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我国首座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东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考虑双重非线性,对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参数研究。研究参数包括几何初始缺陷、风荷载作用、钢材屈服强度、桥面板是否参与受力等,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莞东江大桥钢桁梁合龙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莞东江大桥主桥为双层刚性悬索三桁加劲连续钢桁梁公路桥,跨径布置为(112+208+112)m,三桁整体受力。大桥分2次合龙(平弦合龙和加劲弦合龙),为解决合龙位置杆件偏差问题,结合该桥的工程特点,提出利用墩顶临时支承起顶装置、温差法及主墩墩顶临时纵向顶推装置的解决措施。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通过对合龙工况的分析,确定了起顶位置及起顶高度,分别实现大桥平弦及加劲弦合龙。实践证明,大桥顺利合龙且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公轨两用桥,跨径布置为(135+270+135)m,主桁采用2片桁架结构,整体受力。为保证大桥钢桁梁的顺利合龙,对总体架设方案和主要受力阶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主桁架设采用悬臂散拼工艺,采用从主墩到桥台,刚性悬索与主梁杆件同步的架设方式。结合该桥的工程特点,建立全桥板梁混合模型,采用无应力状态法进行计算,加劲悬索合龙的临时索最大索力为12 400kN,满足规范要求;主桁中跨合龙采用了张拉临时钢绞线斜拉索、预偏安装以及边跨梁端顶升的措施,其最大顶升力为4 200kN、梁端最大预偏量为68.5cm,通过常规千斤顶实施。主桁最大单悬臂的临时索最大索力为8 850kN,加劲悬索、上弦杆、墩顶立柱的最大正应力分别为152MPa、162MPa、134MPa,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杭甬高速钱塘江大桥结构形式采用悬链形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跨径组合为(73.4+122+4×240+122+73.4)m,全长1350.8m。上部结构主桁分别采用步履式顶推和拖拉式顶推方法从两侧向中跨施工,最后跨中直接合龙。为使该桥建成后线形及应力均达到设计目标,本文基于钱塘江大桥钢桁梁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了本桥的施工控制工作内容。施工控制结果表明:整个顶推施工过程中,本桥主桁线形、结构的应力状态均控制在规范限值以内,与理论值偏差较小,达到了施工监控目标。  相似文献   

5.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主桥为11-(2×100) m 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两孔一联共11联,总长2200 m 。钢桁梁采用顶推与悬拼相结合方式进行架设。顶推施工前对大型临时结构中的拼装支架、滑道梁安装进行施工控制,顶推过程中对三桁起(落)顶高差、横向偏位、顶推里程进行控制,实现了对钢桁梁三向精确控制,确保拼装线形与设计线形一致。  相似文献   

6.
廊坊光明桥为(118+268+118) 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上跨多股既有线,与既有京沪高铁交角33°。钢桁梁采用转体法施工,拼装跨度为京沪高铁侧(119+138) m、西牵出线侧(130+119) m,采用带辅助滑道的简支梁体系非对称转体方案。施工过程中,与铁路平行位置采用独柱式拼装支架和带转向功能的龙门吊拼装钢桁梁,京沪高铁侧钢桁梁远离设计转体位置15 m进行拼装,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向边跨预偏30 cm拼装;京沪高铁侧钢桁梁拼装完成后横移至设计转体位置;钢桁梁同步落梁至主墩;采用带大悬臂的简支梁体系进行转体,辅助滑道采用轴承式滚动走行系统;转体后,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利用墩顶特殊设计的永久支座向跨中纵向顶推30 cm;在铁路限界上方采用全封闭防护小车进行合龙施工。该桥多次体系转换施工累积误差可控,成桥精度与设计吻合,确保了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分2联布置,第1联为(120+5×168+120)m的六塔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第2联为5×120 m的连续钢桁结合梁桥,钢桁梁架设采用多点连续同步顶推施工技术。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钢桁梁顶推施工计算,根据墩顶反力和摩擦力,每墩配2台350 t的连续千斤顶。该桥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距离为1 080 m,顶推总重量27 000 t,边桁主动顶推,中桁被动移动,采用计算机多点连续动态控制技术。导梁结构与主体钢桁梁通过连接节点由斜桁变直桁。在墩旁设滑道,通过滑道前端千斤顶进行滑块体系转换,实现桁架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8.
任征 《交通科技》2012,(3):11-13
某城际铁路特大桥主桥跨度为143m+264m+143m,为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需选择合理的钢桁梁桥式方案。通过研究斜拉钢桁梁、上加劲连续钢桁梁、自锚式悬索钢桁梁3种不同类型的桥式方案,分别从桥梁结构构造、受力体系、施工方法和工程数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不同条件下城际铁路大跨度钢桁梁桥式方案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顶推施工技术作为大跨度钢桁梁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其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而且在不影响既有线路正常运营。依托兰州市北滨河西延段工程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项目,从施工方法、措施、技术、安全、质量保证上对顶推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对顶推过程中钢桁梁的受力特性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通过研究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要点,优化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并节约工程造价,可为同类工程建设管理和施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速公路钢桁梁桥跨越既有道路施工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公路工程中大跨、简支钢桁梁桥的顶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通过对钢桁梁顶推施工中临时结构的合理设计,优化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并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超大跨连续钢桁梁多点顶推架设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168 m跨连续钢桁梁多点顶推架设施工技术,对钢梁结构形式、多点顶推施工难点及大临结构设计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对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薛志武  梁丰 《桥梁建设》2023,(2):142-148
深中通道东、西泄洪区非通航孔桥采用110 m跨连续钢箱梁体系,两桥均有2孔钢箱梁上跨伶仃洋大桥海中锚碇,受锚碇自身和围堰等结构物影响,架设难度大。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大节段吊装、小节段顶推和大节段顶推3种架设方案,结合施工效率、临时结构用量、设备投入和施工风险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考虑到大节段顶推方案临时结构投入少,工期可控,同时避免了新设备的投入,综合经济性最优,最终确定采用该方案进行锚碇上方钢箱梁架设。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箱梁板壳单元模型,对钢箱梁顶推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钢箱梁在中腹板局部进行加固后可满足顶推受力要求,大节段顶推方案安全可行。该方案实际施工过程高效、平稳,平均顶推速度可达20 m/d。  相似文献   

13.
杨博  郭瑞  张伟 《公路》2022,67(3):118-123
贵黄高速阳宝山特大桥位于深切峡谷地貌区,采用650 m单跨钢桁梁悬索桥。根据桥位地形情况,加劲主梁考虑一岸侧起吊安装,具体提出了桥上吊梁和桥下吊梁两种方案。从钢桁梁起吊平台设计及施工、拼装场地布置、运输方法、吊装工艺等施工环节的经济性、施工难易、工期、安全等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研究和比较,最终确定了适用于本桥的加劲主梁桥下起吊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川气东送野三河悬索跨越为工程背景,针对悬索结构施工中鞍座顶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在确保结构安全及线形合理的情况下调整鞍座顶推方案,并通过施工过程监控数据来验证方案调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宁波新典桥采用拱梁整体步履式顶推施工,桥梁跨度213m,桥长221.6m,最大顶推跨度为70m,相对于采用同类施工方式的桥梁,具有主梁较柔、顶推跨度较大、顶推重量较大、主梁有竖曲线且梁高有突变等特点与难点,在同类施工方式中属于施工难度很大的一座桥梁。本文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和步骤,建立顶推全过程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进行验算,验算项包括主体结构的强度、支点处系梁腹板的局部稳定、支承位置加劲肋的验算、梁上支架位置的压柱稳定等。并结合计算结果对施工过程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要求,对于同类型施工方式的桥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跨越山谷的钢桁梁悬索桥架梁时,传统的施工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此进行方案比选,提出对施工条件要求较低、适用于钢桁梁悬索桥的顶推施工方法。以某山区悬索桥为例,讨论了顶推方案在应用中的若干细节问题,可为同类桥梁的主梁架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六塔部分斜拉连续钢桁结合梁工程规模大、难度高,其施工方案的选取对于架设该桥梁是至关重要的。论文结合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第一联运用整体预推架设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进行了整体顶推架设施工方案及特点的分析,并提出了钢桁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主桥设计为8孔110m简支钢桁梁,钢桁梁采用支架法拼装、单侧非等节间顶推架设技术施工。在岸边引桥区设置钢桁梁拼装平台,在拼装平台及主桥墩位滑移支架上布置顶推滑道;利用履带吊机辅助龙门吊机拼装钢桁梁及导梁;设置辅助杆件,将多孔简支钢桁梁变成可顶推的连续结构;利用多点液压同步顶推系统顶推钢桁梁至设计平面位置;拆除导梁及辅助杆件,落梁至设计标高,完成钢桁梁架设。该桥钢桁梁于2018年1月完工,成桥线形及结构受力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260 m的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结合该桥地理环境,提出边跨斜拉索区钢桁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滑移方案施工,最大顶推重量约35 700 t.顶推跨度为75 m,顶推支架上设3道凸形滑道梁,凸形滑道梁一端布置1台450 t限压步履机(限定压力4 000 kN,顶推水平力1 200 kN),另一端布置...  相似文献   

20.
桥梁的施工方法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原来的单一选择,而是采用多种施工方法比对后的最优解,受限于地形、营运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顶推施工成为许多钢结构桥梁施工的第一选择,因此对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以滨州市某100 m钢桁梁顶推施工工程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杆件的应力和挠度进行模拟分析并对钢桁梁的横向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钢桁梁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杆件的应力和挠度满足规范要求;钢桁梁的横向偏移对其抗倾覆稳定性影响较大;当风力等级大于6级时,对横向抗倾覆稳定系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