿真分析表明,试验装置的结构可行、合理,并且各项设计参数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弘  高庆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5):136-138
在对称拉压超声疲劳试验装置基础上,开发研制非对称拉压超声疲劳试验装置和三点弯曲超声疲劳试验装置。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结合扫描电镜断口微观分析,对40 Cr钢和50车轴钢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在超高周疲劳范围内的疲劳性能和疲劳断裂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40 Cr  相似文献   

11.
蓄电池所用夹具的性能良好可避免蓄电池振动试验出现过试验或欠试验现象,从而保证蓄电池振动试验质量。基于振动试验夹具的功能与类型分析了夹具的技术特点及要求,从固有频率与共振频率、衰减系数与相对阻尼系数、模态试验分析、振动台实测等4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夹具测试验证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与振动台试验实测,对轨道交通列车蓄电池振动试验用夹具进行测试,验证了夹具的功能特性。仿真分析和试验实测得到的模态频率相接近,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成昆线桐模甸2号桥为钢拱桥,至今已使用超过40年。为掌握该桥的运营性能,开展了常规检定评估试验,包括测量上拱度、编组列车的动静载试验以及脉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的上拱度与设计的上拱度相比出现了下降,但整体线形基本圆顺;钢拱桥具有较高的强度储备,换算到中-活载时的跨中竖向挠跨比为1/1 481,竖向刚度满足规范要求;桥梁的动力系数、横向振幅、横向加速度均满足规范的要求;桥梁的横向一阶自振频率与桥梁建成时的频率基本接近。桥梁的结构状态满足运营要求。由于铁运函〔2014〕120号《铁路桥梁检定规范》没有涉及钢拱桥这种梁型,建议开展相关评价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风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用T形旋转连接板疲劳性能,结合现场应用情况,提出试验要求。根据曲柄运动原理,基于疲劳试验机,设计疲劳试验方案,研制试验装置,提出试验步骤。这种试验方案,扩展了实验室中直线油缸的使用范围,可为转动疲劳性能试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摩擦摆支座及弹塑性钢阻尼支座两种不同类型的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选择适合项目要求的支座类型。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减隔震支座均能够有效延长桥梁结构自振周期,支座横向刚度较小的摩擦摆支座更有利于周期的延长,同时产生的墩顶剪力也较小;对于墩底截面及基顶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在墩高较低时横向刚度小的摩擦摆支座减隔震性能较好,而墩高大于20 m时,横向刚度大的弹塑性钢阻尼支座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ε形钢阻尼器是一种尺寸小、性能优越的金属阻尼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抗震结构中。首先对影响ε形钢阻尼器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工程力学推导出ε形钢的设计计算公式,可用来快速估算其性能;其次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性能试验进行设计验证。本文所推导的公式可用来便捷地设计ε形钢阻尼器。  相似文献   

16.
高烈度震区独塔斜拉桥在纵、横向地震作用下均需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要求,以唐山市二环路上跨津山铁路独塔斜拉桥为例,该桥综合采用主塔处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辅助墩和边墩设置横向粘滞阻尼器的结构体系,分别抵御纵、横向地震。设计对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等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对合理横向抗震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应进行参数分析,并综合考虑梁端梁-墩相对位移、桥塔受力等合理选择。横向阻尼约束体系相对漂浮体系和固定体系更优。本桥减震设计体系合理,取得了很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的簧间大质量部件(牵引电机)振动解耦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牵引电机的横向悬挂刚度和阻尼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让牵引电机和构架在横向方向解耦到一定程度,即适当降低牵引电机的横向悬挂刚度和阻尼,可提高转向架的蛇行临界速度。为达到较高蛇行临界速度所需的横向悬挂刚度和阻尼,提出了一种高速转向架牵引电机横向解耦弹性架悬机构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将电机的横向悬挂刚度降低至0.34 MN/m,可实现电机与构架的横向低刚度解耦。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本文介绍了E型钢阻尼支座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应用实例,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室测试,验证其设计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另外对E型钢阻尼支座进行了实桥减震性能分析,分析其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相对位移和桥梁内力,验证其耗能效果。研究结论:本文对于E型钢阻尼支座的设计计算方法与有限元分析和试验室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桥分析结果表明:(1)E型钢阻尼支座可有效减小简支梁桥的墩顶相对位移和墩底内力,满足抗震要求;(2)其滞回曲线饱满,说明E型钢阻尼支座的型钢耗能部件已经进入塑性阶段,且发挥了良好的耗能特性;(3)E型钢阻尼支座可有效减小桥梁的地震响应,从而保护桥梁结构避免在地震中破坏;(4)E型钢阻尼支座可推广应用于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铁路桥梁中。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基于WIFI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指令试验工装的设计思路和原理,探讨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动车组试验装置运用WIFI无线传输的可行性,并介绍了该工装的技术创新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磁浮钢铝复合轨的焊接复合方式,重点分析了复合方式的可行性、焊接工装设计和制造的关键工艺。通过力学计算和加工件性能检测得到了沿线路方向和垂直线路方向的钢铝结合性能(均大于行业标准要求)。确定了焊接复合方式的可行性;复合时采用双侧同步自动焊接技术,设计了专用焊接工装设备,上侧及左右两侧滚轮同时夹紧进行焊接,确定了最佳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