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BI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BI沸石对氨氮动态和静态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试验表明,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下,BI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良好,并且动态吸附容量比静态吸附容量大,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沸石氮肥.静态实验数据表明,沸石在土壤中,解吸速率较慢,有利于作物对肥料的吸收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沸石在土壤保水、提高肥效方面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湿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鄱阳湖湿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该湿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且该5个剖面层的n值均接近于1,故该土样对NH4+-N吸附基本符合线性分配过程;在吸附动力学过程中,24 h为此土壤对NH4+-N的吸附平衡时间,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有效地模拟土样对NH4+-N的动力学吸附,5个剖面层的平衡吸附量qe的大小关系为0~1010~2020~3030~4040~50 cm,且土样对NH4+-N的平衡吸附量与其中所含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还考察了p H、温度、固液比对氨氮吸附的影响,结果是p H增大、温度下降、固液比的增大均会促进吸附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技术降解水中氯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模拟静态试验,研究了超声波降解水中有毒有机物一氯仿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器为托盘、功率为1.5A,频率为1.0A,降解时间为15min时氯仿去除率可达98.70%.  相似文献   

4.
四种填料对总磷的静态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填料是人工湿地除磷的重要组成,不同填料由于其性质不同其对磷的吸附效果也不同。砾石、石英砂、陶粒、炉渣是江西地区较常见的基质,试验分析了四种填料对磷的静态吸附等温线方程、静态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对不同浓度的磷的静态吸附效果比较,结果发现:四种填料对TP的静态吸附均能较好的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四种填料中炉渣对TP静态吸附性能最好,其次为陶粒、石英砂、砾石。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模拟四种填料的静态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砾石、石英砂、陶粒、炉渣对TP的降解常数分别为0.0012,0.0015,0.0019,0.0015;随溶液中TP浓度增加四种填料的吸附量增加,同等条件下,四种填料对污水中TP的静态吸附量关系为陶粒〉炉渣〉石英砂〉砾石。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浓度还是疏浚堆场底泥浓度,随着时间的增长,都是会呈现某种衰减变化的规律.本文论述了基于污染源浓度随时间衰减指数形式的初步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所建污染物运移模型的解析解.并根据模型解对污染物在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黏土、重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和黏质粉土中的运移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
光化学氧化降解水中有机微污染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溶液浊度、反应器流速对2,4-二氯酚(2,4-DCP)光降解速率的影响,确定了光化学氧化降解2,4-DCP反应器的最佳流速和水质适用范围,实验表明,紫外光解产生活性*OH自由基是有机物降解的直接原因,为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实验制备了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对负载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Ⅴ)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较负载前的腐植酸对P(Ⅴ)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在温度25℃,pH值为5,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时,吸附率最大可达93.8%,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对P(Ⅴ)的吸附符合Freundich吸附模型.在25~45℃条件下,△G0、△S=-0.27kJ·mol-1、△H=-0.62kJ·mol-1,为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吸附类型主要是物理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集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制备生物炭,以批平衡试验法研究了溶液pH、粒径、投加量、温度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存离子Na+、Ca2+浓度相同条件下对氨氮吸附影响大小顺序为Na+>Ca2+;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氨氮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5~8;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速率由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综合控制.Langmuir-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氨氮在玉米秸秆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由Langmuir拟合所得的氨氮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484 9 mg·g-1.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θ)、焓变(ΔHθ)和熵变(ΔSθ)的计算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CaO2是一种活性氧源,能氧化降解有机物,絮凝能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吸附架桥电中和的作用,实验采用CaO2氧化/絮凝协同作用对印染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COD为2200 mg·L-1、温度为20℃、过氧化钙的含量为20 g·L-1、pH=6.5、反应时间为40 min时,过氧化钙氧化后废水COD的去除率为71%,经过氧化钙氧化后,加入0.7 g·L-1的PAC快速搅拌絮凝3 min,静置30 min,其COD去除率达77%;当加入0.7 g·L-1的PAC和8 mg·L-1的PAM混合快速搅拌絮凝3 min,静置30 min后,COD的去除率达到81%。对实验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法去除老龄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电解法对老龄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微电解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pH为4,铁屑与活性碳体积比为1:2,反应时间为1.5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对老龄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和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84.5%和89.9%.经微电解法预处理后,出水的可生化系数增加了116.6%,难降解有机物的相对含量降低了32.8%.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填埋温度对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渗滤液及填埋垃圾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在20~40 ℃温度下,随着温度提高,渗滤液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消减速度越快; 40 ℃条件下,氨氮在56 d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限值,比20 ℃时早84 d;温度越高,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累计产量越少,固相垃圾含水率与总有机碳含量的下降速度越快,垃圾降解越彻底;填埋结束时,填埋场稳定速度较快,垃圾体的沉降性能好,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用实验室矿化垃圾填充的准好氧生物反应床上,对渗滤液进行了1次过流处理.结果表明,当每立方米矿化垃圾的水力负荷为40 L/d、有机负荷(以化学需氧量计)为480 r/d、氨氮负荷约为12 r,/d时,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为92%以上,处理前后渗滤液中有机物由26种减少到10种,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8%和96%以上.随着氨氮负荷的增大,当进水TN为523~2 611 mg/L时,去除率保持在75%~96%之间.因此,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同时实现了对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和氮污染物的处理,能承受较大氮负荷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准好氧填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分别在峨眉山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2种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准好氧填埋单元垃圾的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温较高、气候比较潮湿的峨眉山试验单元,垃圾降解速度较快,渗滤液COD质量浓度在经过419 d后就能达到渗滤液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而在青藏高原试验单元,经过733 d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排放标准;准好氧填埋单元试验中,渗滤液NH3-N的降解速度较COD的降解速度快.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渗滤液回灌量对好氧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回灌量时,好氧填埋场固相垃圾与渗滤液特性的变化趋势,填埋周期为122 d. 结果表明,不同的渗滤液回灌下各反应器中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填埋过程中,回灌量为20%的反应器填埋垃圾中总有机质含量、(半纤维素 + 纤维素)/木质素比(Q)值与沉降量变化速度最快,至填埋结束时,总有机质含量与Q值较其他反应器低8.9%~14.6%和9.9%~16.9%,沉降量较其他反应器提高了6.6%~13.3%;在20%回灌量下,整个填埋周期填埋场所产渗滤液中的还原性有机物的量较10%、15%、30%和全回灌分别低9.8%、12.5%、17.8%和14.9%,氨氮在52 d,即降至25 mg/L,达到GB 16889—2008所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值,较其他反应器提前7~21 d.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填埋场中垃圾降解缓慢、稳定化时间长、运行管理复杂等问题,提出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新工艺.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在填埋场中引入复合菌系,研究了复合菌系对填埋垃圾稳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系可加速有机垃圾的生物降解,使填埋体系的温度在填埋前中期升高0.8~5.0℃,填埋场pH值快速升高至8.0以上,比对照组提前208 d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复合菌系使渗滤液化学需氧量下降更加明显,505 d以后基本维持在3 000 mg/L左右;氨氮消减更加快速,463 d后一直低于对照组,700 d后下降至25 mg/L以下,达到国家标准(GB 16889—2008)规定的氮排放标准;复合菌系提高了垃圾体的沉降性能,使填埋前、中、后期的沉降率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7.39%、19.23%和14.8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温州瑞安软黏土侧向卸荷条件下的三轴不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侧向卸荷路径和结构性对软黏土时间-应变曲线、等时曲线等典型蠕变特性的影响;建立侧向卸荷条件下软黏土的蠕变稳定时间模型,分析应变率与土体蠕变破坏标准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其对不同地区不同应力路径结构性软土的适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土样卸荷量与初始固结应力的比值达到0.2~0.3时,土样达到蠕变破坏;变形发展可分为瞬时变形、衰减蠕变、等速蠕变和加速蠕变4个阶段. 当不同围压下的土样进入加速蠕变时,其应变率对数与蠕变时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加速蠕变临界线可作为卸荷蠕变破坏的判据;蠕变稳定时间受结构性的制约和影响,侧向卸荷条件下,土样发生蠕变破坏时的轴向应变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长期强度指标黏聚力下降超过50%,内摩擦角则基本不变,导致浅层结构性软黏土长期强度衰减严重,蠕变破坏应变较小,施工和监测时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废弃核桃壳对Cr(Ⅵ)浓度为20mg·L-1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20mg·L-1的50mL水样,当温度为25℃,采用粒径为1.0-1.6mm新疆核桃壳1.0 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18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3%.吸附后的水中C...  相似文献   

18.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Al2O3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TiO2,在UV-TiO2体系中对吡啶(PD)进行光催化降解,并研究了将TiO2负载在不同铝源所制备的Al2O3后光催化剂的差异,结果表明: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加入量为10mg/40mL,吡啶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啶中氮转化成氨氮.将TiO2负载在Al2O3上后利用率提高了6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相关热轧工艺制度的确定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氮合金化HRB500E钢的静态再结晶行为,运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分析了不同的应变量、应变温度、应变速率对试验钢静态再结晶的影响,并与普通的钒微合金化HRB500E钢进行了对比. 依据试验结果,以Avrami 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两种试验钢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静态再结晶分数曲线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两种试验钢的应变量在0.4~1.0区间递增,应变温度在950~1 100 ℃范围内递增,应变速率在0.1~1.0 s?1范围内递增时,其t0.5值(再结晶完成50%所需要的时间)均分别随之减少,再结晶速度加快;其中,应变量及应变温度对试验钢静态再结晶的影响较为显著,应变速率次之. 在应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氮合金化HRB500E钢静态再结晶进程滞后于钒微合金化HRB500E钢. 检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