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传统分级模型指标权重取值难度大、主观性强、灵敏度差的缺点,从可量化角度,以减少指标参数主观取值为目标引入熵权法。结合轨道交通线网特点,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处理方程,采用能根据原始数据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再运用TOPSIS法构建基于熵权TOPSIS的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成都市轨道交通远景预选方案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能有效支持轨道交通线网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为实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定权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3种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建立的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定性指标的主观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计算,应用熵权法求算定量指标客观权重;综合主客观权重得到评价指标最终权重矩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隶属度,通过模糊算子将权重矩阵与隶属度进行模糊计算,获得各个规划方案的最终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最优方案。方法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过程中方案权重赋值的主观不确定性,为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及优选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综合评价中,构建一种新的基于模糊集-熵组合赋权,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评价的模糊集-熵-灰色系统理论组合评价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应用梯形模糊数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引入熵值理论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然后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得到组合权重;最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规范评价指标值、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根据灰色关联度值的大小来优选线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特点,基于物元可拓数学方法、熵权理论和关联度函数,建立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决策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该方法首先结合熵权理论,根据指标差异度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其次通过客观标准对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进行区间界定,利用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决策;然后依据定量测算的加权综合关联度值综合判定建设时序,最后以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决策算法所确定的结果与实际建设时序一致,且该算法可以极大拓展研究范围,表征更多分异信息,有效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城市的骨架,若其线路布局合理,则会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轨道交通线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科学合理评价,提出一种基于APH法和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方法。研究结论:(1)在系统地分析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的5个城市轨道交通定量评价指标具有典型性;(2)提出的基于APH赋权法和熵权赋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既考虑相关专家丰富的主观经验,又遵循了指标本身所蕴涵的客观信息;(3)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具体实例,得出的结果表明:评价系数越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越优越,与实际相符;(4)该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评价,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目的: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城市群日益增长客流的需要.深入研究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合理提出线网备选方案、构建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合理规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提出合适的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并针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分析具有多目标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从众多可行路线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采用需求分析法测算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根据珠三角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形态构筑线网备选方案,并构建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方法适用于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轨道交通线网匡算模型指标取值难度大、主观性强、灵敏度差的缺点,从可量化角度,以减少指标参数主观取值为目标,首先在远景城市全方式出行距离与全方式出行量之间分段方程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构建了理想交通结构测算模型,其次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基于收支平衡点的理想负荷强度平衡方程,最后通过构建的综合模型对成都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行匡算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测算灵敏度明显优于线网服务覆盖面法且能有效避免传统算法中因指标取值不当带来误差放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条线路的建设时序,构建相应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TOPSIS理念的改进决策算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指标变换将理想解绝对化;其次建立决策方案到绝对理想解和绝对负理想解的加权距离最优化模型,运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权向量;然后引入"垂直距离"代替传统"欧式距离"的贴近度算法,通过测算垂直距离确定最优建设时序方案。最后对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的决策算法所确定的结果与实际建设时序一致,且该算法能有效避免TOPSIS模型中的逆序、权重取值主观化、欧式距离自身缺陷等问题,说明该模型能有效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9.
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玉玲  季令 《铁道学报》2005,27(5):24-30
结合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决策的特点,探讨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体系和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优选,提出适用于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法-熵-灰色关联”组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将层次分析法、信息熵理论和灰色关联决策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编制相关软件进行组合评价,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对于轨道线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布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及其影响指标数据,综合两种模型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行有效预测。首先,从政策、经济、城市规模、出行需求4个方面,简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提取GDP、第三产业值、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日均客运量等5个模型输入指标。其次,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方法,在求解熵权向量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需求法(TD)调整预测结果。最后,以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例,以误差最小为目标,对模型的隐含层数、神经元数、激活函数等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得出:2023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值为745.2km,低于实际规划值5.9%,表明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发展规划仍存在调整空间,研究有助于在大数据背景下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