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揭示顶排风口进/排风引发的隧道压力突变对分散排放隧道多风口通风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射流增压作用下成组顶排风口的进排风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顶排风口排风/进风会造成隧道内局部压力的突增/突降,分散排放隧道多个顶排风口的通风特性受射流增压、沿程阻力和风口通风引发的压力突变作用。风口间距是影响多风口风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排风型风口,当风口间距较小时,上游风口排风产生的压力突增将超过风口间的沿程损失,下游风口由于静压提升而排风量沿程递增;当风口间距较大时,压力突增将不足以克服风口间的沿程损失,下游风口排风量沿程递减,甚至转变为进风;对于进风型风口,风口进风量将在进风引起的压力突降和隧道沿程损失的叠加作用下沿程递增。相较于其他风机开启方式,开启风机与风口组呈交错位置关系是分散排放隧道更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式,可使隧道污染物浓度极值最小。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排风口角度优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应用模型试验于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中,并对排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对排风段隧道平均风速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研究不同排风口角度和不同风速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排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对排风动力有较大影响,且随着排风段隧道平均风速增大,排风口角度的影响越大.因此排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宜取隧道结构和安全性允许条件下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道路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集中排风塔的设置较难与环境协调,日趋成为隧道建设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几种降低隧道排风塔高度的思路,并通过对风塔环境影响评估中遵循标准的分析,提出及时制定隧道行业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越岭隧道由于大型山脉的阻隔而不便修建竖斜井的困境,文章以跨越天山的某特长深埋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平导运营通风方案。并通过大量的风网解算及通风系统总造价的正交设计分析,研究了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取消斜竖井、采用平导进行通风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该隧道近远期通风机理和通风方案。结果表明:影响通风系统总造价的因素排序为:独立通风段长度、排风量、排风道面积、送风道面积;甄选的近远期通风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较低交通量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的运营通风难题;通风道长度达数公里的条件下,前段污风不宜全部从排风道排出,要充分利用大断面主隧道排风,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中心城区建设道路隧道时,往往因建设条件和建设环境复杂、受邻近已建或规划建设项目的制约等因素,工程建设面临着更为苛刻的要求。结合上海人民路隧道工程,在满足建筑、环境、景观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风塔的选址、逆筑法施工地下风井送排风道、预留相邻轨道交通工程实施措施等关键节点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可为类似道路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高速公路勘测设计中,受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等限制,城市高速公路隧道与前方主线出口间的净距不足时,通过对不同速度检算不同的净距距离和结合优化互通立交形式,选择较为合理的净距方案,使隧道与前方主线出口间的净距距离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净距要求及城市快速路互通的地貌环境条件,该工程实例为解决城市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互通方案技术指标选择提供一个参考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达到有组织、顺畅排除道路隧道内污染空气之目的,综合了国内外道路隧道排风塔设计和实测资料结果,提出了排风塔通风工艺设计要点:排风塔有效高度计算,从空气动力学原理选择排风塔型式,降低排风塔阻力损失措施、防止进/排风塔两次污染的间距和计算排风气柱动量抬升高度的Bosanquet公式和sutton大气扩散模式等,可供设计和环境评价时计算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某隧道工程实例,通过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通风井型隧道处于交通阻滞时通风井的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仅凭借车辆低速运动产生的交通风进行自然通风时,通风井处于周期性进、排风转换状态且通风量较低;当采用射流风机与交通风相结合使通风井处于常排风状态时,矩形通风井的排风量随横截面当量直径增大而增大,通风井排风量随通风井倾斜角度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奚峰 《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3):29-30,41,57
结合无锡太湖大道隧道通风设计,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散型机械送/排风的通风方式。通过对隧道通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避免了设置高风塔这一隧道建设的难题,可为城市隧道通风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下工程防水材料、工艺的革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限量排放原则得以提出和实施。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岩溶区隧道以"限量排放"为原则的防排水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打浦路隧道3#排风塔位于世博会选址范围内,其噪声严重超标。通过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综合治理措施,使3#排风塔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夜间影响由65.7dB(A)降为50.2dB(A)。可供其它隧道风塔噪声治理及地铁排风口噪声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为例,在设计过程中探讨了隧道废气排放的几种方案及各自特点,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三种比选方案,根据经济、技术及环境比选分析结果,推荐本工程采用“高风塔分流排污+射流式ESP废气净化装置”的组合式废气排放方案,在控制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的同时,可极大程度上减少隧道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使隧道洞口周边空气质量满足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针对富水隧道工程提出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理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山岭富水地段隧道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文章以春天门隧道为工程实例,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全断面承压情况下的抗水压衬砌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隧道抗水压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近圆形衬砌结构形式,能够较好地承受外水压荷载;衬砌结构全截面受压,拱脚小半径连接处隧道衬砌结构轴力和弯矩最大,相应的安全系数较小,为结构的最薄弱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针对富水隧道工程提出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理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山岭富水地段隧道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文章以春天门隧道为工程实例,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全断面承压情况下的抗水压衬砌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隧道抗水压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近圆形衬砌结构形式,能够较好地承受外水压荷载;衬砌结构全截面受压,拱脚小半径连接处隧道衬砌结构轴力和弯矩最大,相应的安全系数较小,为结构的最薄弱处。  相似文献   

15.
结合隧址地质特征,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北固山隧道出口段在采用不同开挖工法条件下围岩和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规律的差异,同时结合施工工序和工程特点对不同开挖方法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比选,最后得出了北固山隧道出口段采用弧形导洞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是符合隧道设计规范、又满足围岩及支护稳定性要求的施工方案,且施工工艺简易,经济.研究成果将对同类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山胜利隧道属特长、高寒、高海拔、高地应力公路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很难满足施工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前期拟定的4种施工方案进行工期、经济性、安全和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主洞采用钻爆法+平行中导洞采用TBM法的三洞方案,达到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缩短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出现很多互通出口与隧道出口净距过小的问题。文章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坡结互通与长里峰隧道、龙凤隧道的工程设计为依托,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地形条件受限时驾驶员从隧道出口驶出互通进行后续标志视认、车道变换所需要的最小净距需求,为山区高速公路受隧道出口净距限制的互通立交布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特长隧道的施工与运营阶段,必须严格做好涌水排放控制措施,从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结合某特长隧道项目的建设实践,通过对特长隧道涌水排放的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特长隧道施工和运营阶段与周边水库相互影响的模拟试验分析、特长隧道涌水对周边环境植被覆盖和地表水体的遥感监测分析,为类似工程涌水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要介绍了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对目前最为常用的全射流通风以及斜、竖井加射流风机组合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运营、交通阻塞、火灾和换气四种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气流组织、通风及其控制等要求,提出了推荐方案:右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竖井送排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左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本通风方案采用了一井两用的设计思路,即左线斜井同时对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进行集中排风;此外,考虑左线入口段火灾时的排烟,从右线竖井处设置了专用排烟通道连接左线。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风运营成本及运营安全、火灾排烟及火灾通风控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兼顾人居生态环境保护和衬砌结构的优化,高水头富水地层中的隧道工程的地下水处治,应同时满足控制地下水排放流量和消减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荷载两个要求.文章借助渗流理论和数值分析,得出水压力折减系数的简单表达式:β=(Qg-Qc)/Qg.从而提出建议:(1)地下水水头大于60m的隧道不适宜采用全封堵型衬砌,在衬砌中必须设置完善的地下水排导系统;(2)地下水排放流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围岩注浆而不是衬砌封堵;(3)衬砌排水系统通畅的关键是保证防水板背后透水垫层的足够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