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际应用中,由于磨损和受热等原因,使得齿轮齿廓以及啮合过程中啮合线都发生了畸变。通过对电力机车变速箱中齿轮的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齿轮齿廓的数值模型,给出了磨损齿轮啮合的必要条件及磨损齿轮传动过程中啮合点的运动方程。结合实例分别研究了不同磨损程度的齿轮的啮合特性,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啮合线形状。  相似文献   

2.
对螺旋齿轮传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导出了啮合效率公式,分析了满足啮合效率要求的螺旋角β值的许用范围。得出当β1=β2=Σ/2时,啮合效率最高的结论。最后导出了蜗杆蜗轮齿廓啮合效率公式及自锁条件。  相似文献   

3.
点线啮合齿轮传动的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点线啮合齿轮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其传动的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通过实验验证和工程应用,发现点线啮合齿轮传动与常规的渐开线齿轮传动相比,具有跑和性能好、磨损小、效率高、噪声低、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包含时变啮合刚度、综合啮合误差和齿侧间隙等在内的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基于数值仿真,主要分析了时变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误差对系统周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时变啮合刚度和综合啮合误差的改变使得系统的周期运动形式呈现多样化,随着参数值增大,系统的周期运动特性变得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5.
交错轴齿轮的接触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互相啮合的渐开螺旋面齿轮副的曲面方程和啮合线的曲线方程,以多种数学软件和CAD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三维弹性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析了啮合线上各点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包括了各种啮合参数对接触强度的影响,为交错轴齿轮副的强度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滚刀基本蜗杆齿面出发,按照滚切鼓形齿轮的运动,运用空啮合理论,导出了滚切加工的鼓形齿轮面方程,定量分析了齿廓形状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了滚切加工的鼓形外齿轮除中央截面为浙开线外,其余任何垂直于轴心线的截面或是过球心的截面都不是浙开线齿形,而且还存在严重的齿面扭曲畸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齿廓法线法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面啮合广泛运用的齿廓法线法进行了简化,并用简化后的齿廓法线法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法理论正确,概念清晰,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 JH 型活齿减速器为例,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讨论了活齿传动中活齿头部与尾部能否同时分别与针齿圆和偏心圆盘接触的啮合几何问题,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这种传动的发明者提出的“理论上约有半数齿同时啮合”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文中指出了这种传动的本质缺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硬齿面点线啮合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试验和噪声测定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硬齿面点线啮合齿轮传动和常规的硬齿面渐开线齿轮传动相比,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噪声低等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船舶齿轮为对象,研究了其接触与润滑特性问题.应用MATLAB软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与分析了一个啮合周期中啮合线上的综合曲率半径、载荷与Hertz接触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多重网格算法计算了啮入点、节点与啮出点的稳态线接触弹流动力润滑参数,得出了压力与膜厚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啮合过程中,齿副由双齿啮合区突变到单齿啮合区时瞬间接触压力最大,齿副在啮入区开始与啮出区结束处的油膜压力相对较小;齿轮啮合线上,在齿副啮出口处润滑油膜都存在明显的第二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非圆齿轮在无级变速方面的应用,论述了国内外非圆齿轮无级变速研究的现状,分析了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的数学原理,并介绍了一种新型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设计要点和机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双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传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矩阵理论对双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行星排之间联结、换挡约束进行研究,提出用联结矩阵、约束矩阵和传动矩阵构建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传动分析的方法。2种方式的联结形式所对应的联结矩阵可以确定机构所有可能的结构型式,据此得到双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全部型式谱图。用约束矩阵形成挡位矩阵,分别针对型谱中一元联结和二元联结2种方式的结构型式实例进行传动分析,得到2种五挡双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结构方案。该型谱和基于矩阵与MATLAB的传动分析方法,为研究复杂行星齿轮机构和设计汽车自动变速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多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在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多齿差摆针齿行星传动的原理与受力特点对多齿差摆线针轮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的受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款丰田凌志轿车出现升挡冲击的一例故障现象,经分析认为是其装备的A540E型自动变速器阀体发生故障所导致。从基本检查、时滞试验、主油压检测、动力传动分析、电液系统分析、手动挡试验,直至自动变速器拆检,最终确定故障是2挡制动器单向节流阀在维修时漏装所致。  相似文献   

15.
As multistage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 complex and precise, the flexibility of shaft can influenc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ystem. In order to study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ystem, we build the rigid model of gear system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gear shaft. The rigid-flex coupl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nd a contrast between rigid model and rigid-flex coupling model is constructed.With these methods, the dynamic responses with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s and different loading magnitudes are examined. We als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haft flexibility, rotation speeds and loading magnitudes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自动变速器齿轮系统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它和控制阀体、液力变矩器被列为自动变速器的三大主要部件与认知难点。为了搞清它的结构和动力传递,结合典型结构简图,分析自动变速器3种类型齿轮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动力路线,提出相应齿轮系统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view of the lack of systemic analysis for stepless transmission using noncircular gears, two basic noncircular gear units, an addition unit adopting differential mechanism and a multiplication unit applying a fixed gear train, are proposed. Then, the design methods of the noncircular gear pair of each unit, transmission ratio relationship, rotation angle relationship and key parameters with specific physical meanings are studied. The adjusting properties, composing strategy and varying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io etc.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or each unit. Following this, several examples of using a noncircular gear pair in the units and their manipulation technique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8.
详细叙述了一种新型CVT无级变速器动力传动机构的设计。其中推杆和楔型滑块的运动可实现相应的变速;为了使变速器的传动比达到要求,可以在从动轮后加装行星齿轮机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导出了圆柱齿轮和锥形齿轮啮合时的诱导法曲率的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在非圆齿轮传动中,按照齿轮齿条传动的原理,可得到一种非圆齿轮齿条运动机构,此时,齿条的节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平面曲线。本文阐述了其成形原理,推导了其啮合方程,并设计了正弦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