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轨道交通成网络化运营格局已经形成,实现稳中有进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改善市民出行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在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压力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基于问题导向,以加快推进北京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为目的,构建北京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蓝图,统筹提出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业务及技术发展路径,为安全、高效、集约、绿色、发展的愿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维修体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维修是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综合维修的概念出发,论述了综合维修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综合维修体制建设和资源配置,探讨了综合维修体制和综合维修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方案,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营管理、降低运营维修成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伴随江苏省内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大幅扩张及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旅客对全程出行链互联互通的需求日益凸显。同时,各层次轨道交通在运营主体、技术特征、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差异也对不同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管理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江苏省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在综合考虑协同运营需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从运营管理、票务及信息服务、协同组织3方面提出适合江苏省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协同运营方案,以期为江苏省建设融合开放、高效智慧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朱沪生 《中国铁路》2006,(11):30-34
在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换乘、资源共享、设备系统建设和网络运营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上海轨道交通的实际,提出轨道交通网络中两条线路以上的换乘车站要做到统一规划,基本网络中的换乘车站要做到同步实施,远期线路的车站要做到规划预留实施条件;研究并提出了网络主变电站、控制中心以及车辆基地等网络资源共享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案,达到供电系统和车辆基地布局合理、资源合理利用、综合配置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制定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的总体目标、网络运营管理架构、安全保障机制和维修保障方式,以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提升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 《机车车辆工艺》2012,(5):I0002-I0002
北京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是北京地铁公司下属专业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地铁.运营技术与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一、业务范围研发中心包括3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技术研发、技术输出和试验培训。研发中心的主体业务,以紧密贴合运营生产实际需求的研究和网络化运营中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为主攻方向。从事行车组织管理、客运服务管理、运营安全管理、路网综合管理、轨道交通车辆应用、轨道交通车.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化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当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论述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过程中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天津地铁为例,给出信息一体化规划设计参考模型。信息一体化模型的设计,对于国内许多即将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城市在解决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挖掘利用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构建了满足上海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需求的运营设备五环履历管理体系。首先,按照上海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管理要求,规范了运营设备的编码格式。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宽表,将运营设备五环履历的各部分信息有机串联起来,通过微服务平台和大数据总线技术实现了运营设备各阶段信息的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最后,举例说明了运营设备五环履历管理体系在上海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运营设备五环履历管理体系打破了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数据孤岛的困境,各设备间可协同运行,有效提升了运营设备运维的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8.
风险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ALARP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过程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检讨等,以期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特别是即将开通轨道交通城市的运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简析日本大阪轨道交通在线网结构、服务特征和运营组织方面的经验。日本大阪轨道交通系统由新干线、JR铁路、私营铁路、地铁和新交通5个层次组成,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具有不同的服务和技术特征。新干线服务都市圈对外城际交通需求;JR铁路和私营铁路服务都市圈内市郊通勤需求,一般采用多交路组织和跨线运营模式,运营班次根据需求有特急、快速、普通等多种类型;地铁服务大阪市内部的交通出行,平均站距在0.6~1.2 km之间,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运力提升空间;JR铁路、私营铁路和地铁间可实现直通运营;大阪中运量新交通主要起到衔接补充地铁、JR铁路和私营铁路的作用。最后借鉴大阪轨道交通的经验,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急需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以期切实落实公交优先,破解大城市交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首先引入单向OD(Origin-Destination)概率矩阵,以之作为目标线路群体出行规律的表征参数;其次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并对广泛使用的系统聚类以及快速聚类技术进行重点探讨;然后以某一轨道交通线路为例,构造若干连续运营日的上行OD概率矩阵样本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聚类结果,将运营日分为"正常工作日"、"周初工作日"、"周末工作日"、"平常周末"和"节假日"5类,为运营部门合理安排行车计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组建网站常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开发网站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站的运行平台,Web服务器和响应的开发工具记性了研究,对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结合网站的开发实践,给出了组建网站所使用的技术及网站的Web服务器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的罕见接触网短路事故: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烧熔,产生高温引起管片破损,使止水条变形漏水.为确保运营隧道的安全,对受损管片钢筋及混凝土进行检测及鉴定分析,并对该区间管片受损段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片的修复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青藏线《新建铁路涵洞辅助设计软件》和宝兰二线《增建二线铁路涵洞接长CAD》开发应用中的经验,提出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基于ARX做铁路涵洞CAD二次开发的方法,并对开发流程、ARX的原理、MFC的应用、数据库、32位的动态链接库等技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既有防空转防滑行系统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大量实践调研,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新型防空转防滑行系统。新系统能实时检测各轮对黏着状态,自动控制达到最大牵引力,在大秦线SS4改型机车的运行考核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远程认证拨号使用服务的服务器的功能和应用,并且提出了一种运用面向对象和多线程的技术,对远程认证拨号使用服务的服务器功能进行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ternet个人主页服务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阐述了使用HTTP服务器Apache 1.3实现个人主页服务的方法,并提出了在个人主页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