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为了满足铁路列车提速的要求,保证铁路运营安全,需对既有铁路路基基床的工程地质状况进行勘探测试。勘探与测试采用小螺纹钻、轻型动力触探、挖探取大样、K30试验、Evd测试,通过合理的布置,依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综合各项评价项目、指标,得出基床工程地质状态的评价结论,为路基基床加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结合海南西环线提速改造工程,应用基本承载力、地基系数和轻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技术及颗粒分析试验方法,对以砂类土为主的既有线路基基床进行试验与评估研究,探讨分析评估方法和指标,为既有线提速改造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根据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衰减规律和浙赣线既有路基状况,提出了路床土强度控制条件为:基床表层0~0.3m和0.3~0.6m应分别满足160kPa和110kPa的承载力要求,并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对基床土承载力进行了检测和评估,结果表明,不满足基床土强度控制条件地段约占非改线全段的20%。其次,根据基床土承载力检测结果和基床土填料情况,提出了土工布封闭结合土工格室、换填的加固方法,而换填厚度取决于承载力大小和选取用的格室高度,为浙赣线200km/h提速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声波测试法对既有线铁路路基进行测试,并结合现场地质调查及便携式可变能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对铁路路基承载力状况做出快速评价,为既有线路路基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既有线路基检测经验,对挖探、地质雷达、瑞雷波、轻型触探和土工试验进行评价。结合某国外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和修复改造的技术要求,提出该工程项目的勘探方法及评价原则,并对该国外既有路基进行基床评价。  相似文献   

6.
路基压实质量Evd评价建议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Evd检测是目前国际上日益广泛采用的新型路基质量无损快速检测方法.但对我国铁路路基所使用的宽泛填料来说,Evd路基质量检测标准尚未进行系统试验研究,Evd路基质量检测标准尚未建立.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9种填料进行大型室内填筑试验,在不同压实条件下测试地基系数K30、压实度K(或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Evd.通过对Evd与K30、K、n的相关关系研究,提出Evd路基压实质量建议标准,并通过现场测试对提出的建议标准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建立了适用于<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Evd路基压实质量评价标准建议值,通过现场验证表明建立的Evd压实质量建议标准是合理的,可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既有线提速基床检测的需要 ,简要阐述目前用于既有线基床强度检测的主要方法。对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既有线基床的方法从试验原理、试验目的、试验仪器设备及主要技术性能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胶济线既有线基床检测的试验数据 ,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并对该方法进一步用于既有线检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变形模量Ev2控制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路基测试数据,对不同压实条件下碎石类土及级配碎石路基Ev2控制指标进行试验研究.抽取422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Ev2及Ev2/Ev1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路基压实质量的反映程度.对其中93组级配碎石路基Ev2测试数据进行K30分析比对.结果表明,路基压实质量与Ev2/Ev1值的相关性很大,对于不掺水泥的碎石类土填料,Ev2/Ev1较大时,K30,Evd容易出现不合格;对于掺3%~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料,Ev2与Ev2/Ev1值离散性偏大,但Ev2/Ev1值较大时,K30测试值偏小.从Ev2多次加载曲线及现场实测不合格点测试结果也可以发现,采用Ev2及Ev2/Ev1双重指标对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压实指标与承载力的关联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K_(30)、E_(VD)、E_(V2)、E_(V2)/E_(V1)4个基本参数作为判断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压实度的基本评价指标,通过现场测试获得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的4项压实度评价参数,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间接获得既有重载铁路路基承载力,分析既有重载铁路路基承载力与压实度指标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分析可知:4个基本参数与既有路基承载力之间的关联度较好,同时,K_(30)、E_(VD)、E_(V2)、E_(V2)/E_(V1)与路基承载力fk呈现比较明显的多项式关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拟合关系对路基承载力在98~142 k Pa的c组粉质黏土填料压实度指标的估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提速曲线改造路基基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既有线提速曲线改造,曲线外移后路基基床不能满足承载力的情况下,通过运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路基基床,从而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满足改造后的曲线地段提速到160km/小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起才  张戎令 《铁道学报》2011,(12):107-111
铁路提速线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治理对于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既有线黄土路基病害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研究劈裂注浆浆脉形成的原因、机理、经历阶段、不同压力下注浆后路基土体位移情况、浆脉走势,得出拟合公式,并通过室内土层注浆试验装置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路基在注浆压力为0.3~0.5MPa下很难出现二次劈裂;劈裂注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填充效应、挤压效应、骨架效应;周围土体中细小浆液形成的浆液管道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且形成的浆脉属张开型裂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技术的分析,结合现场底基层、基层路面施工的实际,较好解决了公路底基层、基层施工中压实度超百、出现裂缝等难题,起到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铁路既有运能和路网布局导致的高峰期无票及小站间无直达车的问题,以计算推荐换乘站为目的,提出了铁路客票快速经由算法;通过对比分析既有经由算法,根据应用程序实现复杂程度,使用GemFire平台搭建了铁路旅程规划系统模型。经测试,算法准确高效,可实现旅客有效中转换乘,提高铁路客运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对深惠路既有立交、桥梁、路面等道路设施的利用、拆迁条件、地铁共线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改建方案路线平、纵、横及立交方案的研究,对深惠路改建控制条件、总体设计原则及主要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本项目以立交利用、地铁共线影响、减小拆迁为改建总体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定位的转变,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充分利用原道路较高的技术标准,灵活确定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严格控制填挖高度,以利于与周边环境衔接;立交设计充分结合周边路网的完善,合理确定立交功能、服务等级和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运输便道设计是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计算运杂费和运输便道建设费、编制概预算的基础。此文通过简述以往工程建设运输便道的设计方法,阐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采用新的测绘技术和成果及电子绘图技术,论述运输便道设计新方法,其方法和步骤是:收集和熟悉资料、运输便道描绘、在图上布设各要素、局部设计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形成运输便道路网、分类统计运输便道长度和填挖土石方量、计算运输便道建设费。同时简述运输便道设计新方法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尼日利亚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对英国标准和中国标准的对比和系列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红黏土地区公路路基的施工工艺,并结合实际对尼日利亚红黏土地区路基施工的控制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便道上跨既有山岭隧道案例并不常见,其风险可控性也难以把握。本文依托某重载施工便道上跨既有公路、铁路隧道工程,拟定两种施工便道设计方案。为判定设计方案是否可行,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两种方案对下卧隧道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差异,并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安全验算,均满足结构截面强度安全系数要求。相比上跨便道采用刚性混凝土板设计形式,采用刚性混凝土板+扩大条形基础方案时隧道衬砌结构受力与变形更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推荐采用第二种设计方案。为进一步降低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有轨电车客流不足的现状出发,分析有轨电车的运行特征和运能,指出有轨电车在路径选择时存在的问题。结合完整街道理念,给出双向4车道道路上有轨电车规划断面和交通组织的建议,以期对有轨电车规划由新区进入中心城区的路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硅藻精办法土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沥青路面的改性材料,运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在我国尚属试验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对室内试验及试验路的前期观测和现场施工工艺总结,介绍了硅藻土改性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既有路改扩建项目日已成为全球工程界的重点拓展领域,通过对斯里兰卡A09公路重建段特点和控制条件的分析,对长大规模的既有路改建项目所涉及的关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在复杂建设条件下,应用多国不同专业规范,提出合理可行的道路加宽、中线拟合与优化、最小间隙法确定初步纵断面、竖曲线参数分析、路基衔接处理、特殊路面结构、交叉口转弯模型、中英两国荷载分析与应用、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等关键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