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实车试验方法对CRH2动车组通过隧道时新风换气装置影响车内压力波动的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风风机开启能够明显降低车内气压变化,列车通过二岩隧道时车内压力变化幅值关闭状态比开启状态大43%,车内3 s空气压力变化率关闭状态比开启状态大52%,车内1 s空气压力变化率关闭状态比开启状态大43%;风机处于开启状态...  相似文献   

2.
《机车电传动》2021,(3):80-85
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隧道压力波通过车体变形、密封缝隙和换气风道引起车内压力变化,造成乘客不适。为探明由车体结构变形这单一因素引起的车内压力波动情况,构建了完全密封的车体结构和车厢结构模型,基于STAR-CCM+/Co-Simulations模块,仿真计算了高速列车以350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时车体结构的振动位移情况、车内压力变化和车内压力变化率,并与气体状态方程理论数值模拟计算对比。结果表明,车门的振动位移最大;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2种数值模拟方法的结果误差为16.8%,相互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车内压力与车体内的容积成反比,车内最大负压为195.3 Pa,车内压力3 s变化率小于203.1 Pa/(3 s),车内压力1 s变化率小于149.6 Pa/s,满足舒适性要求,为建立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车体模型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在建立3种型号动车组通过隧道和隧道内交会时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并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动车组以不同速度等级在不同净空面积隧道内通过和等速交会时车体表面压力极值;在仿真计算基础上,基于压缩波理论计算公式,给出动车组隧道内通过和等速交会时车体表面压力极值的修正因子。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空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动车组隧道内通过和等速交会时的压力波变化规律;3种型号动车组隧道内通过和等速交会时,车体表面压力极值均与隧道净空面积成幂指数关系(幂指数约为-1),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动车组隧道内通过和等速交会时,车体表面压力极值的修正因子分别取2.24和5.79。  相似文献   

4.
开发了一种车载无线压力测试系统,对和谐号CRH380动车组的车内空气压力进行长期跟踪,系统地分析了该动车组在明线、隧道、会车等不同运营线路状态下的空气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动车组列车通过明线时,车内各测点压力波动特征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车内压力波动与运营里程、镟修周期关系不大;动车组列车以相同运行速度通过不同长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速列车表面脉动压力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原理,通过小波阈值去噪与相关性系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某线路实测车厢外壁气压信号,得到脉动压力值;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中间车体结构、流场以及"结构-流场"流致振动耦合模型,分析耦合系统模态频率,并将提取的脉动压力对耦合模型进行冲击加载,分析车体结构位移及车内气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车窗处振动位移最大,车体结构振动位移与车体结构固有特性以及加载压力频谱特性有关;车内气压级主要集中在100 Hz以下的中低频段,车体两侧气压比车内中部气压大,靠近车壁处气压更易受车体结构模态影响,车内气压级、耦合系统模态频率与车体振动位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列车驶入隧道时会产生剧烈的压力波动,对车内人员的耳感舒适性有重要影响。在高海拔、大坡度环境下,车内外压力变化还要叠加海拔变化的影响,车内人员的耳感不适性问题将更加复杂。文章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和考虑连续换气风机工作的车内压力计算方法,分别在隧道单列车通过和中央等速交会情景下进行了车内外压力变化特征研究,并基于国内高速列车主动压力保护技术,对比了采用高静压风机和低静压风机的车内压力保护效果,最后结合UIC标准和国内民航舒适性标准限值进行了车内压力舒适性评价。研究表明,高静压风机对车内压力瞬变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低静压风机,低静压风机车内每1 s、3 s和10 s内最大压力变化量分别高于高静压风机约100%~600%,且350 km/h速度等级列车的高静压风机对车内压力抑制作用略优于250 km/h速度等级列车。  相似文献   

7.
孙玉昆  陈垒 《铁道车辆》2023,(4):33-37+72
针对“复兴号”动车组在经过部分隧道多、海拔落差大的路线时出现乘客耳鸣及车体变形等问题,对西成线在线运营的“复兴号”动车组进行了实车跟踪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即当高速列车连续穿越海拔变化的隧道群时,为了保证车内压力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压力保护阀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当列车驶出隧道后,因海拔高度和连续隧道的综合影响,车厢内外压差较大,若此时压力保护阀强制开启,列车内外压力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达到平衡,从而导致车内压力变化剧烈。文章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被动式压力保护系统的开闭阀、强制开阀逻辑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增加泄压模式来降低车内外压差。经测试,优化后的车内1 s、3 s、10 s和60 s的最大压力变化率分别降低了68%、80%、83%和59%,远低于车内压力控制标准,人体感受较好,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较大压力波动,瞬态压力变化的同时由车外向车内传递,车内外压力波动对车体形成剧烈的气动载荷,将影响车体使用寿命。同时,不同时间间隔内车内压力变化率同司乘人员的乘坐舒适度密切相关,探讨不同时间间隔标准下高速列车通过不同长度隧道时车辆自身的动态时间常数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单双线隧道基础参数和CR400BF型动车组相关技术参数,应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计算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车内外压力波动随时间历程特性,归纳车内外最大正压值、最大负压值、车外压力峰峰值和车内外同时刻压差最大值的变化规律。按照中国、德国、ERRI、UIC不同标准舒适度标准要求计算列车所需达到的时间常数气密阈值,比较4种标准下时间常数气密阈值随隧道长度增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CRH2型200km/h动车组车内压力波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车内压力波动及耳鸣产生的机理等方面分析动车组车内压力波动的原因,对车内压力波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主动式和被动式2种空气压力波动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CRH2动车组车内压力波动控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建立动车组通过带有套衬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模型,运用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动车组通过隧道时的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外流场,分析套衬位置和厚度对车体表面、隧道壁面压力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套衬位于隧道入口时,车体表面压力变化最大,比无套衬时增加6.58%,套衬位于隧道出口时,车体表面的压力变化最小;套衬位置对隧道内压力分布规律影响较小,隧道壁面压力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距进口1 492 m附近,套衬位于隧道入口时,大多数监测点的压力均最大,套衬位于隧道出口时,隧道壁面大多数监测点的压力相对较小;相对于无套衬时,压力变化最大值增幅为2.44%,降幅可达2.03%;随着套衬厚度的增加,隧道壁面、车体表面压力变化最大值不断增加,比无套衬时分别增加约4.39%和7.90%。  相似文献   

11.
加强无缝线路钢轨焊接质量控制,是减少焊接缺陷、降低焊接接头折损率、提高无缝线路行车平稳的关键.以成都工务大修分段焊接施工实践为基础,分析产生焊接质量缺陷的原因.加强焊接施工队伍建设、制定焊接施工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焊接施工过程等可以提高焊接质量.建议加大焊接设备投入,优化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2.
空气压缩机检修试验台中的恒压控制器,是实现空气压缩机试验台自动试验的关键部件。运用步进电机及数字、模拟电路构成线性阀,用PI控制器及压频转换电路等组成恒压控制器,实现了高精度恒压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列车试风尾部风压实时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一种基于GPRS网络通信的、用于铁路站场列车试风时尾部风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的系统。该系统由手持式风压测量装置群、地面数据中心等组成,具有建网方便、一次性投资少、日常运行费用低、实时在线、快捷登录、高速传输、切换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安装在提速机车上专门用于列车双管供风的JTY— 1型空气减压阀的结构和原理 ,并介绍了使用、检修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准高速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辆的载荷状态在短时间内从空车变化到超员状态时,载荷急剧升高导致总风压力降低,由此可能触发总风欠压开关引起紧急制动,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增加风缸容量、在空气弹簧供风管路中增加溢流阀、提高空压机启停压力范围、降低总风欠压开关下限动作值及更换大容量空压机等5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利弊,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冯立明 《铁道车辆》2004,42(7):36-37
针对现用微机控制试风系统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制动机试验无线风压测试记录仪。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铁 11 号线隧道空气压力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并提出高速地铁隧道压力舒适度标准.采用隧道压力波分析软件ThermoTun,对深圳地铁11号线隧道段不同断面设计情况下的压力波及压力舒适度进行分析,提出对隧道泄压系统及隧道断面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静压式送风风道的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越明 《铁道车辆》2001,39(6):11-14
介绍了静压式送风风道的送风原理、结构特点,并对该风道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实际装车运用的静压式送风风道送风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客车压力自密封式空气弹簧故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空气弹簧开始大批量装用于提速客车,满足了提速对客车横向和垂向振动性能的需求,解决了大载重量的行李车、邮政车、双层客车空重车车钩高度差较大的问题.但近年来,压力自密封式空气弹簧发生多起胶囊与上盖或下座分离故障.该故障不同于一般的空气弹簧胶囊、密封胶垫、O形圈漏气故障,它会导致摇枕横向位移,使车辆运行失稳,甚至临时摘车,造成晚点,且此故障有扩展之势.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研制、检修等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