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鹏  林迪  申健 《隧道建设》2013,33(5):393-397
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决地下车站造价过高问题,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车站空间布置系统,如利用施工竖井作隧道通风井、共享检修空间等。实践证明,在地下车站中有效、合理地布置通风空调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造价,节约系统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2.
邵振强 《隧道建设》2017,37(1):75-80
地铁换乘车站规模大、难点多,是地铁车站设计的难点。北客站站为西安地铁机场线与四号线的"倒厅"换乘车站,为解决"倒厅"换乘环控方案设计难点,结合北客站站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站周边的控制因素,探讨车站风井对西安北站北广场的影响、过轨风道对车站规模的不利因素、站厅与站台楼扶梯口烟气控制、烟气"倒灌"等问题,确定适合本站的通风空调方案,使车站良好地满足各种设计工况,为地铁"倒厅"换乘车站环控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在加速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于地铁,地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高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水平对于加强地铁车站的通风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故此,本篇文章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和相关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推动地铁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化程 《隧道建设》2009,29(1):54-56
地铁车站运营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影响地铁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实施之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有了新的途径。对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设计中新风量的取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新标准解决了目前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新风量取值偏大、从而导致新风冷负荷占空调负荷比例过大的问题。该标准在武汉地铁二号线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目前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室群车站工程,八达岭长城站具有多洞室、多工作面、通风网络复杂的特点。为解决车站施工期间通风散烟难题,在考虑洞室群风网结构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多阶段通风方案,依次为压入式通风、巷道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长距离独头掘进通风的合理性。同时,基于实测通风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和通风网络解算分析洞室群巷道式通风及混合式通风状态,明确风网结构变化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阶段通风设计能满足车站施工期间通风要求;2)独头掘进工作面爆破后通风30min,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符合规范要求;3)通风网络解算结合通风质量监测,可有效指导通风系统优化,调整通风措施;4)局部导流风机和除尘设备的使用,显著改善了隧道交叉点及密集钻爆区域的空气质量。研究成果可有效解决地下车站通风网络动态变化难题,实现洞室群施工期间空气的高效置换。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地铁车站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了地铁车站系统脆弱性评价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地铁车站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地铁车站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工作运行过程,分析并确定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通过确定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构建各个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考虑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原则,整合得到地铁车站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通过脆弱性影响因素对系统脆弱性水平的影响方式,确定脆弱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案例表明,该地铁车站的脆弱性水平一直保持缓慢增长的状态,脆弱度从1.6386增长至37.1370.该地铁车站系统中脆弱度较高的影响因素为冷水机组、乘车码的获取、开关控制模块、输出模块和控制中心通讯系统;冷水机组占空调与通风系统脆弱度的26.45%;乘车码的获取占自动售检票系统的42.17%;开关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分别占通信与广播系统脆弱度的31.47%和35.83%;控制中心通讯系统占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脆弱度的72.42%.通风与空调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供电系统、通讯与广播系统和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分别占车站系统脆弱度的23.14%,20.44%,23.85%,23.29%和9.28%.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厂的夏季空调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兼顾人员劳动环境,夏季空调系统用电量占汽车工厂公共设施能源消耗的34%,是汽车工厂重点管控的能源设备。空调系统应用智能合理的控制策略是实现设备节能运行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汽车工厂降低单车能耗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空调自控系统主要通过冷冻水回水温度和压力反馈信号对末端冷冻水管上的电磁阀进行调节,通过冷冻水变流量实现节能控制。本文结合工程改造实例,利用车间工艺设备运行状态和办公区智能照明系统的人体感应器,对空调设备进行精益化的时间管理,结合物联网和AI技术,从而实现空调系统智慧节能运行,消除了传统空调系统依靠温度和压力反馈信号控制的延迟性。空调系统设计优化方法具有简单、有效、准确的优势,推广应用简单。  相似文献   

8.
对某地下停车场通风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地下停车场通风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的地下停车场可采用如单速风机控制、双速风机控制以及CO浓度反馈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方案。该项研究为地下停车场通风系统控制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庞小兰 《天津汽车》2011,(4):46-48,55
为实现在停车状态下车内通风换气,文章在车载CAN总线技术的基础上,参照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来提供通风动力,通过太阳能控制器和通风控制器来控制车内空调通风系统的开启,优化设计了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优化控制的效果良好,避免了静止的车辆在阳光直射下车内不通风换气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徐家汇是上海市最早启动建设、发展最快的城市副中心,是重要的市级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一个三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文章介绍了徐家汇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实施方案:9号线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成车站,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两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是轨道交通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文章还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提出了地下空间一体化概念和地下道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存在弊端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目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增加教书育人效果.《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挖掘本门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客车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客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国家重点改造,通过引进技术、中外合资,现已有了一个客观的技术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客车市场大规模发展起来,现在生产的大中型客车,已形成了高、中、低档兼备的产品格局.近10年来,我国许多客车厂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技术,且随着国外生产大中型客车的著名厂家的陆续进入,我国已具备了先进的客车车身和底盘制造技术;但中档和高档大中型客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首次故障里程、平均故障里程、使用寿命等指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另外,缺少适合高速公路使用的客车发动机,特别是缺少适合高速公路的高档客车底盘,因此,底盘的品种少和质量低,制约了客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中型客车行业呈现出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显著特点,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客车业第1阵营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成为拉动中国客车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位居第2阵营的黄海、安凯、少林和中通客车的销量或销售额提升也较快,成为国内客车业活跃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却  相似文献   

17.
在华东地区客车市场中,属山东省最为典型.2009年1-5月客车销量在全国仅次于广东市场,是华东区域的第一大商用车车市场;但是,购车档次可能比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区域都要低,环保要求也不高.该地区2009年销量同比减少28.87%.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使用过程中皮带异常磨损的现象,分别对皮带传动工作中的受力情况、传递功率、皮带与皮带轮匹配等,找到异常磨损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各种汽车里程表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对比。  相似文献   

20.
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因可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承担全部动态驾驶任务,面临安全验证与评估挑战。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评估方法已成为广泛的行业共识,模拟仿真测试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从第三方视角,针对自动驾驶安全性、高场景覆盖度、逻辑完备性等测试验证目标,搭建基于软件在环的模拟仿真测试环境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设计运行条件覆盖的测试场景集构建方法,探索形成一套高可信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并在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初步实践。研究成果为模拟仿真测试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与评估中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