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有限元法并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进行了隧道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在不同的围岩材料、衬砌类型情况下,分析了隧道洞口段衬砌应力和位移沿隧道轴线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取注浆加固围岩方法的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抗震设防长度主要与洞口段围岩性质有关,洞口段松软、破碎的围岩越长,隧道的设防长度就越长;隧道的断面形式以及洞口段临空面的存在与隧道的设防长度关系不大;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洞口段隧道衬砌产生了很大的轴向应力;可采用注浆加固洞口段围岩的方法减小洞口段衬砌的应力和位移。  相似文献   

2.
洞口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破碎、稳定性差,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极易变形,甚至发生洞口坍塌等安全事故,所以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浅埋偏压隧道的危害,主要针对隧道浅埋偏压洞口超前支护、开挖进洞方法以及隧道的监控量测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以此概述浅埋偏压隧道洞口的综合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烈度地震区浅埋公路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隧道洞口的抗震设防长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Ⅲ类围岩的深埋隧道洞口,在进洞约4倍隧道跨径后衬砌结构内力响应明显减小;在Ⅱ类围岩浅埋洞口段,整个浅埋段的衬砌结构内力响应均无减缓迹象;隧道洞口抗震设防长度的设置不仅与围岩类别有关,还与洞口段埋深有关,当洞口浅埋且地质状况较差时,抗震设防长度一般应覆盖整个浅埋段。  相似文献   

4.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双侧壁导坑法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情况,依据石人子沟隧道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得到的围岩变形数据,从地表沉降、周边收敛等方面对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人子沟隧道先行导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比重较大,占总变形量的50%左右;各导洞开挖是围岩相应部位变形量增加的主因,凸显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一般隧道,偏压隧道常常位于隧道洞口浅埋段,其围岩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围岩荷载不对称,给隧道施工和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以回头沟隧道为依托工程,在洞口段选择监测断面,根据隧道围岩与初衬间压力的监测结果,分析围岩压力的大小、变化规律;分析是否存在偏压现象及隧道的稳定性,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某山岭公路隧道偏压洞口段加固设计验算,提出偏压洞口段上下内外平衡围岩压力、加固提高洞口段结构强度、接长外延明洞、完善排水设施等综合治理措施,增强洞口段整体抵抗围岩偏压的能力。工程加固过程加强位移变形监控,加固后,经实践检验,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麻武高速公路角儿尖隧道洞口段开挖对已支护相邻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依据角儿尖隧道地质情况,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情况,对已支护相邻隧道围岩位移及应力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角儿尖隧道洞口段开挖对已支护相邻隧洞围岩变形影响较大,其影响比重在30%左右,实测约为15%;针对角儿尖隧道洞口段开挖过程,应尽量缩短进尺,并控制装药量,将相邻隧洞开挖对已支护隧道的影响降到最低。研究结果为洞口段支护措施优化提供了依据,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岩土非线性本构模型以及地震动力方程的复杂性,采用数值模拟或解析法分析隧道抗震性能均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模型试验仍是当前研究隧道抗震的有效途径。以强震区勒不果喇吉隧道为原型,设计相似比为1∶30,以河砂、机油与粉煤灰热融混合料作为围岩的相似材料,以石膏作为隧道衬砌相似材料,在隧道模型衬砌内外侧对称粘贴应变片以监测应变应力值,同时在隧道模型及振动台上安设结构加速度计来反演模型围岩的地震响应,采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浅埋错距双洞隧道洞口段震害特征与工程减震措施。结果表明:隧道模型围岩对输入地震波有较明显的扩大效应,其频率谱也发生了改变,15 Hz以下频段的地震波得到了强化而其余频段发生衰减;岩土体对隧道结构的约束作用减轻了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按照模型试验相似比换算,可以将45 m作为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隧道墙角位置与仰坡拱肩45°角处为山岭隧道洞口抗震的薄弱环节;洞口段错距部位的震害要比其他部位更加严重,设计中可以考虑在错距部位适当增加岩土体积,以增强该部位的岩土约束作用;地震波作用下浅埋双洞错距山岭隧道地下结构之间存在较强的动力相互作用;在隧道结构周围设置大阻尼结构减震层可以有效降低隧道洞口的地震响应,减弱衬砌应变损伤。  相似文献   

11.
寒区富水隧道冻结圈围岩冻胀演化机制是影响其运营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探究冻结圈围岩的冻胀力演化规律,开展含水围岩低温冻结作用下三维地质力学缩尺模型试验;采用环境冷气进入洞内降温的方式,模拟隧道洞口段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利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对含水围岩在低温冻结过程中的冻胀力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获取不同含水率和冻结圈厚度围岩下的冻胀力时空演化曲线。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围岩冻胀率、冻结圈厚度与含水率等参数的拟合计算式;据此建立平面应变状态下考虑围岩含水率和围岩比重指标的冻结圈围岩冻胀力理论解。采用热应力方法模拟冻胀力演化特征,对冻胀力的理论计算值和模型试验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试验方法和理论解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温度场呈三阶段变化特征以及类似带柄状“正勺”形状分布规律;含水围岩温度场的下降阶段呈非线性分布特征;围岩温度表现出滞后于环境温度变化的趋势。不同含水率和冻结圈厚度下的冻胀力演化规律曲线形态类似,表现为孕育-发展-稳定变化特征。冻胀力理论解与现场实测数值偏差19.7%,与数值解、试验值偏差均在0~20%之间,所提出的冻胀力理论计算方法可为围岩含水率为0~60%范围和冻结圈厚度为0~8.0 m范围冻胀力取值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可为寒区富水隧道冻结圈围岩的冻胀力设计及预测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郑波  吴剑  陈建平 《隧道建设》2017,37(7):864-871
为解决寒冷地区隧道内部产生的冰害问题,以东北地区某铁路隧道为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案例隧道洞口衬砌开裂、渗水以及道床冰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洞口围岩衬砌开裂主要由围岩冻胀力引起,采用喷涂保温层+防火砂浆的保温措施以及锚杆补强和裂缝嵌补的结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衬砌的开裂;2)引起道床冰害的洞内水主要来源于洞口路堑的积雪融化水和仰拱局部渗水,采用双侧水沟布设电加热设施、洞口道床底部设置小型挡水坝并加设横向电加热设施和进口路堑位置及路堤零填段设置挡雪设施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道床冰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隧道围岩变形是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数,由于Richards生长曲线与隧道围岩变形-时间曲线具有相似性,将Richards模型引入到围岩变形预测中,通过围岩变形-时间曲线的拟合预测未来围岩变形发展趋势和围岩极限变形值。通过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Richards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隧道围岩变形发展过程;只有当围岩变形进入了明显的稳定发展阶段,可以得到良好的预测效果;Richards模型预测效果要优于指数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继林 《路基工程》2018,(2):160-164
厦蓉高速公路龙门隧道左洞洞口浅埋严重偏压段,地质条件差,若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开挖进洞,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且安全风险极高。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出一种浅埋偏压软岩地层隧道半明拱进洞施工技术,该施工方法在减少或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将隧道衬砌结构外露部分所“缺”围岩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弥补”,同时,该施工方法开挖量小,不会对隧道周边围岩产生明显影响。目前,该隧道洞口按照此方法已经施工完毕,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张翾  黑世强  戴世伟 《隧道建设》2020,40(5):679-685
浅埋段隧道上覆岩土厚度随埋深发生变化,且受地形条件影响,有必要考虑埋深对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影响。为得到变化埋深条件下洞口浅埋段的围岩压力分布和影响长度,基于Hoek-Brown 破坏准则,采用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得到浅埋段隧道上方塌落体的构成曲线,并基于变分法原理获得浅埋段隧道极限支护力(反力为围岩压力)沿隧道轴向的变化规律曲线。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围岩压力随上覆土厚度增加而呈曲线增加; 2)依据围岩压力随距离(埋深)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浅埋段的有效影响范围,超过影响范围的围岩压力几乎不随埋深变化,可以视为深埋段; 3)围岩压力和浅埋段临界范围不仅与岩土材料参数有关,也受到隧道断面宽度和地表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雪霁  尹冬梅 《隧道建设》2010,30(3):246-250,284
山岭高速公路沿河、傍山展线时,部分隧道洞口往往存在地形偏压,从而导致隧道进洞困难,通过某高速公路1座隧道洞口的工程实例,探讨地形偏压严重时隧道半明半暗进洞的技术问题,提出隧道半明半暗进洞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隧道进洞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力学状态,总结半明半暗进洞方案的注意事项,为工程实施提供理论支撑。目前该隧道洞口已安全顺利进洞,未发生工程病害,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我国西南部山区隧道施工期支护结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将雅安—康定、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的典型隧道作为案例,归纳总结施工期存在的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次生地质灾害等潜在危险源,通过现场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不同危险源环境下支护结构体系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当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时,围岩强度低、自承载能力差,接触压力、钢拱架应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围岩隧道,二次衬砌分摊荷载比例显著上升; 2)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支护结构受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其力学行为呈现出3阶段演化规律,前期快速降低、中期缓慢降低、后期基本稳定; 3)当隧道洞口穿越松散堆积体时,坡体稳定性易受到扰动,其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偏压特性,围岩压力主要集中在深埋侧; 4)高地应力与围岩强度联合控制着围岩稳定性与支护结构体系的力学行为,高地应力硬岩隧道也具有一定的流变时间效应,但由于硬质围岩的强度较大、稳定性较好,支护结构受力相对较小,安全储备较高; 5)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围岩压力与结构受力显著升高,其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在施工期便呈现出明显的流变特性,开挖约200 d后,仍然保持着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8.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7):771-781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 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 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 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 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 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