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等业务工作中的普遍运用,及其在计划决策、职能管理工作中的迅速发展,文件的载体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以数字化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并将成为未来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的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难度更大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者还囿于传统观念,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或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对于不熟悉操作技术的立卷人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提高进馆档案的数字化率,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方面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全文数据库建设.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并由此带来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理念等正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完整、有效、真实.  相似文献   

3.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其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等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归档工作始终是档案部门的重要内容.笔者以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为基准,从归档对象纸质文件数量和电子文件数量的变化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企业归档模式的发展阶段,并据此对企业归档模式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档案作为信息的载体,具有可传递性、可扩散性、可分享性等特性,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科技档案作为科研生产的主要信息源,是现行文件信息的延续、存贮和积累,它真实、可靠、丰富、系统,是科研生产不可缺少的财富。积极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科技档案工作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以及单位各项工作的表现形式。一、目前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资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工程或设备已完成研制,其间形成的技术资料却不能及时归档,甚至还没有编写出来。  相似文献   

5.
一、电子档案及种类 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将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全部信息是以数字式代码加以存储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都由计算机完成,利用时须借助计算机等设备转换成原有的文字或图像形态,因此人们亦将电子档案称为"数字式档案".  相似文献   

6.
电子发票是数字环境中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真实记录,是数字时代社会、历史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档案中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之一。与传统档案相比,归档电子发票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受到的威胁和挑战都更为复杂和严峻,档案工作者有责任攻克电子发票归档和长期保存的难关,留存完整真实的数字时代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频繁。社会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是现代化程度的一大标志,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促使档案载体形式不断增加。以录像、摄像、计算机存储等方式记录信息的音像文件,丰富了档案载体材料以及相应的记录技术,使档案载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国家的历史财富.是一种丰富而广泛的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传统的档案一般是由纸介质为载体进行存储管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在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无纸化办公、网络文件传输、网上办公等现代化手段的实现,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形态保存的信息——电子文件。对电子文件进行分类、归档,就形成了电子档案。了解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对其实施科学管理,使之为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这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在当前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面对日益高涨的信息化改革浪潮,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的档案行业自然也不能置身于外,优存劣汰的生存哲理迫使档案从纸质文件形式向电子文件形式飞速转变,造成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档案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表现为电子文件,它的产生、移交、归档、管理和利用都是在基于互联网、局域网等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电子档案应运而生,电子档案的生成、传递、归档、整理、立卷、保管、利用等各环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提出从建立健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和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防范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择优质电子档案信息存储载体;创造适宜的载体保护环境以及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等方面,阐述了保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措施,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文件归档对各单位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形成部门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加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海事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在电子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文件大量产生.今后,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将会更多地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作为文件流转的主体对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将长期并存,在文件材料的归档上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几十年来我国传统的文件立卷归档的理论与实践受到巨大冲击.所以,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不断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都可直接在计算机和通信线路中进行.在信息化社会里,电子文档已成为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技术进步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倾向是大家把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环境方面,而对目前急需解决的档案信息的著录问题不够重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比大家十分关切的计算机硬件等方面更加应当引起注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随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及《CAD文件管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以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一批与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发布与实施,表明包括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前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实施纲要的出台,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开展不可避免地将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带到了档案工作者的面前,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一般所说的归档是指文书处理部门每年立卷之后,将案卷移交给机关档案部门集中保管的工作,归档时间一般在次年6年底以前,但随着档案工作发展、自动化介入、体制改革的进程,这项制度巳“名存实亡”。我国诸多档案部门实际已将归档时间前置到了当年的元月1日,也即形成和收到文件的初始,便对其实施控制(归档),这是档案实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一个重要环节是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科学化.本文依据电子文件管理的特点,借鉴国外电子文件管理经验,对创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科学化机制加以探讨,旨在为实现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子文件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日常各项事务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档案部门也逐步将其纳入归档范围.由于电子文件的传输快捷性、可复制性等优点,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档案管理如何适应电子信息化时代到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当前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加以关注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进程中大量形成的电子文件是现代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和真实记录,也是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依据和基本条件,它在记录历史、传递信息、传承知识、传播文化、服务社会、促进经济、造福民众等方面具有纸质文件难以比拟的优势,属于社会信息大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和核心成员,应列入国家以及各地区、各专业战略资源的管理范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