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地铁5号线正线轨道设计综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系统阐述5号线正线轨道结构设计的难点与重点问题,重点介绍"京建线"系列轨道设备标准图编制、新型轨道隔振器扣件等减振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接触轨绝缘支座与走行轨短轨枕一体化设计新技术,和为解决工程急需所进行的3.6 m间距单渡线道岔的开发、大跨度预应力结构地段的轨道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纵向轨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制造出能保证安全、方便施工及运营,达到具有一定减振降噪要求的轨道系统,应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工艺,并通过工程示范应用,从而达到纵向轨枕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形成新型轨道系统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系列标准,成为今后地铁建设减振降噪技术的新型产品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研究较少,基于株洲中低速磁浮试运线系统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平台的要求及其建设运营实践,研究和分析中低速磁浮轨道静动力学设计方法、扣件设计、感应板综合受力变形分析、综合铺轨设计等中低速磁浮轨道工程设计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指出中低速磁浮运营线建设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的有关问题。研究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的振动起源、传播方式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研究目前常用的几种轨道减振结构等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总结了轨道减振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研究各种轨道减振结构型式、结构特征、减振效果及工程造价等;对轨道减振结构及减振效果进行了细化分类;对轨道减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提出了建议。研究结论:轨道减振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满足国家环保要求,除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外,还应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2008,(5):70
自2006年,JR西日本公司为替换老化的34系列轨道检测车和191系列接触网检测车,制造了2列141系列内燃动车综合检测车。该检测车为1动1拖编组,在车辆设计上力图实现标准化,柴油机采用两台331kW、转速2100r/min、惰转输出功率大的SA6D140H改进型发动机,电控5档位可实现对功率的精确调节,1台为发电机提供全部电力;另1台通过热损失少的CCS控制换档4变矩器式液力传动箱实现对动车的牵引。轨道检测采用非接触激光方式,CCD摄像器进行轨道中心间隔检测(TDM),利用轨道图像测定装置判断钢轨接头和扣件的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铁路轨道专业设计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总结城市铁路轨道结构设计状况 ,主要介绍为解决工程急需及以提高轨道设备质量为目的的轨道弹性扣件系列、道岔系列、地面线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等新产品的开发和地面线一次铺设无缝线路、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武广高速铁路大跨度桥上铺设无砟轨道时,遇到跨越大梁缝、梁端转角和位移过大、温度跨度太大需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梁端轨道板稳定性、桥上铺设道岔等系列问题。采用理论计算分析并结合工况实际,充分考虑设计参数的最不利因素,武广高速铁路实现了最大跨度168m桥上铺设无砟轨道,在钢箱系杆拱桥上铺设无砟轨道,在桥上道岔区铺设无砟轨道等技术难题,解决了大跨度桥上铺设无砟轨道若干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轨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北京地铁轨道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北京地铁轨道工程进行分析和小结。通过提高标准化设计程度,对各条线的工程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分析,思考又好又快地进行北京地铁同期在建新线的轨道设计。总体思路是:轨道工程设计要提高标准化设计的程度,针对各条线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专项创新,展开精细化设计,配合做好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的全过程,以及推进减振轨道产品研发的系列化与规范化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建造信息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轨道工程信息化平台可分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总平台(一级平台)、建设单位建造管控信息化平台(二级平台)、施工单位精细化施工管控信息化平台(三级平台)、铁路局集团公司轨道全生命周期运维信息化平台。建造管控信息化平台主要针对设计、制造、施工的建造全过程实现信息化,面向建设单位实现建造过程管控。轨道工程建造信息化关键是实现数字化设计技术和施工过程信息实时准确上传,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工程建造精度、建设进度、质量管控、信息追溯、报表统计、超限预警等功能。针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基于B/S架构构建无砟轨道建造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轨道设计、制造和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协同,研发了轨道建造信息化的成套工艺装备、系列软件和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建造过程信息化。研究成果在昌吉赣、商合杭等高铁项目进行了全面应用,提升了我国轨道工程建造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既有线提速以来铁路轨道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既有线提速以来 ,铁路轨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碴轨道技术、无缝线路的铺设、轨道设备和道岔结构的加强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对今后铁路轨道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运营角度提出了建设阶段必须关注的总体设计、标准化设计、国产化和信息化等问题。分析了忽视这些问题对网络化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的影响,阐述了总体设计、标准化设计、国产化设计和信息化设计在建设阶段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铁路机务段设计具有涉及专业多、专业接口复杂的特点,传统二维设计容易出现管线碰撞及设计缺陷。为提高设计质量,以迁建西安机务段项目为依托,对BIM技术在大型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本项目运用Inventor、Revit、Navisworks等设计软件作为BIM设计工具,将所涉及的14个专业工程内容全部进行BIM设计。通过建立族库、各专业BIM设计、模型整合的流程,构建一个覆盖全专业的数字化仿真模型,并总结出一套机务段BIM设计流程。实现了模型可视化展示、二维出图、属性信息添加、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测等应用。机务段工程设计复杂,专业接口众多,运用BIM技术可直观展示设计意图,并能轻易发现各专业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为提高设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缪东 《铁道建筑技术》2013,(11):66-68,77
苏州1号线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天平山风景区周边,根据当地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如何满足规划和建设条件,是设计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分析该工程设计中的受控因素,从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工艺设计、建筑造型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以求实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研究和深化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占地与规划、工艺设计完善与建筑设计风格融合、景观绿化设计与周边景区协调等重要课题,它的建成已成为国内首座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式车辆段,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铁2号线车站装修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地铁2号线车站的装修设计,提出“一线一景”的设计理念,即装修材料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每个车站的装修风格协调统一,体现车站装修的共性;同时,通过车站结构变化、色彩变化、虚实组合、细部处理的设计手法,体现车站装修的特色与个性。  相似文献   

15.
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地铁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在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分析方法、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各规范的设计原理及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较为简明,便于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概念更加明确,设计方法更加具体,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把握也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运营之间的各种不协调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引出运营前置理念,并阐述了该理念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对设计单位与运营单位配合的重要性。从换乘节点设计、列车编组数量设计、车站设计以及引导标志设计等方面对有无运用运营前置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运营前置理念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勘察设计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专业、人员、数据量众多。为提高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及具体区间辅助设计效率,确保项目流程的可追溯性,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特开发了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短信提醒与中心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流程的管理、监控与数据共享。从接触网辅助设计的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约束及工程数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简化,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对应辅助设计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模式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了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柴油机结构设计和数字化协同设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虚拟装配过程中的骨架传递设计信息的数字化柴油机协同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以INTRALINK协同平台为设计基础,以三维模型为数字化研究对象.并以某柴油机设计为应用背景,进行了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的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9.
火灾与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息息相关,为完善铁路工程牵引变电所防火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根据牵引变电所采用的防火设计标准,结合目前铁路工程建设、验收阶段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消防车道、防火间距、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疏散照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建议完善铁路行业牵引变电所的设计技术标准体系,修编现行铁路工程防火设计标准,规避标准间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误解,引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执行防火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0.
铁路工程协同设计系统中质量管理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铁路设计企业专业多,文件流转频繁,设计过程复杂。为了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协同设计管理系统中,以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和设计工作效率。结合近年来铁路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工程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与质量控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建设经验,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提高设计产品质量的思路和措施。符合本文思路的软件成果已投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试运行。经过验证,在项目生产计划编制合理的前提下,系统能够支撑生产计划的顺利推进,能够记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管理数据,缩短设计成果审核周期,实现了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设计过程管理,提高设计成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