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路网、区域性编组站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15个路网性编组站和17个区域性编组站目前的主要设备及能力状况;指出了编组站在整体布局上、与区间能力及内部各系统的能力协调上、编组站的改扩建及自动化改造中、编组站的设计观念必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车流不均衡性加剧的原因,并指出车流不均衡性的加剧是目前编组站面临的新挑战。研究了运输新产品的开行对编组站的影响,收集了全路受影响较大的八个编组站的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着重对到达注进行了研究,并引入参数ф、ψ来描述车流的不均衡程度。研究结果比较表明,目前车流的不均衡程度已十分严重。文章从编组站的布局及编组站自身两方面,提出了消除不均衡影响的对策;分析研究了编组站为适应我国铁路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旭  谭立刚  杨浩  聂磊 《铁道学报》2002,24(5):11-15
利用计算机模拟法计算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一般方法,包括到达流的生成、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的模拟模型和车站最终能力的确定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并以郑州北编组站为背景,对在列车到发不均衡条件下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适应性进行模拟实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编组站运输能力自动计算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树C4.5算法,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数据库丰富的数据信息中自动筛选、汇总能力计算所需数据,自动建立符合当前编组站实际情况的能力自动计算体系,按照预先设置的能力计算单位时间,自动计算编组站全站能力或单项设备能力.最终通过人机界面以图表方式显示能力计算及查询结果,为编组站技术装备的管理和运营组织方式的调整提供更加丰富、客观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编组站作业特点,基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的运营环境,利用SAM系统的作业过程数据,对编组站的到发线接发车能力、调车场解编能力、咽喉通过能力以及最终能力的查定计算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铁路编组站的作业流程出发,对编组站各作业过程的能力确定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根据能力匹配关系提出编组站规模的配置原则和方法。总结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对编组站作业效率的提升体现,运用能力匹配原则对综合自动化编组站的配置规模进行分析和关键点评测,给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效率提升的计算方法和量化指标,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规划、设计、配置和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2,(4):56-57,60
研究了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对编组站的影响,并对货运集中化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货运集中化后,在枢纽内通过优化小运转列车开行、减小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和协助编组站改编难解难编车流等措施,以缓解编组站能力紧张状况,使编组站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7.
编组站能力紧张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中国铁路》2004,(12):46-49
分析影响编组站能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合理确定编组站的后备能力,并且从编组站运输生产的实际出发,论述通过编组站到、解、集、编、发的各项作业设备和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其它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缓解乃至消除编组站能力紧张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运量的不断增长,编组站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对编组站进行能力加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以三间房编组站为例,对编组站各子系统的构成及协调性的分析对比,确定出车站运输限制能力的薄弱环节,在利用既有设备情况下,通过运输指挥方式的改变,提高枢纽内部运输指挥的灵活性,实现近期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编组站实际作业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将每一时段[ti-1,ti)的车流输入强度划分为3种不同的到达状态,结合对车流状态及编组站各系统能力的分析,得出编组站系统作业能力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某编组站的实际车流量,计算出该编组站车流密集到达状态下的系统协调度。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出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对江岸西编组站驼峰及调车场改革所采取的提高驼峰能力,减少工程投资和施工与运营干扰,以及便利施工等措施,可供今后编组站既有驼峰及调车场改造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出发场能力紧张是目前新丰镇编组站不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制约编组站扩能提效的瓶颈,因而有效解决该问题是确保编组站高效与畅通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造成新丰镇编组站出发场能力紧张的原因,从影响出发场能力的各种诱因着手,就编组站出发场线路的合理利用、优化技术作业组织和提高作业效率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现场实际经验,提出缓解出发场能力紧张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编组站与衔接区间能力协调含义的基础上,以预测期时编组站能力紧张为研究背景,综合考虑线路区间车流量调整和编组站解编系统能力改造2种措施,提出编组站与衔接线路区间能力协调模型,并利用LIN-GO数学软件实现求解.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图解法的编组站能力综合系统的设计内容,确定系统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列流的编组站运营工作模拟分析模型.通过综合系统模拟,可用于分析不同的列流结构和编组站设备对编组站驼峰运用、牵出线调机,到发线占用及车辆停留时间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编组站各项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成都北编组站CIPS的功能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俞平 《中国铁路》2008,(5):31-37
CIPS是编组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2007年,CIPS首次在成都北编组站投入使用,该系统提高了编组站的列车编解能力以及成都铁路枢纽的运输能力。以成都北编组站为例,全面介绍CIPS环境下的主要作业流程、生产流程再造、信息化运用、运输管理和集中控制,为全路进一步充分利用与发挥信息化优势,正确引导编组站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编组站设计、生产及运营管理中,对车站作业能力的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编组站系统复杂,作业过程多样,作业能力既取决于车站技术设备,又与车站的外部条件密切相关,要得到准确的作业能力并不容易,国内外学者和专家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编组站的作业特征,综述编组站作业能力计算的理论和模型,探讨和论证采用计算机方法和仿真理论...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既有设备运营特征、运输增增长幅度、各种编组站站型的适应性、工程投资和施工干扰等,说明了选择襄樊北编组站合理站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根据运量大幅度增长的特点,提出了提高单向编组站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铁路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编组站能力和运输组织的影响,总结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6种设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双向编组站,在折角车流大、衔接方向多且处理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设计,以灵活解决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问题,提高双向编组站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8.
双向编组站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双向编组站车流作业的特点,将各车场能力、解体能力、交换作业能力、衔接方向的通过能力和编组场的股道数作为约束条件,将车辆在编组站的走行距离和集结时间,交换车的作业费用以及在其它车场的作业作为目标函数,构造了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从多方面对遗传算法提出改进策略,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双向编组站的车流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兴隆场编组站在运输组织中存在办理解编能力紧张、阶段性堵塞、信息系统之间数据未共享等情况.剖析制约编组站能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发车组织作业流程,进行禁溜车试验,实行编组站之间、编组站与中间站之间编组质量区域互保,推进CIPS和TDMS系统间深度融合,补强编组站平行进路,增设编组场线路等可行方案对策,对提升兴隆场...  相似文献   

20.
解决我国编组站峰尾编组能力不足,提高编组站综合通过能力,跟随调车设备技术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应把峰尾调车控制自动化列为综合自动化编组站的第三大主体加以研究和建设。文中介绍了已经成熟或正在研制的新型峰尾调车设备及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