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钢轨电弧焊补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铁路钢轨、辙叉焊补现状,针对我国钢轨焊补以及焊补后探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上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修订后的TB/T 1631-2002《钢弧焊补技术条件》内容进行了介绍。对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条款的来源进行了说明。强调钢轨焊补焊工必须培训。钢轨焊补与高锰钢辙叉焊补方法截然不同,焊前必须对焊补部位预热(300℃),焊补速度要适当快一些,焊后注意缓冷。焊补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必须经过型式检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测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槽型钢轨未使用和使用1年后的轮廓曲线发现,槽型钢轨磨损主要出现在小半径曲线段,且磨损部位稳定的出现在工作踏面与凹槽之间的过渡弧线区域。针对槽型钢轨磨损特点,选用埋弧焊方法进行了钢轨焊补工艺试验,并对焊补后各区域金相组织及硬度、冲击、拉伸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焊丝及埋弧焊工艺对磨损槽型钢轨进行焊补修复,所获得焊补层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满足相关标准规定,且工艺方法适合于现场操作。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钢轨焊补后的质量检验及常见缺陷的形成与防止 ,从而在操作过程中予以克服 ,提高操作技术 ,保证焊补后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准铁路是我国主要的货运线路之一,随着运量的不断增加,其钢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损。传统的焊补技术存在效率较低、焊接后钢轨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本文介绍了钢轨快速焊补技术,该技术在大准铁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长期的在线检验发现,采取快速焊补工艺修复的钢轨、辙叉、尖轨能够使用1~5年时间,且使用情况良好,能够保证铁路行车安全。与直接更换钢轨相比,钢轨焊补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建议在重载铁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焊后热处理设备及配套的监控系统采用了对开式分体加热线圈、激光测距焊缝自动对中技术、自动控制温度偏差技术、质量监控系统等设计,实现了钢轨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过程的全自动化操作和工艺数据的监控、显示、存储和查询功能,解决了现有焊后热处理设备自动化程度低、钢轨容易磕碰加热线圈、温度测量偏差大、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不易追溯等问题。新型焊后热处理设备及监控系统的改进为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铁路局湖东工务段管内大秦重车线钢轨接头掉块、鞍型磨耗十分严重.一般采用线上焊补的方法进行处理,现存焊补达500多处.由于受技术操作、作业环境等的影响,在焊补区域中形成薄弱环节,进而在焊补层下发生成核伤,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而焊补伤损的探测,目前使用CGT-7型等探伤仪,由于焊补层的特殊性,如存在"空气界面"等,使70°探头声波不能正常入射到钢轨中,且大部分焊补长度超过185 mm时仪器很难发现伤损,极易造成漏检.所以,亟待寻求探测焊补层下伤损探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频IGBT电源,结合钢轨特殊断面热处理要求,设计可开合式双匝单股仿型感应线圈对现场移动闪光焊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感应加热线圈采用水冷,各附件温升合理。本套感应加热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可装置于四轴移动闪光焊机机头,装配出移动闪光焊机与焊后热处理一体机。本一体机可实现钢轨一次夹持完成焊接、焊后热处理两道工序,不仅有效减少现行设备体积,提高钢轨焊接工作效率,而且可实现钢轨全断面均匀加热,轨头和轨脚温差小于50℃。对焊后热处理接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该套中频感应正火处理装置热处理后的焊缝硬度和金相显微组织与母材匹配良好,有效细化钢轨焊接接头金相显微组织,提高了钢轨焊接接头的冲击吸收功。经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济南铁路局     
济南铁路新科电焊机技术公司是隶属于济南铁路局电子计算技术中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逆变式直流焊机专业生产厂家。针对路内工务系统野外作业的特点,新开发研制的“钢轨道岔系列焊补机”是钢轨道岔在线或线下焊补作业的专用焊补设备,具有普通手弧焊和脉冲手弧焊2种功能,性能稳定,运转可靠,特别是脉冲焊功能有效地解决了高锰钢道岔焊补作业中过热问题,为钢轨和道岔的焊补作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它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电流稳定性好,也非常适合于其他场合的野外或室内焊接作业,适用于碳钢、合金钢及其他有色金属的焊接。  相似文献   

10.
PD3余热淬火钢轨接触焊焊后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淬火钢轨接触焊后存在接头晶粒粗化,塑性、韧性大幅度下降,硬度不均匀等现象,使用中钢轨焊接接头的脆性增大,产生接头低塌并导致马鞍形磨耗和波浪磨耗。为解决上述问题,PD3余热淬火钢轨接触焊后必须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加热温度为845℃~920℃,然后喷风冷却接头全断面,喷风压力0 25MPa~0 30MPa,喷风冷却时间120s。结果表明,接头经热处理后的硬度、韧塑性能接近或超过原淬火轨水平,落锤、静弯、实物疲劳性能有较大的提高,满足了无缝线路钢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LKJ车载设备作业质量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LKJ车载设备出入库检测作业及芯片换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对车载设备检测作业质量、数据换装版本号确认、换装完成情况自动统计等关键环节的卡控,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近年来我所承担的机车车辆试验,并从试验内容、试验性质加以分析总结,论述试验和产品开发的关系,指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起,我段执行的内燃机车小修周期为7~7.5万km,辅修周期为3.5~4万km,也就是说,机车走行7~7.5万km除了小、辅修时扣修几天外,其它时间都是处于机车运用整备状态,如何抓好运用机车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是确保机车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施工组织在桥梁、隧道、路基等工程项目中的发展历程,论述施工组织与科技进步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机车厂修时,需要拆卸多种型号的轮对、齿轮,各企业普遍存在对标厂修标准及厂修工艺质量下降,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文中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内燃机车轮对、齿轮通用拆卸装置方案,设计的装置能满足多种型号机车大修标准及大修工艺要求,解决了生产能力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信息网络化发展方向,提出一套以LonWorks网络为载体,实现联网控制各车厢在线数据的采集、存储、故障诊断、控制等功能的系统。阐述了车载网络的架构、网络热备及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研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是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拉通勘测设计全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生产作业模式,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技术,推进勘测设计现代化的重大成果.阐述了系统主要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一种门(桥)式起重机在测量拱度、翘度、挠度时简便易行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便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19.
轮轴检修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货车重载和提速后轮轴种类增多、检修要求提高等新情况,探讨利用信息技术且结合轮轴检修自动控制设备和HMIS轮轴子系统实现轮轴检修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法,并给出了轮轴检修工艺布局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机车车辆测试性和技术诊断的基本概念。阐明了测试性和技术诊断对机车车辆维修的重要性。提出了机车车辆测试性的定性和定量要求,以及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另外,对于3种诊断方式(人工诊断、应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诊断和应用机内检测系统进行诊断)及其选择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机车车辆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振动诊断技术、声诊断技术、红外线诊断技术、润滑油分析技术和性能趋向监测等)及其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