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二类稳定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二类稳定性问题,以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方案设计为背景,利用大型分析软件ANSYS建立3个全桥有限元模型,其钢管混凝土材料分别采用统一理论法、组合截面法和双单元法进行模拟;探讨了二类稳定安全系数的评判标准,根据规范提出了二类稳定安全系数的判定计算方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统一理论法计算值偏大;组合截面法和双单元法能比较真实地模拟钢管混凝土材料,拱桥稳定性分析二者计算结果相近;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有保证。  相似文献   

2.
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即针对物流中心的选址决策问题,采用粗糙集理论对冗余指标进行约简,并基于指标数据自身的规律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再结合模糊评价法,得出了比主观赋权法更为可靠的评价和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3.
徐海 《公路》2012,(7):95-100
以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模型,对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钢管混凝土体系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跨中弯矩及挠度最大的最不利荷载分布工况,从应变能的角度出发,计算了组成钢管混凝土拱肋构件的权重.在既有桥梁构件的可靠性评估分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临界结构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拱桥体系可靠性评估分级标准.从拱肋和节段两个方面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评估,将两者的评估结合起来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评估.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理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抗震性能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出基于“统一理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钢管混凝土构件“统一理论”双线性力-变形关系,运用集中塑性铰模型,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构件梁柱单元,在此基础上开发一钢管混凝土拱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程序。使用DRAIN-2D和笔者开发的程序共同对一单拱模型进行计算,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的精度,建立了PDL(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施工控制中。通过提出基于PDL模型的拱肋线形控制方法,将环境温度和索力施工偏差作为影响因子,建立拱肋安装线形的PDL预测模型。再利用EViews软件计算预测线形控制点在各施工阶段的偏差。分析比较拱肋施工过程监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结果表明,预测值能准确地反映拱肋线形变化趋势,即运用此预测方法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拱肋线形控制和偏差预测调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实测与理论温差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某钢管混凝土拱桥变形观测方法,根据实际观测结果和3D有限元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桥实测变形及理论温差变形之间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通过与其它拱桥的观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运营多年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变形呈复杂的空间状态,其变形状态往往是不可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7.
边坡防护方案的确定是公路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决策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直接影响公路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目前滞洪区高速公路生态边坡方案的决策以定向的经验判断为主,缺乏定量理论评价.为此,基于二元定量比较法、熵权法、灰靶决策理论,构建了一种滞洪区高速公路生态边坡评价决策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技术、社会三方面综合考虑生态边坡方案决策的多种因素,选取11个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降低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并结合灰靶理论计算各评价方案靶心距,进行优劣排序决策最优方案.最后以津石高速公路生态边坡方案决策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实践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较为准确的评价滞洪区高速公路生态边坡方案的优劣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估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状态,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状态评估的指标体系、权重体系,根据5种桥梁健康状态确定评估体系中各层指标的评判标准;对状态评估的底层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于隶属函数对桥梁状态进行模糊综合评估;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南宁永和大桥(计算跨径346.49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状态评估中。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可以评估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状态,采用该方法评估的南宁永和大桥的状态为"较好",与桥梁实际状态相符;评估结果验证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状态评估体系和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舒适性进行了研究。利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出拱桥上节点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包括各节点的速度以及加速度。根据各节点的最大速度利用振动感觉指标对拱桥进行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超速和拱肋刚度变小等情况会造成拱桥上行人舒适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陈俊彦 《公路》2021,(2):79-84
基于AHPFUZZY法和可拓理论,建立基于模糊可拓理论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决策模型;根据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及其所处工程环境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路线方案评价体系,利用AHPFUZZY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可拓理论中的关联度法建立路线方案优选模型,利用优度评价法得出最优方案,具体工程案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选线方案对定性指标考虑不足的问题,可为高速公路前期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了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评价拱桥的健康状态。对影响拱桥安全的众多因素进行分类分层,逐层对每个因素安全性等级进行模糊判定,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最终的拱桥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对烟台市养马岛跨海大桥主桥建立了有限元分析空间模型,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系统(MIDAS/Civil)对整个施工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该桥全过程的施工监测结果,探索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施工控制所采用的计算模型、监测方法和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贵州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通过对静风荷载下大跨度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其所产生的最大位移进行模拟计算,并使用有限元计算方式建立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梁体、墩台、基础相互作用的一体化模型,对静风荷载作用下的桥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梁体、墩台在静风荷载的作用下会有较大的横向位移产生,在梁体中间位置出现最大值;在梁体、墩台等位置受到最大静风荷载时,横向位移生成的轨向不平顺值要比高速铁路产生的不平顺管理值小得多。在静风荷载下,桥体的桥型对其高墩所产生的横向位移数值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当该桥体呈现连续桥梁和连续刚构桥时,边墩墩顶的横向位移相差为0.51 mm;中墩墩顶横向位移分别为7.0、6.7 mm。高墩大跨桥梁纵向位移会受到不同桥型的影响。在不同初始荷载集度达到极限状态时,内力和位移曲线形状非常相似,这说明根据设计的初始荷载集度,计算得到的位移变化曲线可对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精确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跨度钢管砼拱桥合龙后施工控制中结构计算分析的主要内容;以湖南省茅草街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平面计算模型和空间计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管砼拱桥合龙后戍桥状态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对砼的灌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稳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稳定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计算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该桥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有公交运营时段划分方法均基于单一参数(乘客需求或行程时间)的相似性,忽略了乘客需求与行程时间对时段划分方案的协同作用。针对传统方法的缺陷,利用多源公交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最小化车队运营时间成本的时段划分方法。首先,利用逆差函数模型计算时间窗内完成班次任务所需要的最小车队规模,进而利用滑动时间窗模型,计算全天各时间窗所需的理论最小车队规模。然后,以时段划分方案的时间分割点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全天累计车队运营时间成本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运营时段划分方案进行寻优。最后,以广州市87路公交线路实际数据为例进行验证,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运力与运量相匹配,并有效降低车时成本;与以往基于断面客流和基于行程时间的划分方案相比,所提方案的车时成本分别降低25 veh·h和45.33 veh·h。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的结构特点,对既有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耐久性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完整的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耐久性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耐久性的模糊贴近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际工程的检验表明,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既有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稳定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计算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该桥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最优桥型方案的确定是桥梁初步设计阶段的关键内容,决策结果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开展和实施。目前山区桥型方案的确定主要以经验判断为主,可采用的理论方法相对较少,为此,基于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一种山区桥型方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从经济、技术、社会3大方面综合考虑影响桥型选取的多种因素,选定12个评价指标,构建山区桥型方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桥型评价指标权重以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然后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造加权灰色关联系数决策矩阵,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法计算各备选桥型方案与灰色关联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最后以相对贴近度的大小作为评判依据进行优劣排序确定最优桥型方案。运用该评价模型对贵州普安县山区某公路3个备选桥型方案(A_1~A_3)进行比较,获得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A_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A_2)和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A_3)3个方案的贴近度分别为0.597 7,0.315 6,0.400 3,优劣排序为A_1A_3A_2,即第1方案为最优方案。将该桥型方案应用于实际桥梁建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践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为山区桥型方案的决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钢管混凝土拱桥核心受力部位主拱肋病害(钢管中混凝土发生空洞,脱粘等)的评估及加固方法,以某既有钢管混凝土拱桥(上承式有推力无铰拱桥,净跨160 m)为背景,通过敲击法和超声法相结合对钢管拱混凝土密实度进行检测,通过动、静载试验对桥梁整体结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基于实测结构受力行为,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主拱肋钢管混凝土不同状态下的应力进行分析,以此为参照,对主拱肋病害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主拱肋的主要病害为钢管混凝土的脱粘而产生的混凝土局部受力截面削弱,主拱肋跨中截面应力校验系数的异常偏大仅为结构局部病害.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以压浆的方式进行拱肋加固,加固后的结构整体受力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