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艇声特征逼真模拟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分析舰艇多源辐射噪声和空间声回波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模拟舰艇多源辐射噪声和空间声回波特性的声学特征模型,重点探讨了模拟特征模型的工程实现方案和技术设计方法,其结果为逼真模拟声学目标的工程化研制打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0,(2):76-76
据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网站报道,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科学家们目前正在开发一种水声应用方面的新型技术。该技术利用激光闪射远距离产生水下声源。这种新型声源可扩展并改进军事或商业方面水下声学应用的范围,其中包括水下通信、水下导航以及水下声学成像等。目前,NRL等离子物理学分部的物理学家特德·琼斯博士正带领等离子分部、声学分部和海洋地理分部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这种新型声源技术。  相似文献   

3.
将复合材料壳板代替钢质壳板,建立了复合材料壳板结构的水中声学计算模型。从水声波动学方程出发,推导了不同终端边界条件下的传递矩阵、声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运用传递矩阵法进行声学设计的可靠性;考虑表层阻抗,吸声层厚度、损耗因子,及水层厚度的影响,应用数值方法对水中复合材料壳板结构进行了声学设计,分析了各参数对结构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潜艇的声学特性是由传到水中的辐射噪声组成的,同时潜艇的自噪声会降低潜艇上各种传感器和声纳的工作性能。潜艇噪声源发出噪声,必须经过海洋水声传播过程,才能被敌方反潜水声侦察仪器发现。因此,了解海洋水声特性对潜艇声学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舰船减振降噪声学设计者的角度,论述了技术在舰船声隐身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揭示了现代技术中蕴涵的丰富的哲学思想,阐述了哲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水面舰船声学设计评价方法在应用上存在着局限性,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过对总声级声学特性类比、声频范围和超声频段声学特性、实船检测声学特点和实船声隐身战术技术要求制订等进行广泛论述与类比探讨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方法在总声级确定、声学特性预报和实船检测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水面舰船声学特性的类比及其评价方法,即以特定频段的线谱分析来评定其声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船艇》1986,(2)
上海无线电二十二厂系水声、超声设备,海洋开发电子设备,船用电子设备的研制生产厂。拥有水声工程、水声物理、电子缐路、控制检测,声换能器、机械传动、机箱结构等专业的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各种回声测深仪及导航,报警,测量设备。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产品能满足各类内河、近海及远洋船舶导航和测量需要,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并接受联合开发,联合生产及合资经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气泡流中的气泡密度分布与复声速之间的关系式出发,推导得到气泡的密度分布与声速系数以及声衰减系数的方程组.文中建立的声学测核技术采用带约束条件的最小化方法求解该方程组,得到气泡的密度分布.此外,设计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设备用于气核的声学测量,并基于LabVIEW图形化开发平台开发了一套气核声学测量软件.最后,应用图象显微方法测量了气核密度分布并与声学测核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气泡分布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潜艇缓变声学故障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在使用过程中,因设备产生的振动噪声异常可能使潜艇的声隐身性能恶化.从而显著增加在敌方水声威胁中的暴露率。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获得潜艇机械噪声源对其水下噪声贡献比大小.通过分析噪声源贡献比时间序列是否异常,判断潜艇是否存在潜在声学故障。跟踪故障变化情况.调整噪声源贡献的计算时间间隔,同时根据贡献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线性预估发生故障的时间。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从舰船总体设计师的角度,论述了水面舰艇装舰设备特别是辅机声源弹性安装方式的选定准则。讨论了单级隔振及一般浮筏方式在水面舰艇上的适应性及应用前景,以舰船总体要素及声平衡设计的理念为基础,指出了旋转机电设备被动隔振方式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及单级隔振所能发挥的声学潜能。  相似文献   

11.
声波是海洋中信息传递的最有效载体。水声工程是以水声为理论基础的水媒质环境中的应用声学工程,是船舶与海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为满足海军水下作战和海洋开发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工程技术,在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21世纪是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世纪,水声工程技术作为海洋开发的主导技术之一,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从事水声工作五十多年,为我国水声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8月中旬,记者在“冰城”哈尔滨拜访了杨士莪院士,听他讲述奇妙的水声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外环线交通噪声治理工程为背景,在现场踏勘和专业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大型声屏障声学设计、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预测了实施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并对工程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工程实践及实际降噪效果监测分析,预测值和实测值基本相符,说明新型声屏障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是正确的,采用该声屏障是治理城市交通主干线交通噪声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水声信号检测是海洋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一种关键技术并会在未来黑匣子搜寻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针对水声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首先介绍了水声检测设备的国内外现状;接着对比分析了时间反转法、随机共振、盲源分离、错位叠加算法等典型的检测算法及其在水声领域中的优缺点;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水声信道的传播特性对水声检测的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从传播损失和海洋环境噪声两个方面做了相关分析;最后讨论了各种水声信号检测设备及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水声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回顾传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重点介绍GPS技术、水声定位技术、多波束测量技术等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立冬  喻浩  王暖 《中国造船》2002,43(2):44-49
本文针对某型号测量船主要噪声振动源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减振降噪综合治理研究,其中主机采用低频大载荷隔振器的单层隔振、辅机采用浮筏隔振装置、机座采用局部阻尼处理等措施。由于该船采用了先进的浮筏技术及其他隔振措施,在提高船上测量系统读取数值精度的同时,大大改善了船上水声设备测绘工作环境和船员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该船的设备使用寿命和船员体力极限。本船自噪声在低航速时已淹没在海洋背景噪声之中。特别是该船减振降噪装置在系统的声学匹配设计方面取得了进展,经实船验证,效果良好,证明该设计方法可行,对减振降噪技术在各型舰船上的工程应用开发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单壳体潜艇敷设声学覆盖层应具有机械噪声、水动力噪声和声目标强度控制的多功能特性,为此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其一,提高机械噪声低频控制效果;其二,实现覆盖层的多功能兼容性。本文从降低机械激励壳体声辐射角度出发,采用模态叠加法,建立无限大理想水介质中分层梯度声学覆盖层与有限长加肋圆柱壳的声振耦合及声辐射模型,基于声学覆盖层模态传递函数特性,计算分析声学覆盖层分层梯度分布及厚度、层数等参数对加肋圆柱壳辐射噪声影响的特征和规律,给出分层梯度声学覆盖层的特征声阻抗渐变参数分布并与敷设均匀声学覆盖层降噪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肋圆柱壳敷设内层至外层声阻抗逐渐递增,各分层取慢波速的声学覆盖层,具有比均匀声学覆盖层更有效地降低外表面振动位移的特性,可明显增加降噪效果,并扩展低频降噪范围。声学覆盖层的优化应增加声阻抗的内分层失配和外分层适配的效应,有利于降低加肋圆柱壳低频声辐射,并可兼顾降低声目标强度。  相似文献   

17.
从舰船总体设计师的角度,论述了水面舰艇装舰设备特别是辅机声源弹性安装方式的选定准则。讨论了单级隔振及一般浮筏方式在水面舰艇上的适应性及应用前景,以舰船总体要素及声平衡设计的理念为基础,指出了旋转机电设备被动隔振方式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及单级隔振所能发挥的声学潜能。  相似文献   

18.
水声对抗仿真及其海洋环境平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水声对抗及其仿真的状况,提出建立充实、正确、快速的涵盖动态海洋环境数据库及其经验模型和以水下声传播为基础的海洋声传播、混响及噪声模型两大方面的海洋环境平台,是水声对抗仿真的坚实基石。  相似文献   

19.
声制导鱼雷反水声对抗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技术的发展随着水声对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一个重要特点是具备了反水声对抗能力。在调查国内外声自导鱼雷反对抗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该技术的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文玺  周其斗 《船舶力学》2016,20(8):1045-1058
研究舱段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随分舱形式改变的变化规律,对潜艇结构声学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结构声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在保持相邻两个舱段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两个舱段的长度,采用结构有限元法、结构有限元耦合流体边界元方法,以辐射声功率、湿表面均方法向速度和辐射效率作为衡量结构噪声辐射能力的主要衡量指标,系统地研究整个结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在流体部分的计算中,采用网格重叠算法,以提高计算效率。通过调整分舱形式,在一定频段,改变了整个舱段结构振动声学传递函数的谱峰频率,降低了谱峰幅值,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分舱形式以改变舱段结构声学特性,使设备激振力的谱峰频率与结构振动声学传递函数的谱峰频率错开,实现对辐射噪声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