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铁2号线自2011年9月16日开通以来,客流稳步上升,客流规律亦逐步趋于稳定,特点较为明显。分析了2号线稳定期(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的客流规律,分别对工作日、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客流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为下一阶段行车组织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也积累历史数据及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铁2号线南延段开通日期为预测年限,通过设计、实施客流调查及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分析,深入探讨2号线南段现状客流出行特征及既有线上的客流规律,运用在既有客流规律基础上的趋势推演法,通过标定车站客流与土地利用、到离站交通距离与地铁车站选择、合理轨道乘距等数学模型,从客运量与断面客流量两方面完成其开通初期的客流预测,为2号线南段开通的运输计划编制提供依据,为后期新线开通的客流预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我国城市已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实际客流与设计客流偏差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研究其现状客流特征,并与原设计客流对比,分析主要客流预测指标与实际值的偏差及原因。在综合考虑客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3号线研究年度内各年客流预测推荐值,对其原客流预测进行校正。最后,结合3号线客流发展规律,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相关建议。在线路运营初期对客流趋势进行预测,为合理增购车辆、制定运营计划提供依据,为其他线路进行客流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广州地铁3号线未来客流演变趋势和客流压力缓解办法,首先分析3号线现状客流特征,从运输组织层面探讨3号线Y型交路方案优化的可能性,然后立足线网规划中提出的3号线、10号线拆解改造的设想,基于广州市交通模型分析未来几年不同轨网供给条件下不拆解情形、拆解情形两种运输形式对客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3号线客流压力在运输组织层面优化空间较小,不拆解情形下3号线未来几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客流压力,北延线最大断面满载率将达140%以上,体育西路最大换乘量将超过60万人次/d,但随着平行线路近期的陆续开通,客流压力将得到缓解;若3号线拆解,北段运能提升,高峰断面客流压力得到快速缓解,体育西路最大换乘量亦将低于疫情前的最大值,但拆解期间有一定负面影响。应综合考虑拆解前后客流影响和施工期间的社会影响,决定3号线未来是否拆解改造。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通过增加中山八路和动物园两座车站引起全线总客流量的变化,同时与线路长度增减、工程实施难易、工程投资变化与长期运营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对比,阐述了地铁线路选线客流吸引的重要性和客流对发挥全线效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运营客流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周客流、日客流、时客流等时间分布角度,以及从客流流向、区段客流等空间分布角度描述并分析了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行车运营策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西安地铁3号线现状客流规律,以及进一步优化其运营方案,以实测客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断面分布特征。从列车运行交路和全日行车计划两方面分析了3号线运营方案与客流需求的匹配性,总结了现状运营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加符合客流特征的运营优化措施,为运营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客流的预测方法及过程,得出了2号线客流预测结果与统计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客流预测结果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和论证,探讨了2号线的客流特征。结果表明:其预测结果是可信的,尽管客流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均衡,但2号线客流预测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最后一天,在大批迎新客流和购物、休闲流的作用下,上海轨道交通全路网日客流首次突破400万大关,攀升至430.7万人次。这是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正式迈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以来,第9次刷新客流记录。据统计,当天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以及换乘客流均刷新纪录,而2号线则是首度突破100万人次,是继1号线后上海轨道交通第2条单日客流超过百万的线路。当天上海轨道交通共开行列车2 911次,其中加开列车21列,使用应急车票7 000余张。上海轨道交通日客流突破430万人次!记者@何连弟  相似文献   

11.
为对已开通线路较少的地级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选取苏州市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时间分布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网络客流、线路客流和站点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空间分布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进出站客流和断面流量的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分布来看,苏州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的高峰小时系数较高,1号线的早晚高峰系数均高于2号线;同时,居住和居住主导型车站的高峰小时系数最大,商业中心类车站高峰小时系数最小。从空间分布来看,1号线主要承担通勤客流,2号线承担的客流类型则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2.
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道路公交客流的变化特征.基于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各1个月的"E通卡"刷卡数据,首先分析了1号线和道路公交整体客流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不同乘客群体出行模式选择,分析了1号线新线运营后整个公共交通系统客流变化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后公交群体出行模式分析和客流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南京地铁3号线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客流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依据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客流变化的规律,据此提出运营组织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掘运输潜能,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快速、正点、舒适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沈阳地铁1、2号线换乘站改造设计过程中引入客流仿真模拟技术,在现状客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该站整体客流密度、高密度分布区域及持续时间,结合其他城市客流发展规律,进行客流预测,建立客流仿真模型,通过客流仿真模拟分析得出该站拥堵原因和改造设计思路,包括提升运能和局部土建改造两个方面,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用好客流预测的结果对线路、车站、各系统的规模影响很大。通过西安地铁3号线规模设计实践,从全线路列车编组、线路两端车站、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等方面分析研究如何用好客流预测的成果,提出建议:设计时应注重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列车编组规模设计中的应用;对线路末端车站周边土地发展潜力要作充分估计;车站的规模设计要注重车站自身高峰小时客流;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需综合考虑换乘客流的方向不均衡性及与进站客流的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客流预测成果在地铁行车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的设计前期工作,对客流量级进行阐述,分析客流预测三级数据,确定运营的规模;根据OD客流分析来研究行车交路,做出满载率和拥挤度的评价,最终确定车辆编组与行车密度的组合,从而形成合理的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运营的客流数据实地提取,探讨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分析2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对2号线目前的运营方案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旨在为2号线改进更加符合线路客流特征的运营方案提供基础支撑,以利于合理调配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并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建成的线路运营组织方案及车辆配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不均衡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客流的时间不均衡性可采取非高峰时段开行小编组列车或减少列车开行对数的行车组织方法,对空间不均衡性可采取区段列车调度形式或大站快车调度形式,以确保地铁较高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漕河泾开发区站的客流状况,分析了该站在营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漕河泾开发区站客流快速疏导的对策及进出站闸机的优化实施方案.认为合理的进出站闸机布局设置可有效地对车站客流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津滨轻轨9号线是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骨干轨道线路,对天津市双城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依托天津市轨道交通AFC票务数据,整理分析津滨轻轨9号线的现状客流特征,包括其客流增长规律和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津滨轻轨在地铁5号线开通后,对城区客流服务的增强等内容.基于客流特征,研究分析津滨轻轨现状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