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铁道客车模态耦合引起的共振问题,提出包含转向架、车体及附属设备的模态规划方法。建立某铁道客车的车体有限元模型,基于Guyan缩减法对弹性车体进行自由度缩减,建立车辆的刚柔耦合分析模型。调整车体主要结构的材料属性改变车体的低阶弹性模态频率,分析弹性模态变化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及单个模态对平稳性的贡献量,基于动态响应特性对车体局部结构和车载设备进行模态匹配研究,给出了该铁道客车的关键模态规划推荐表。结果表明,该模态规划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能够应用于其他铁道客车的模态匹配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时速80 km B型车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辆系统模态特性与运行速度、悬挂参数的相关性,利用傅里叶幅值扩展法对不同变量因子的灵敏度进行分析。依据动力学指标建立优化设计模型,对一系悬挂参数和二系悬挂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利用优化后的悬挂参数对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并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简要分析了车体和转向架模态对车辆平稳性和振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后的悬挂参数,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时速80 km B型车的各项动力学性能满足标准和设计要求,车体和转向架的耦合性较弱,车辆系统有一定的安全裕量。  相似文献   

3.
铁道车辆临界速度新的研究方法,是将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方法扩大应用到非线性多体系统中。本文阐述了上、下心盘面的干摩擦力特性及轮对和转向架水平约束参数对临界速度的影响。通过改善车体及转向架间的约束,可明显提高铁道车辆的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4.
降低车体的弯曲振动地改善铁道车辆乘坐舒适非常重要,弯曲振动与车体和转向架的摇枕纵向拉杆、牵引装置及抗蛇行减振器等联结要素的特性有关。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可以对 上联结要素的特性,以及其对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铁道车辆模态性能标准及相关要求进行了系统归纳,介绍了2项中国中车重大课题的相关研究背景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某型动车组控制车抖车问题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分析研究认为,加强车轮踏面等效锥度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控制车因转向架二次蛇行导致车体抖动,而车体一阶呼吸模态、一阶垂弯模态、一阶菱形模态对车体振动加速度和运行平稳性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在结合运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车模态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支撑车体的转向架虽然很普通,但集中了与铁道车辆走行相关的所有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装置。最初铁道车辆的两个轮对是通过弹簧直接安装在车体上的,称作二轴车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在走行性能方面,而且在车辆大型化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在铁道车辆的性能实现可以说得益于转向架技术的发展及进步。文章介绍了转向架的基本结构、作用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发了适用于1995年兵库县大地震级别的车辆运行仿真程序VDS,并在大型振动试验台上按新干线实际轨道、转向架和半节车体的条件进行振动试验,以验证仿真计算的合理性。该仿真研究包括铁道车辆作为刚体的运动方程式、弹簧和减振器的定义、轮轨间作用力的模拟、车辆模型和计算条件、列车运行安全性的限界线图等。根据仿真研究的结果,为提高列车在地震时的运行安全性,对转向架设计进行改进的项目有枕簧弹性系数、横向减振器特性、车体异常上升的限制标准、轴箱挡游间和横向止挡游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车体低频横向晃动的原因及提高旅客乘坐舒适性,首先依据模糊数学的欧式贴近度准则,有效追踪和分析了车辆各刚体模态随速度变化的情况;其次,基于欧式贴近度定义整个系统所有模态之间的耦合度;最后,以降低车辆系统的耦合度为优化目标,对悬挂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某一速度下,当转向架蛇行运动的频率与车体横向振动的固有频率接近时,两者振型极为相似,欧式贴近度接近于1,转向架蛇行运动与车体横向运动发生共振,使车体横向发生低频晃动,此时车辆系统耦合度最大。对车辆悬挂参数优化后,可有效降低系统内的耦合度,减少转向架蛇行运动对车辆横向振动的影响,消除车体低频晃动现象。  相似文献   

9.
指出现有的天棚阻尼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领域中,在有效改善车体平稳性的同时,转向架和轮对的动力学性能变差。针对此现状,本文建立了铁道机车车辆1/4车体、二自由度的横向半主动悬挂模型,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原理,综合考虑其性能指标,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研究,同时对改进后的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的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在提高车辆平稳性的同时,转向架构架和轮对的动力学性能基本上保持不变,从而改善了整车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蛇行运动是铁道车辆特有的现象,是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蛇行运动与非线性振动和运动稳定性密切相关,决定了车辆最高允许运行速度,并影响车辆的其他动力学性能。文中通过对兰心客专高速列车的线路实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在旋轮周期的末期转向架横向稳定性及其影响。在旋轮周期的末期,根据相关标准判据,转向架未失稳。但是转向架在少量路段存在小幅蛇行谐波成分,这主要是局部路段的钢轨廓形与车轮踏面匹配等效锥度过大所致。转向架小幅蛇行谐波会导致车辆平稳性指标变大、并会将振动传递至制动吊梁,但不会影响电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垂向振动舒适性,文章以某快速地铁车辆的中间车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弹性车体模型,再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考虑车体弹性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转向架悬挂参数和设备悬挂参数为优化对象,对车辆垂向振动特性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后的一组悬挂参数,车辆垂向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CRH2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悬挂系统结构,对列车垂直、水平两个方向建立动力学模型。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影响车辆运行平稳性的沉浮、点头、横移、侧滚及摇头等刚体振动进行控制策略分析。根据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要求,提出采用磁流变阻尼替换原有油液阻尼,达到降低车体各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从而提升车体稳定性的目的。以中国干线铁路轨道功率谱密度为轨面激励发生基础,联合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进行整车性能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该半主动控制悬挂系统能够较好地抑制两个方向的5种振动模式,对于改善车辆运行平稳性、降低转向架所受冲击力有良好的作用,在设计上可使用半主动控制的磁流变悬挂系统代替传统铁道车辆被动悬挂控制。  相似文献   

13.
研发用于连接转向架构架与车体的位移相关型橡胶节点,抑制因质量微小不平衡轮对旋转所引起的铁道车辆车体的垂向振动,以提高乘坐舒适度。文章对抗蛇行减振器用位移相关型橡胶节点作了介绍。为确认这种新设计橡胶节点的抑振性能,进行了旋转激振试验和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新研发的位移相关型橡胶节点降低了不平衡轮对旋转所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孟买地铁车辆,运用刚柔耦合的车辆振动模型,研究弹性车体与构架耦合振动,分析车体弹性对平稳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车体刚度越大,车体弹性对平稳性的影响越小;随着转向架一系垂向刚度的增加,构架的浮沉频率会逐步增加;通过参数优化,当构架浮沉频率与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相近时,不会发生车体垂向弯曲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城市噪声公害,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噪声产生的原因,从降低声源和传播途径2个方面的噪声着手,可采取使用低噪声轮对,选择新型轮轨匹配材料,选用直线电机和径向转向架.改进车体结构设计和提高车辆的隔声性能等措施,能对降低车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某高速动车组列车异常颤动的实际问题。从试验、研发设计的角度出发,测试车轮踏面磨耗、多边形,悬挂系统振动传递,分析车下设备振动情况,车体和设备、座椅之间的模态匹配等对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全面阐述了车辆异常振动的分析解决方法、思路。通过试验测试数据寻找车辆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多工况下车体的模态振动以及车体与车下吊挂设备、座椅的耦合模态振动,探讨修改座椅减振器参数对车辆消除颤振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指导车辆结构优化和运用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向架主要参数对机车车辆车体弯曲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传递矩阵法求取考虑了转向架构架弯曲刚性的转向架、车体的振动响应解析方法,并以日本新干线动车为例,计算了与轨道垂直变形相对应的车体振动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转向架构架弯曲刚性等转向架参数对车体弯曲振动及垂向系统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构架的弯曲刚性对车体一次弯曲振动影响不大,但转向架构架刚怀降低会导致10HZ以上高频区二次以上的车体弯曲振动加大,使乘坐舒适性恶化,文中还阐明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采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之间的传递函数。根据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得出轨道高低不平顺的敏感波长,并分析其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行车速度、车辆悬挂参数、轨道参数对敏感波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可得出轨道不平顺的敏感波长;车体、转向架振动加速度的敏感波长不随车速的增大而递增,而由车速的增大速率与敏感频率移动速率的比值决定的;轮对加速度、轮轨力和轨道结构振动加速度的敏感波长随车速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大;适当增大车辆系统的悬挂刚度和阻尼有利于减小高低不平顺的最大敏感波长范围;轨道刚度和阻尼对车体、转向架振动加速度的敏感波长几乎无影响,但轮对加速度、轮轨力和轨道结构振动加速度的敏感波长随轨道刚度和阻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209HS转向架通过多次试验和长期运用考验,均表现出良好的动力学性能。从1997年提速以来,为解决209HS统型转向架的超限问题,铁道部车辆局决定对209HS转向架进行整改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由于整改中二系悬挂参数改动较大,试验结果表明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为此对209HS转向架的二系悬挂结构和参数匹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转向架优化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转向架的性能安全和经济运行,研制了新型转向架参数测定试验台。基于铁道车辆转向架的特点,介绍了转向架参数测定试验台的测试原理、主要结构、功能等,进行了转向架参数测定试验台的机械系统、液压及控制系统和测试系统的设计,实现了铁道车辆转向架的三向刚度同时测定及几何结构尺寸参数测定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