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5年全路电务系统针对生产布局调整,界定电务处、电务段两级安全管理和专业管理职贯,全面开展整章建制工作,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同时强化信号安全生产维护工作。结合提速安全标准线建设和第六次提速,电务系统启动200 km/h区段的CTCS2级列控工程,京沪线电气化改造、青藏线建设、大秦线2亿t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6年以第六次提速为重点,建立与新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电务专业管理模式,坚决杜绝恶性违章作业;落实电务系统应急预案,为开行200 km/h动车组,实施列控地面设备的技术改造;还将完成京沪线电气化信号配套改造工程,确保青藏线按期开通,全面建成TDCS,胶济、郑徐、浙赣等线的CTC,青藏、大秦、胶济线GSM-R,和电务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张秉涛 《中国铁路》2007,(3):34-37,52
济南铁路局电务处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为核心,从技术管理和专业管理出发,强化CTCS、CTC、GSM-R三大电务系统的施工管理;制定适应200km/h及以上列车开行的设备维护管理标准体系,细化各项新技术设备规范和整治标准;培训新技术人才;组建三级设备维护网,明确各级维护职责;实行200km/h及以上区段综合天窗修,根据设备性质部分实施状态修,GSM-R委托修的维护方式;完善应急预案,构建电务维护应急网络。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政府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提高决策理性,还能提高应急管理的处置效率,提高预测预警能力。为加强信号设备故障处理流程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故障应急抢修的积极作用,做好信号设备故障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将故障延时压缩到最短,显得尤为重要。重点介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监测标准化电务故障应急指挥管理办法的实现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制定电务调度工作制度,发挥电务调度在设备故障应急处理中的指挥协调作用,以最短的时间恢复故障设备,减少对铁路运输干扰。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无法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和自动执行的问题,基于模块化设计、机器学习技术,研究铁路业务环境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数字化平台,实现应急预案数据采集处理、应急预案生成和应急预案执行3个功能,并针对数据采集处理中的初始日志数据,基于机器学习和关联分析技术,从日志组和日志序列两个维度设计了日志异常检测方法。铁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数字化平台涵盖了从初始数据检测到发现异常、评估风险、生成预案、执行预案和生成问题报告等一系列安全处置流程,为铁路网络环境安全应急预案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可用性、供电系统抢修工况特点和风险管理原则,结合故障抢修行为绩效评价指标,通过不同处置路径构成的网络图模拟分析,研究识别典型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过程关键路径,提出故障抢修过程的2个关键决策时刻,可将绝大部分故障干扰总时间控制在1~2 h。验证基于关键路径的动态规划方法制定抢修策略的可行性,并据此进行典型抢修过程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关应急预案设计、处置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地铁1号线总联调演练项目中“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抢修演练”项目的必要性分析、演练策划和实地实施,提出了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故障抢修的应急预案,并就演练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或缺陷提出较为合理的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铁路电务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案例(简称:电务应急案例)知识组织、共享和再利用不足等问题,将本体知识引入应急案例知识的管理中,分析了应急案例知识表示元组,构建应急案例知识元本体模型、应急案例知识库模型,以及应急案例库和规则库,并以某次铁路交通事故为例,进行电务应急案例知识的推理及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高速铁路电务应急案例本体知识库可较好地进行知识组织和自动推理,提升了应急案例知识的共享和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北京铁路局根据京津城际铁路的电务设备特点,在施工期间,提前介入,从组织领导、人员培训、设备质量、联调联试、建立维护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开通运营准备。为确保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输安全,积极探索适应高速铁路运输要求的新技术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和方法,优化修程修制,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升维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区间轨道红光带故障,因为应急出动困难、故障处理延时长、影响范围大,成为制约高铁运输效率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高铁区间轨道红光带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的应急联合出动机制、强化主动抢修意识、优化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等针对性措施,提高高铁区间轨道红光带应急处置的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