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朝宏 《公路》2000,(12):19-21
二郎山隧道出口端长约 79m,位于崩坡积地层段 ,施工中随着洞身的掘进 ,地表裂缝也在继续发展。由于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大管棚加固地层 ,并用厚度足够的强有力的初期模注衬砌代替了原设计的初期锚喷支护 ,使得洞身施工顺利通过了崩坡积层 ,证明施工中采取的变更设计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刘朝宏 《公路》2000,(12):19-21
二郎山隧道出口端长约79m,位于崩坡积地层段,施工中随着洞身的掘进,地表裂缝也在继续发展。由于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大管棚加固地层,并用厚度足够有力的初期模注衬砌代替了原设计的初期锚喷支护,使得洞身施工顺利通过了崩坡积层,证明施工中采取的变更设计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阿里山森林铁路为世界闻名的高山铁路之一,惟受2009年莫拉克台风重创,森林铁路60k+550~61k+450二万坪路段发生大规模崩塌,路基严重流失,致使铁路停驶至今。为使森林铁路早日复驶,并能永续经营,采用费用较高、工期较长的迂回隧道方式进行修复。本案例无任何道路可供通达,施工前须辟建高难度的施工便道,以供后续人员、材料、机具进出; 台风、豪雨期间,崩塌区落石及土石流不断,施工便道维护及人员避难不易; 洞口腹地狭窄、崩积层进洞困难及林地生态保护等施工特色与技术难题,更非原规划设计足以因应。经业主、监造及施工团队数次应变处理后,勉以通过,其经验与心得可供后续类似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荣辉  姚占虎  刘康辉 《隧道建设》2018,38(Z2):310-317
新疆G575线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穿越较大超浅埋崩坡积体。为保证隧道在超浅层崩坡积体中安全、快速通过,控制隧道变形、坍塌、滑移等风险,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方式,在发挥盖挖法形成的初期支护钢架 “拱”保护作用下,确保“拱下”洞内自进式管棚施工的安全; 并采用超前自进式管棚注浆预加固松散崩坡积体围岩的施工方式,实现暗洞中安全快速地掘进,确保施工工期。通过对不同进洞方案比选研究与现场实践,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洞内水平收敛进行监测,回归分析量测数据后充分证明: “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对崩坡积体的整体稳定性没有产生影响,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法,在崩坡积体中既可确保安全进洞,还可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5.
二郎山隧道洞口处滑坡的计算分析和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楚生 《公路》2000,(12):17-18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出口位于和平沟左侧崩坡积层内,本段隧道存在严惩偏压,且属浅埋,施工中由于路线左侧山坡坡脚土全开挖形成监空面,加之其它工程施工及地下水等因素影响,造成坡体换稳、地表开裂、隧道变形。为彻底根治滑坡,左侧坡脚设计了坑滑挡土墙,墙背与山坡之间进行反压回填,洞顶以上边坡设置预应力锚素等综合整治措施,同时建议加强地面排水系统。该文对坡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整治工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风积沙地区公路桥梁岸坡设计中施工便道岸坡模型构建的困难性,提出一套基于实际施工环境下的岸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提取施工便道模型各点三维坐标,运用犀牛软件重新拟合岸坡坡面,建立天然工况模型;其次,将便道地形点引入模型,并把原坡形重合地形点剔除,建立三维岸坡施工便道修筑工况模型;最后,以在建项目内蒙古西拉木伦河特大桥岸坡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分析天然工况和施工便道开挖模型的稳定性,与传统二维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通过施工探究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松散坡积地层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轶 《路基工程》2007,(5):148-149
介绍精伊霍铁路喀拉萨依隧道进口段通过松散坡积地层的施工技术,包括地表加固及超前支护、开挖、施工问题与解决措施等,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区坡(崩)积层中的架空构造现象应用崩积洞新概念加以概括和描述.着重分析了山区崩积洞的成因、形成条件、工程特性和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危害,提出了崩积洞为类似于岩溶洞穴的不良地质的理念,遇其必须处治以保建筑物安全,并用事例说明了处治措施的探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10)
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改线段是中巴公路受地质灾害影响较重的一段,该段的隧道多是覆盖大面积松散崩坡积体的浅埋偏压隧道,隧道进洞施工难度大。以公路改线段2号隧道为例,对隧道入口洞顶松散崩坡积体进行注浆加固,结合现场监测,研究隧道加固处治的效果。结果表明,洞口处坡积体松散破碎,土石混杂,级配不良,稳定性差,需加固处理;进行注浆加固区洞顶沉降相比非加固区明显减小,水泥+水玻璃+石膏是最佳固化剂组合,且水灰比越大,注浆管径越大,加固效果越优;注浆加固是通过固化剂水化生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结散体作用及钙矾石膨胀填孔作用,提高松散崩坡积体整体性和强度,增强其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0.
岳家岭隧道进口仰坡自然坡度45°~60°,高度约80 m,坡体为泥灰岩夹灰岩,整体形成顺向坡,洞口无作业场地,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岩体崩塌,给边坡稳定和施工人员作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为了排除隧道进口仰坡的安全隐患,根据野外调查和钻探、物探结果,对隧道进口山坡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8级台阶式边坡清方、锚杆框架植草的永久防护措施和挂网喷混凝土的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进行仰坡防护,并设置施工便道圆管涵等排水系统,利用清方土形成施工作业平台,洞口边坡和作业平台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隧道开挖常常诱发仰坡及侧面边坡滑动破坏,严重影响公路建设的施工安全。以汕昆高速公路乌沙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重点分析了仰坡滑坡和右侧滑坡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隧道区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松散破碎的易滑地层、不利的软弱结构面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入渗作用和隧道仰坡开挖是滑坡形成的外因。对仰坡滑坡和侧面滑坡重叠部分的稳定性分析,应按照深层滑面和浅层滑面的计算结果,选取较小值(最不利稳定性结果)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抗滑桩、异形桩间挡板、钢管桩和管棚等措施进行综  相似文献   

12.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龙生  翁贤杰 《隧道建设》2016,36(4):465-473
隧道即将贯通时遭遇塌方,会使贯通面临塌方可靠处理和贯通安全施工双重困难。为保障隧道贯通施工安全,避免塌方,依托江西省昌宁高速公路凤岭隧道在塌方影响下的贯通施工,通过分析研究隧道贯通施工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综合物理探测、塌方段管棚注浆支护、贯通面合理确定、贯通段管棚注浆支护以及洞身短开挖强支护等系统化的技术方法,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期支护的应力和位移进行分析,验证施工处理技术的可行性。现场监测结果和处理效果证明,该系统化施工技术体系在塌方影响下的隧道贯通施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兰州市北环路安宁隧道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后,确定滑坡地段的治理原则。通过锚索及框架梁设计验算,提出了滑坡治理的相关要求,为安宁隧道顺利施工创造了施工条件,预防了新的滑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预制拼装作为一种综合管廊施工工艺,具备质量稳定、工期短、综合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本文以河北省某四舱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介绍一种在管廊结构上方运输及安装预制节段的拼装工艺,该工艺能满足整节段预制拼装管廊节段在长节段、大吨位的条件下施工,现场反馈效果较好。同时本文对该工艺下管廊结构设计、防水设计、吊装设计等关键点进行研究,为类似管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温泉  张杰  陈斌 《隧道建设》2008,28(2):221-224
通过对竹林坪隧道出口滑坡段的地质及稳定性分析、隧道与滑坡体的位置关系分析、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分析,从地表注浆、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衬砌等方面,对滑坡段的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粤赣高速公路龙祖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业青  林锋泉 《公路》2005,(12):208-213
粤赣高速公路龙祖山隧道左、右洞上陵端浅埋且为软弱的全风化花岗闪条岩地段,施工采取了明、暗挖方案,洞外采用套拱、护拱、钢花管注浆加固岩体以及对洞前边坡、洞口仰坡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措施,洞内采用多台阶短开挖、加强支护、改变传统砂浆锚杆为注浆锚管等施工技术,这些措施控制了全风化花岗闪长岩遇水崩解坍塌的地质病害,成功地开通了浅埋软岩地段,至今山体稳定,隧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杨秀权  杨世武  苏辉  刘成华 《隧道建设》2017,37(12):1557-1563
为论证隧道施工图现场核对与设计优化工作的重要性,依托蒙华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从隧道进出口位置、弃碴场位置、隧道进洞方式、辅助坑道设置等方面开展隧道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工作,并以张裕1#隧道、赵吾4#隧道、中条山隧道、禹门口隧道、大中山隧道、黄柏岭隧道等隧道为例,论述通过采用隧道改路基、暗挖改明挖、调整辅助坑道、增设横洞、大管棚改为小导管、弃碴场位置调整等措施来确保隧道工程建设"安全、合理、经济"。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后续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明年  邓涛  于丽 《隧道建设》2018,38(8):1279-1285
为了获得隧道施工中风管出口到掌子面的距离(以下简称“风管距离”)以及风管出口风量对施工通风时间的影响规律,以郑万线机械配套施工的大断面高速铁路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CFD数值模拟和多项式拟合数值分析方法对1D、2D、3D、4D(D为断面当量直径)的风管距离搭配2 000、2 500、3 000、3 500 m3/min 4种风管出口风量作用下的最少通风时间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工通风时间受风管距离与风管出口风量2个因素的影响,通风时间t与风管距离x之间关系可以表示为t=ax2+bx+c的形式,且式中各项系数均可以通过多项式拟合表达为风管出口风量Q的函数,故研究可得出通风时间t与风管距离、风管出口风量间的函数关系式为t=f(Q)x2+g(Q)x+h(Q),同时运用该公式对向家湾隧道工程实例的通风时间进行预测。研究成果为郑万线隧道机械化快速施工通风时间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揭示的规律及所采用方法对类似隧道工程施工通风时间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