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进入高发期,交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我国为104172人,占五分之一还多,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2.
据1999年5月28日结束的“第十六届国际意外事故和交通医学会议”上公布的数字:从1889年世界上发生第一起车毁人亡事故至今,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总计高达3200多万人,远远高于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每50秒钟就有1人死于交通事故,每2秒钟就有1人因车祸受伤,交通事故已成为“国际公害”。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1995年以来,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都超过7万人,伤19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人民币。1999年度,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41.3万起,造成8.4万人死亡,28.6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2亿元。平均每天要发生1100多起交通事故,220多人在飞来的横祸中丧生,近800人受伤。在诸多交通事故中,超速行驶、疏忽大意、措施不当、行人穿行机动车道以及违章占道行驶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目前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此,交通参与者必须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工作必须时时刻刻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筑路技术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然而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交通事故频发、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道路运营环境不良等因素严重影响出行安全,交通安全问题正逐步成为制约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运需求的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对中国未来的交通安全形势做出科学预测,分析了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以机动车保有量、人口、公路里程、客货运输周转量和国家控制力度为参数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并对1991~2004年各年的死亡人数进行了计算和未来年份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精度高,平均预测误差为3.9%;得出2010年和2020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值分别为14万人和17万人,死亡人数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转折点出现时间约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全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2008年,交通死亡人数却高达73484,占全球比例的16%。究竟是哪些原因左右着目前我国急需关注的交通安全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全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2008年,交通死亡人数却高达73484,占全球比例的16%.究竟是哪些原因左右着目前我国急需关注的交通安全呢?  相似文献   

7.
一组交通安全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3%,而自1996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的15%-20%。尤其是交通事故致死率更是远远大于其他国家,2004-2007年间我国交通致死率为17.2%-27.3%,而同期美国、日本仅为1.3%-2%。2000年起,我国每年交通事故导致近8-10万人死亡,40-50万人受伤,而由此涉及到的受害家庭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通安全则是交通运输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多达5000万,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预计到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人员死亡和受伤原因,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损失估计为5800亿美元。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持续发展阶段,道路建设和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89455人,受伤431139人;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1671起,造成6611人死亡;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326起,造成2244人死亡,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38起,造成558人死亡。我国交通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五整顿、三加强”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特别是死亡人数降幅明显。然而农村死亡人数占全市的比重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至2007年,共增长了3.14个百分点。为此,有必要对农村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汲取经验,落实措施,控制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本文试从公路照明的角度,分析反光标贴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及效果,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宏观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对中国未来的交通安全形势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分析了中国道路安全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作为评价指标(输出变量),以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里程、人均GDP为输入变量(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道路交通事故宏观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的训练利用1978~1998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模型的检验利用1999~200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检验.模型对未来年份的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比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较高,网络泛化能力强;得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值分别为13.9万人和16.7万人.  相似文献   

11.
超速行驶目前已成为困扰我国交通界的一大难题,且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导致了交通事故数的增加,同时也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通过对重庆市渝宜高速公路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采用超速事故比和超速死亡比两项指标来衡量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事故严重程度,并对其超速状况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从合理设置限速、严格执法并加强信息诱导、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入手,提倡系统地、综合地解决超速这一复杂问题,提出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规律及其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数10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交通事故情况及发展规律,利用新近的多年数据对国外学者提出的交通安全发展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在不同机动化水平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在机动化水平的初级阶段,世界各国相应的机动化水平能够解释相应的交通事故水平,而在机动化水平高度成熟的状况下,上述模型就不再适用。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交通事故的发展特性与国际规律进行比较,发现在同等的机动化水平下,中国的交通事故水平要好于国际一般水平。提出了适合中国机动化水平与交通事故水平的关系模型,确定了中国交通事故水平处于快速恶化的阶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还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3.
山区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度对安全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路侧危险度对安全的具体影响规律,本文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路侧危险度和路侧事故率是偏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全部事故率、碰撞事故率是偏弱的正相关关系;在综合考虑接入口密度、道路线形、交通组成、路侧危险度等因素构建的综合事故预测模型中,路侧危险度只在碰撞事故预测模型中为正向影响系数,在其他模型中为非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路侧危险度对全部事故率的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先降低后持续上升,对碰撞事故率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持续上升,对路侧事故率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持续下降.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路侧危险度事故减少因子,并对路侧危险度对碰撞事故的影响做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迅速普及且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通过分析电动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事故数据,从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事故时空特征分布、原因以及肇事者与受害者等方面总结电动自行车的事故特点。从事故分析特征来看,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较快,大量事故是因为违反交通法规引发,并且主动肇事比例和致死率偏高,而早晚高峰时段和交叉口是事故高发的时空重点;从骑行者特征来看,中老年群体和工人农民群体是主要受害群体,颅脑损伤是首要致死原因。最后,对照事故影响因素和管理实际,提出下一发展阶段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在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事故预测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分支,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测问题,以灰色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对交通事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残差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比基本灰色预测模型降低了63.13%。实践证明该模型具有简便实用、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互联网数据城市快速路地点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城市交通安全分析主要考虑人财物的直接损失,却忽略了事故产生的交通延误等间接损失,同时也较少利用互联网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文本数据的城市交通事故属性模型,采用模糊系统聚类法划分事故交通影响等级,构建了基于绝对事故次数、损害后果和交通影响的等效事故次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累积频率曲线和K-means聚类的城市快速路地点安全组合评价方法中.北京市快速路地点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将互联网安全文本数据应用于城市交通安全分析中,分析结果可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引起其上游路段通行速度的下降和交通流量的堆积,从而引发交通拥堵.本文主要研究了城市道路中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基于北京市事故数据和路段速度数据分析交通事故影响下的车辆速度变化特性;接着,根据交通事故信息和事故路段流量与速度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速度差异的拥堵判定模型,并对其时空维度的约束条件加以限定.在此基础上对事故引发的拥堵时空范围进行量化描述;最后,依托仿真数据与北京市真实事故数据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时空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