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归纳了路线交叉口的道路设计特点和交通组织特点,明确了交叉口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分别针对平面和立体路线交叉问题,阐述了交叉口相关设计要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设计改善措施和要点。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叉口是人流、车流散集的地方,视为城市的小中心点,改造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通过大庆路改造前存在问题、现状分析与设计改造后进行对比,通过合理设置导流岛渠化、标志标线、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自行车道设计,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后提出开封市下步道路交叉口设计趋势,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瓶颈”影响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各国交通工程界尽力要解决的难题。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十字交叉口的路线及结构设计形式,对其与同等规模下的平面信号交叉口和普通全互通立体交叉口分别进行了对比,得到新型交叉口的可行性和在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优势。通过对比,新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高于平面信号交叉口和传统立体交叉口,服务水平也可达到B级,其相对占地面积和空间小,路线简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整体直辖市交叉口平面尺寸推荐斜交角度不同的交叉口加铺转角边缘的曲线半径联取值作了探讨,并以应用实例,阐述了正确选用设计等高线法中等分法和圆心法进行交叉口的立面设计;提出了刚性路面结构的交叉口路脊线的等分法及交叉口范围内板块尺寸划分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对交叉口的秩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出交叉口优化设计流程,并探讨常用的优化措施及其适用性.以北京市朝阳区武圣路与南磨房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从交叉口渠化设计、信号配时优化等角度提出改善方案,应用Vissim软件对改善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得到了显著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玉龙  程坦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3):105-107,123
应用交通流及交通冲突理论,建立了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的风险度模型,将其进一步界定为绿灯时间范围内穿越、红灯时间范围内穿越及基于中间岛的二次穿越3种方式,并以哈尔滨市嵩山路一汉水路十字交叉口为应用案例进行危险度计算。进而从一驾驶员驾驶行为、交叉口设计及行人特性角度探讨了交叉口行人过街的风险致因机理,提出了规避行人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平面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施设计是交叉口渠化的关键。针对平面交叉口行人安全问题,对二次过街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基于安全高效性和信号相位嵌套的行人二次过街设计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交叉口实际调查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交叉口仿真模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相关交通运行评价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将行人过街信号嵌套在机动车相位中,行人二次过街比一次过街安全、高效,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介绍法国平面交叉口相关公路类型及相关规范,并将法国规范中平面交叉口设置原则及设计步骤与国内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其设计的异同点,以提高国内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分析干线公路平面交叉口之间区段的划分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构造区、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最后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指标。合理的路侧开口间距可以使交通流平稳到达,降低车辆之间的速度差(速度差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能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该平交路口,合理布置公路平面交叉口,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数量。中国规范中按照公路的等级简单规定了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间距的取值只是考虑了道路等级、车道数量,但没有考虑交叉口的设计速度和交叉口几何特征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平面交叉进行功能分段,考虑几何要素等因素影响,分别计算各段长,最后得出合理的平面交叉口间距。  相似文献   

10.
T形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平面交叉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交通运行能力是其组成干道交通运行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T形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对于其组成干道的通行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通过对淮南市某一T形平面交叉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原则和T形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按照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步骤,提出了该T形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案,以此改善这一平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模糊逻辑推理在消除交通流诱导负效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交通流诱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问题,提出了诱导负效应消除的原理和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在原理设计中,考虑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对网络交通流分配的影响;在实现方法上,应用模糊推理技术对分流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并设计了路线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方案调整的模糊控制算法,模拟结果验证了模糊逻辑推理技术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交通流诱导负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息条件下的道路出行者路线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而且交通流诱导与控制同时进行是消除交通流诱导负效应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汤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51-54,62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轨道交通建设纳入总体规划。而地铁建设存在占路开挖面积大、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建设期间会加剧城市的拥堵状况,因此在地铁施工期间如何进行交通分流从而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进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通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中心城区交通分流方案设计的研究,探索总结交通分流方案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流程,着重从确定影响范围、解析分流对象、制定分流方案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旨在对以后类似工程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论证等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总结归纳了优化理论在交叉口配时方案设计领域的应用。同时,从优化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只有同时解决"人、车、路"三方面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经常会将一些小型红绿灯路口改为右进右出路口,沿线居民的刚性交通需求则需采用掉头形式进行绕行,因此掉头口设置比较重要。可以利用前后红绿灯进行掉头,也可以在路段中设置掉头口,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路段中的空中掉头车道。通过研究路段中间设置掉头口的相关情况,提出了掉头设计策略,给出了相关案例分析,希望对解决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的车辆掉头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聂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38-41,49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城区道路交通日益拥堵和设施逐步陈旧,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各地政府在现有道路空间基础上,不得不想方设法进行旧路改造。本文以汕头市外马路为例,从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交叉口、慢行系统、交通设施、绿化、雨污分流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旧路改造中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相互间的影响,为类似市政道路的旧路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与评价——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指出渠化概念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交叉口的特色,同时结合了交叉口常用的渠化设计方法,以具体案例分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最后对这些渠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瓶颈,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方法。该文针对城市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特点,对城市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重庆市北部新区示范路口建设,针对财富中心交叉口进行了案例分析。财富中心交叉口渠化改造,有效地改善了该交叉口交通状况、交通安全和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8.
吴成东  韩中华  张颖  孙东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126-129,142
在大规模路网的路径诱导中,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信息实时预测方法,构造了具有时变性的路阻矩阵,解决了传统静态路阻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探讨了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最优路径求解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遗传、变异算子和群体更新方式,提出了矩形限制搜索区域方法,降低了并行遗传算法的搜索范围,解决了遗传算法在大规模路网中求解最优路径时存在的实时性差、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满足大规模路网路径诱导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快速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街道峡谷型道路交叉口交通噪声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几何声学理论分析了声波在建筑群间传播过程中的直射、反射和绕射3种传播路径,并以此建立了街道峡谷型十字道路交叉口交通噪声动态计算模型.以实测的交通量、车型比例等参数作为输入,结合该计算模型和微观交通仿真对街道峡谷型十字道路交叉口交通噪声进行了动态模拟,并用实测的交通噪声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出口车道附...  相似文献   

20.
Variable message signs that provide various types of route guidance information have been widely deployed in large cities. To release proper information only using easily collected data, a simple traffic-condition-based (TCB) route guidance strategy was recently proposed. The strategy works 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free-flow and congested traffic conditions and is capable of approximating user optimal equilibrium stably. Due to littl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urban road networks, the TCB strategy is still away from field applications in urban areas. To further push the strategy toward field tests,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TCB strateg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pplementing the strategy with a self-regulation ability by considering existing traffic conditions; decomposing link capac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lapping routes by comparing link capacity on alternative routes; coping with stochastic traffic; and the impact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by utilizing aggregated data. A scenario for an urban road network in Beijing, China, is simulated to test the improved strategy,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s. The improvements extend the TCB strategy on moderately complicated urban road networks, and still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diversion rules, easily obtained input data, and stable and effective divers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