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深圳市TOD规划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制、机制的差异,国内城市难以照搬国外成功的TOD经验.总结了国际上不同城市在不同体制机制下发展TOD时采用的三种主要模式:政府控制型,市场导向型,政府资助、政策导向型.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探讨了深圳市适合采用的TOD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圳市TOD宏观发展策略和分区发展指引,并从规划思路、规划方法、规划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2.
兴趣点指路标志指引路径规划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指引路径的长度,还需要考虑布设成本因素.本文首先基于道路网络的拓扑表达,考虑指引路径长度和设置指路标志数量,以两者综合代价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从重要道路出入口到兴趣点的指路标志指引路径的线性规划模型;然后结合人工蜂群算法,设计了求解该规划问题的算法.最后以广州大学城为试验区域,利用上述模型规划了从重要道路南沙港快线出口到兴趣点中山大学的指路标志指引路径,并与指路标志布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兼顾了布设路径的便捷性和指路标志布设成本的特点,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已经逐渐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顺风车数据,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围绕北京都市圈区域划分与层级 结构展开相关研究。首先,通过网格模型将研究区域网格化处理并作为基本处理单元,匹配获取 的顺风车数据与POI数据到网格中,利用基于网格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并结合使用手肘 法与轮廓系数法确定最佳聚类数量,对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区进行划分。通过分析不同功能区 域内的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提出通勤强度、通勤时间、功能区独立性、功能区可达性等区域通勤特 征评价指标,结合上述指标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对北京都市圈层级结构划分展开进一步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改进聚类方法能克服传统聚类算法随机选取聚类数目所带来的影响,有 效划分并得到19类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区域,聚类效果更佳;聚类结果显示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 区域与北京市现有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差异性,在都市圈规划建设当中应当主动破除行政区域壁 垒,实施面向都市圈范围的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居民通勤特征与地理区位特征,北京 都市圈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层、近郊层、远郊层3个圈层;应当根据北京都市圈圈层特性与功能 区自身属性制定相应发展策略,通过规划建设市郊铁路或轨道交通改善不同圈层间的通勤现状, 提高北京都市圈整体通勤可达性。研究结果为制定相应规划与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都市 圈功能与结构进一步完善,促进都市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蕾 《交通与运输》2020,36(2):86-89
立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是TOD综合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商务区的人、车交通组织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更好地支撑TOD商务区开发,首先,采用案例借鉴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规划设计高品质人、车分离的立体交通系统;其次,分析总结广州TOD综合开发商务区立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面临的现状问题,借鉴日本更新地区TOD综合开发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最后,以广州造船厂更新改造项目为例,从项目自身特点出发,搭建主、次廊道分明的三层立体步行网络,结合公共空间布局垂直交通核,连通地下车库并与过江隧道衔接。通过创新规划编制流程、多规划联动和多专业协调解决立体交通系统在建设、运营阶段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可以为TOD模式下不同站点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有效引导城市区域TOD开发的良性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站点兴趣点(POI)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步行接驳距离确定轨道站点空间影响范围,考虑共享单车对于轨道站点接驳范围的延伸,利用其出行大数据确定轨道站点空间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获取站点空间影响范围内的POI大数据,确定不同站点的各类POI比例、POI优势度和均匀度;进而,基于各站点的POI指标定量确定站点类型;最后,以天津轨道交通站点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从路权分配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响应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分析将路权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和目的,提出与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体系相呼应的路权规划体系框架。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专项规划、交通详细规划、交通设计各阶段规划中明确路权划分的理念、原则、设置要点和相关内容并进行逐级规划传导。将路权规划转化为公共政策,通过完善路权法规政策、编制路权规划技术标准、制定路权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加强路权规划的实施监督,为路权规划的实施提供支撑。以青岛市为例,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阐述青岛市对路权规划引导的探索,明确未来路权优化配置发展方向;结合道路功能定位提出各类道路路权分配指引和各城市功能分区路权规划指引,最后,评估了规划路权体系下不同交通方式的公平性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模式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轨道站点的功能和定位,促进TOD模式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创新研究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界定和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土地资源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熵和道路密度为指标,提出定量界定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方法;其次,综合节点区位、周边土地利用以及设计特色3个尺度建立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3层分类架构,并以面积比和优势度作为划分指标给出了分类方法和标准;最后,以二七广场站为例展示了计算过程和简单应用,为TOD模式下轨道站点区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已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普遍性问题。本文从停车供给的角度,以公共停车场为重点,探讨了城市各类停车供给设施的功能定位和结构比例。结合交通小区划分,分别考虑基本停车需求和动态出行停车需求,构建了停车结构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公共停车场规划控制的全过程,构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指标体系,并量化了公共停车场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占地要求、交通要求、泊位要求等控制指标,以更加清晰地指导公共停车场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经过多次变革已深入贯彻于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将TOD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前瞻性规划和政策引导是实现TOD的先决条件,轨道交通规划之初就与土地利用深度结合,围绕轨道交通车站组织实施TOD开发模式,将商业、办公、住宅、酒店、医院等功能按照圈层布局。轨道交通投入使用阶段优先开发车站周边区域,既创造更多客流需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日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 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 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 非集计理论构建针对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时 间、换乘次数、车内拥挤度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不同 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差异,构建考虑车内拥挤度变化的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动态规 划算法,为不同属性乘客规划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路径.最后,基于广州地铁数据对算法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乘客个人属性规划的最优出行路径,更加贴合乘客的出 行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TOD模式结构及功能分析为基础,通过确立模式开发涉及的效益主体及其期望目标,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将TOD模式系统效益划分为交通系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类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在特性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效益指标设置思路,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完整的TOD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TOD模式效益并促进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莎  殷广涛  叶敏 《城市交通》2008,6(6):57-63
TOD是美国城市"精明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首先总结了国外TOD实践的主要策略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TOD实施目的、实施背景两方面的差异性,从规划技术、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多个层面揭示了TOD的本质内涵。基于对我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开发的流程梳理,明确了我国TOD模式推广和应用的原则。最后从政府职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重点以及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TOD实施框架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识别山区公路网中的关键监测点,合理布设监测设备,以使路网监控成本效益最优化,本文提出了一套山区公路网关键监测点辨识的方法。从路网监控信息采集需求角度出发,将山区公路网关键监测点划分为四种类型:事故黑点关键监测点、基础设施结构安全关键监测点、交通数据采集关键监测点以及气象信息采集关键监测点;引入路网层次划分思想,以道路安全性、功能性、交通流特性以及基础设施特性为划分指标进行路网层次划分,为关键监测点的辨识提供依据;在划分路段单元的基础上,按不同类型关键监测点构建评分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路段单元进行综合评分排序,并通过设定合理阈值确定路网中的关键监测点。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对前瞻、规范、整合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杭州市从现状普查分析、景区指引系统设置方法确定、景区指引系统改善规划、景区标牌后续管理四方面编制了新一轮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规划。通过类比归纳,从杭州经验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系统构建方法。主要从景区的筛选与分类、指引范围的确定、指引路径选择和标牌设置原则等几方面,提出旅游城市指引标识系统规划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道路上某个位置存在多个指路标志时可能引发信息过载问题,对驾驶员产生干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A* (A-star)算法,提出一种指引路径规划模型.考虑特定节点信息过载问题对指引路径实际成本的影响,在模型的估价函数中增设惩罚系数,可以有效避开引发信息过载现象的指引路径选择 . 基于 VISSIM 展开案例研究,借助其二次开发功能提取 VISSIM路网中的相关数据.利用所建指引路径规划模型求解路网中一对OD间的指引路径. 最后,对比分析有无惩罚系数两种模型得到的指引路径规划和指路标志布设方案,证明本文模型在指引路径规划时可有效避免信息过载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TOD诞生和发展的20余年间,其意义、目标和模型发生了重大转变。分析TOD在美国的演进、分类和设计原则,对TOD中国化的理论架构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美国TOD模式分时期、分类型比较与案例研究,得出不同类型TOD具有社区中心的向心与分散性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定位、区位效率与场所塑造并重等特征。最后,总结绿色TOD交通走廊、自下而上开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郊区为TOD发展重点、小街区密路网等发展趋势供中国TOD规划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TOD诞生和发展的20余年间,其意义、目标和模型发生了重大转变.分析TOD在美国的演进、分类和设计原则,对TOD中国化的理论架构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美国TOD模式分时期、分类型比较与案例研究,得出不同类型TOD具有社区中心的向心与分散性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定位、区位效率与场所塑造并重等特征.最后,总结绿色TOD交通走廊、自下而上开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郊区为TOD发展重点、小街区密路网等发展趋势供中国TOD规划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8.
道路上某个位置存在多个指路标志时可能引发信息过载问题,对驾驶员产生干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A* (A-star)算法,提出一种指引路径规划模型.考虑特定节点信息过载问题对指引路径实际成本的影响,在模型的估价函数中增设惩罚系数,可以有效避开引发信息过载现象的指引路径选择 . 基于 VISSIM 展开案例研究,借助其二次开发功能提取 VISSIM路网中的相关数据.利用所建指引路径规划模型求解路网中一对OD间的指引路径. 最后,对比分析有无惩罚系数两种模型得到的指引路径规划和指路标志布设方案,证明本文模型在指引路径规划时可有效避免信息过载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术 《交通与运输》2020,36(2):90-93
为盘活机场存量土地,进一步协调空港枢纽与周边地区以及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TOD模式视角探讨了机场存量土地更新的规划与实施。通过解析TOD模式特殊内涵及适应性,重点分析国际上大型机场的主要交通特征及其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影响,对比我国机场土地性质、空间范围、发展阶段等差异,针对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进行实证研究及GIS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机场、城市的互动关系与TOD模式的特殊内涵及适应性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应充分结合TOD模式的特殊内涵及适应性,尝试对自身存量土地进行创新规划与转型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适于中国城市的TOD规划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规划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指导了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开发建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理解还存在误区。首先对TOD的概念、规划原则、分类与典型模式进行解读。重点分析美国TOD规划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美城市在发展阶段、人口密度、土地所有制、公共交通投资体制、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由此得出美国的TOD规划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最后,基于TOD规划理论中的核心原则与中国城市发展现实,提出适于中国特征的TOD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