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屠林冲 《交通标准化》2010,(19):105-108
公路的建成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却严重破坏了周围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传统的公路建设只注重公路的技术指标,公路规划、设计多偏重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往往忽略公路路域的生态恢复设计,对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考虑远远不够。因此,路域环境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将成为今后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省近年来普通公路青山工程建设开展情况,研究公路两侧因道路施工产生的裸露山体边坡治理措施,根据工程实例,总结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程防护方案和植被恢复方法,有效改善公路整体路域环境,体现公路生态环保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3.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结合临沂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践,介绍生态文明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原则、标准、措施,以更好地指导生态文明路创建。  相似文献   

4.
曾田  王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5):19-19,21
随着开发建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山体遭到破坏,产生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边坡综合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再造我国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绿色通道和保证交通要道畅通的迫切需要。根据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的基本原理,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恢复途径的选择原则,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边坡生态恢复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喀斯特地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选取反映喀斯特地区路域生态本底状况植被资源、水土流失状况、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地形坡度和水环境状况的5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喀斯特地区路域生态本底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路域不同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结果和总体分布,对喀斯特地区公路路域进行生态恢复工程措施的研究,以保护喀斯特地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使工程项目发挥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浅谈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公路建设中如何尽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路域环境是我们公路建设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的景观美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路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汽车噪音、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因此要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工程设计,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以及景观美化方面的要求要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路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汽车噪音、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因此要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工程设计,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以及景观美化方面的要求要提高。  相似文献   

9.
陈江 《湖南交通科技》2012,(3):58-59,157
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改善技术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否适宜对生态恢复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南几条已建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实地调查与分析,结合衡桂高速路域环境,以衡桂高速生态快速恢复为目的,提出了中央分隔带绿化首先应满足分隔及防眩作用,避免重美观轻功能;边坡绿化植物选择应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根据不同的边坡类型采取不同的绿化措施等构思。  相似文献   

10.
重庆九南生态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的生态区划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生态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物种选择问题,运用生态学理论,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垂直海拔植物分异规律为依据,以整体植被景观为参照,以局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有利于公路建设为原则,将重庆市第一条生态公路——九南生态公路分为11个植被区域.同时,根据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物种特性以及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则,提出了九南生态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公路工程为样例,将环境空间分为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物环境、景观环境等6个层面,通过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恢复/重置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建立生态恢复效益货币价值计算模型,并代入实例工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从而获得评价结果,证明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指导灾后区域环境的安全监测和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分析高坡度地带和汇流流径区域地质灾害的三维虚拟模型.选取景观研究尺度为5 000单元粒度,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时间段深溪沟地质灾害区域的场址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引发灾害的关联影响因子包括坡度因子和汇流累积量分布因子,坡度大于50且变化较大的带状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汇流累积出水口图与泥石流灾害图叠置后分析表明,众多地质灾害点均位于汇流出水口区域或流径上;应加强对灾后陡坡敏感带的安全监测管理和生态修复.最后,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的固土植被带建设规划和土地调整利用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相似文献   

13.
李池英 《交通标准化》2011,(10):174-177
对张崇段沿线的取土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结合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及植被等情况,提出合理的生态恢复建议,可供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藏公路建设会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扰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将会形成"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不仅丧失放牧价值,还会造成生态灾难。通过对公路边坡、取土场恢复试验调查研究,提出青藏公路生态治理对策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植被,保护牧区草场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公路边坡干湿客土喷播生态恢复效果,以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为例,在归纳边坡客土喷播干湿工法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样测试分析,对干湿客土喷播两种工法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边坡客土喷播生态恢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与客土干喷工法相比,湿喷工法具有作业快、生产效率高、初期出苗快、种类多、植被覆盖度好等特点,但初期灌草比例中草本植物出苗偏多,对后期草本向灌木植物演替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干湿两种客土喷播工法均能实现边坡生态恢复,但两种工法的差异性导致边坡生态恢复的效果有所不同,对于具体的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而言,需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确定适宜的干湿客土喷播工法及相应植生材料配比,以达到最佳的边坡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山区公路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区是众多河流的源头,河流两岸是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山区公路的路线布设往往也集中于此,这样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就较大。结合西柏坡公路设计,对公路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海省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将恢复生态学中的生态因子限制原理、生态位学说、生态因子适应性原理以及群落演替原理应用到青海省高等级公路绿化中,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绿化对策。实践证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对于指导青海省的公路绿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取(弃)土场优化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丙龙 《交通标准化》2010,(21):179-182
针对张承高速公路所在区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围绕经济和生态稳定两大目标,探讨取(弃)土场位置的优化设置及设计,对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结合山西平遥至榆社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对拟穿越超山自然保护区路段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论述了公路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