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区间最小追踪间隔。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根据实际工程牵引计算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距离的概念,并对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合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间最小追踪间隔模型,对移动闭塞中安全距离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全距离是影响列车追踪间隔的主要因素,且在列车最高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随安全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6区间闭塞部分 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最小追踪间隔,越江风井间区间一列车的列车控制方式的特点.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列车越江追踪运行原则和越江隧道风井设置的核算方法.对保证列车在越江区间内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移动闭塞系统已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移动闭塞系统列车追踪间隔问题,建立了移动闭塞间隔控制模型,分析了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结果说明了移动闭塞系统具有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运行效率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追踪间隔的计算是列车生成移动授权的前提。列控系统中移动授权的发布由区域控制器来完成。列控系统中由于追踪模式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也会有差异,从而影响移动授权生成,影响行车效率。分析了列车移动授权生成原理,研究了列车区间追踪场景下绝对追踪模式和相对追踪模式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追踪模式下列车生成的移动授权更大,可以进一步缩小列车追踪间隔;绝对追踪模式存在最优追踪速度。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的闭塞分区长度和司机反应距离,分析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移动闭塞相对于准移动闭塞的列车追踪间隔差异。结果表明列车运行时速在120 km以下时采用移动闭塞能显著缩短列车追踪间隔,但需同时考虑司机反应距离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货运量的逐年提升,三显示自动闭塞追踪间隔日益不满足运输需求,朔黄铁路对安全防护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阐述朔黄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将既有信号系统和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进行适应性分析对比,通过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定位、列车卫星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行车许可计算、重载列车安全制动模型、技术站发车能力和ATP与LKJ不停车切换技术,得到适用于显著提高朔黄铁路运输能力的信号系统,提升了我国在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核心领域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移动闭塞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相对于传统的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列车间的实时追踪运行,列车的运行间隔大大缩短.然而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时间的优化仍然是一大难题.在考虑列车速度、加速度、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因素下研究了区间追踪和站台追踪的追踪间隔时间的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追踪间隔.  相似文献   

11.
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  相似文献   

12.
ATC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信号闭塞方式及其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列车追踪运行的仿真系统,并进行了算例的设计。在算例中,通过对两列车在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方式下的追踪运行模拟,分析了不同闭塞方式下列车追踪运行的效果,同时利用仿真系统对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了验算,并得出相同发车间隔情况下不同信号闭塞方式的列车追踪运行结果以及三种闭塞方式条件下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该系统可以为科研、设计人员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及通过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ATC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着色Petri网的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过程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验证高速铁路移动闭塞系统(Moving Automatic System,简称MAS)结构完整性、控制逻辑正确性以及列车追踪运行的动态控制过程,利用着色Petri网建立移动闭塞条件下高速列车两车追踪运行控制过程的模型,采用相对制动方式下基于追踪效率最高的区间追踪间隔原理,设计了控制策略决策模块,模拟列车牵引加速、惰行以及减速运行等控制过程,研究MA更新周期变化对列车追踪控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描述MAS下高速列车追踪运行控制过程,且MA更新的周期越小,列车的行为控制越灵敏,达到预期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满足行车安全性、高效性要求。仿真结果将为MAS在高速铁路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信号系统控制列车的角度研究如何减小列车在越江区间的最小追踪间隔问题,以提高长大越江区间线路通过能力。首先,介绍移动闭塞模式下列车通过越江区间的运行方式,信号系统需保证线路正常运营,越江段区间风井之间仅有1列车运行;其次,结合列车运行特点,参考UIC406能力分析方法推算出移动闭塞模式下列车在越江区间内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模型,得出最小追踪间隔与列车在越江区间中运行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通过对所得的函数进行求导,推算出列车在区间中的最高运行速度、接近速度的取值及对最小追踪间隔的影响,并求得函数的极小值;最后,通过仿真软件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并提出信号控制列车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移动闭塞下列车运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造移动闭塞条件下的计算机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介绍系统总体结构,对列车实际运行间隔进行分析,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描述.进一步分析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模型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子系统的功能等,对系统实际运用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ATC系统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主要采用的准移动闭塞及移动闭塞的技术特点、系统能力(效率)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装备CTCS-2/3级列控系统,采用准移动闭塞方式。CTCS-4级列控系统取消轨道电路,通过地面和车载设备共同完成列车定位,能够实现移动闭塞,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但是,我国高速铁路一直基于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干线铁路也未有取消轨道电路的列控系统运用。通过分析现阶段CTCS-4级列控系统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高速铁路移动闭塞实现方案,并阐述该方案的系统总体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方案中列控地面子系统综合利用列车位置报告和轨道电路信息,保证了移动闭塞的运输效率。同时给出了一种移动闭塞方式下行车许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建模和运营场景进行验证,为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闭塞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移动闭塞是一种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能提高运输效率的信号制式,本文在简略介绍准移动闭塞特点的基础上,推导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中移动闭塞,常规自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并根据本文得到的计算结果提出准移动闭塞中定位单元长度的优化设计推荐值及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