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娟 《隧道建设》2015,35(4):350-353
为了在地下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明确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消防设计问题,吸取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对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与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相关章节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规范对总平面布局、公共区的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等问题作出了明确修订,比旧规范更具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等相关问题在实践中仍存在歧义,建议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2.
探讨《地铁设计规范》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国  陈宏 《隧道建设》2008,28(4):445-446
就《地铁设计规范》中涉及到的公共区防火分区、紧急疏散、扶梯跨变形缝等条文规定进行理解分析,认为存在有歧义或值得商榷之处,给出个人见解,希望能引起同行在该方面的探讨,促进规范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3.
谢朝军  刘龙涛 《隧道建设》2018,38(Z1):110-114
为研究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的合理方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根据机房位置的不同将地铁出入口排烟设计方案分为5类,从气流组织、土建影响、排烟效果等方面对在车站大系统机房设置排烟风机、在地下通道旁边设置排烟机房、结合出入口设置地面排烟机房、出入口通道顶部设置土建夹层作为排烟机房、在地面出入口屋顶设置排烟风机等5类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度超过10 m的多级提升出入口防烟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不同情况下建议采取的最佳排烟方案,以期为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议地铁联络通道的规范条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与疏散模式的描述,分析了《地铁设计规范》中关于区间联络通道设置规定的适用条件及局限性,结合工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对该规范条款的补充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由于外环隧道暗埋长度达 1 377m ,一旦发生意外 ,直接从江中疏散至地面的距离过长。专家经过精密计算和分析 ,在车道间管廓内每隔 5 0m设置安全疏散通道 ,对两侧车道孔开设安全门。遇到事故 ,市民可以通过安全门由一孔迅速逃至另一孔 ,并便于消防和应急人员利用通道进行救援。上海外环隧道有“安全门”  相似文献   

6.
地铁区间安全疏散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赣平  金银桥 《隧道建设》2008,28(3):305-308
地铁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有关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地铁区间的消防疏散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且业内存在诸多不同的理念与争论,我国现行规范对这方面的规定并不够详细与完善。提出了合并式、分离式区间隧道疏散,设置纵向疏散平台等几个地铁区间疏散模式,通过对几种疏散模式的分析,从安全性与经济性等方面,阐述对地铁区间隧道的消防疏散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地铁换乘是否便捷一直备受关注,北京制定了首个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地方标准,近期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未来北京新建地铁将受到标准"约束"。地铁新线与新线同站台换乘不得超过1 min,节点换乘方式走行时间不宜超过3 min,其他通道换乘方式走行时间不宜超过5 min;高度不小于6 m的出入口,必须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基于最少疏散时间和短暂聚集时间原则的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疏散设施设计参数,采用building-EXODUS人员疏散仿真计算软件,考虑人员疏散的特点、速度及路径等因素,对不同横通道间距、横通道宽度和站台宽度等参数组合下的人员疏散时间进行计算。研究得到:1)紧急救援站疏散横通道的间距不大于60 m,宽度不小于3.5 m;2)17节车厢编组的普速列车紧急救援站站台的长度不小于500 m,站台高度不低于0.3 m,站台宽度不小于2.5 m。  相似文献   

9.
马荷荷  姚显贵 《隧道建设》2017,37(4):494-504
为了方便乘客使用和提升地铁沿线土地价值,促进地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铁出入口与周边物业结合的建设案例越来越多。通过对该类出入口进行分类总结,根据是否同步建设,对其进行细部分类,结合实践经验对该类出入口与物业结合的同步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分析出入口与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同步结合设计的方法,讨论如何处理车站与物业的衔接关系,使该类出入口更好地满足城市景观、用地、消防疏散、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隧道建设》2019,39(2):261-267
为保证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能够满足运行安全的需求,弥补现行规范对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线形指标和位置间距规定的空缺,调研国内已建和在建地下车库联络道现状,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区地下道路和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地下道路为设计案例,对比市政和建筑行业规范中地下道路设计方面关键指标的差异,介绍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和渐变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体系和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地下车库联络道线形设计的规范选择依据、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长度的取值标准、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方法,并提出单向单洞地下车库联络道相邻出入口间距宜按1~3 min行程长度设置,以满足车行防灾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4月19日,宁波地铁4号线丽双区间2号机械法联络通道贯通,从设备吊装下井到贯通仅用时15 d,创造了机械法联络通道国内施工的最快纪录,也代表了目前国内联络通道修建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地铁建设中,区间隧道通常需要设置联络通道。联络通道是位于地铁区间左右线之间的一项消防疏散工程。施工用一个通  相似文献   

12.
李伟平  焦齐柱 《公路》2011,(8):265-270
对钱江盾构隧道的火灾安全与逃生救援设计进行简要介绍.内容包括疏散与救援通道、独立排烟道、结构的防火保护等土建设施,火灾通风、消防、照明、监控等机电设施,对逃生疏散安全的理论分析,以及火灾事故下的消防救援组织和处理预案.  相似文献   

13.
<正>海南省海口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海口市消防条例》(以下称《条例》)规定,规定指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出租房间达到十二间以上或者出租房屋居住人员达到二十人以上的,须配备灭火器材。住宅小区通道不得占用堵塞针对一些住宅小区内消防车通道被堵塞、被占用  相似文献   

14.
陈新 《隧道建设》2015,35(8):815-820
目前国内地铁特长海底隧道消防系统的设置尚无明确标准可依,为了深入研究地铁特长海底隧道消防系统的设计标准,结合青岛、厦门等地的地铁特长海底隧道消防系统设计,分析了地铁特长海底隧道的火灾原因及特点,提出了特长隧道内消火栓、轻水泡沫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典型方案设计建议,并对地铁特长海底隧道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从方案比选等方面加以论述,其中包括一些关于地铁特长海底隧道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方面的思考和体会。推荐消火栓系统+联络通道内设置高压细水雾系统,指出管材及管道结构安全是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现行标准、规范,满足日趋精细化的工程实践需求,开展了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了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与最小间距划分方式,根据车辆变道,提出将交织段进一步划分为合流变道段与分流变道段;以尽量避免分合流车辆对主线交通流干扰为原则,重新建立了不同组合形式下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式.针对快速路主线自由流、稳定流上段和稳定流3种运行状态,考虑匝道车速,分别建立了加、减速段长度计算模型;引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等待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以变道条件最差为前提,结合主线车道数,提出了车道变换长度的确定方法 ,并据此优化了加速车道、减速车道、车道变换、出口标志识认4类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级服务水平下,对应于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匝道设计速度的出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在76.5% 的工况中,推荐值小于规范值;推荐值高于规范值的情况集中于主线设计速度高于80 km/h,单向车道数为4的工况中;对应于60 km/h,80 km/h,100 km/h的主线设计速度,推荐值平均比规范值低160 m,138 m,70 m.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能满足更为灵活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规划设计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救援路线,针对深中通道超大断面沉管隧道的疏散救援设施的实际工程状况,采用FDS、Pathfinder以及Vissim软件对隧道火灾工况下人员疏散以及救援技术进行分析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隧道人员疏散安全门的尺寸和间距设置满足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要求,东人工岛、西人工岛以及三围互通收费广场3处分别设置的消防救援点可满足应急救援的时间要求,此结论可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研究特长隧道横通道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的消防设计应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横通道作为隧道的安全地带,其间距的设置在人员安全疏散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雪峰山隧道为工程实例,阐述了一种计算横通道间距的方法,并简述了该方法的应用。首先根据特长隧道火灾特点,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出发,模拟分析特长隧道4种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典型自然疏散过程,并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计算不同火灾场景、不同横通道间距情况下的危险时间,然后与相应的包含人员疏散行为特征的疏散时间相比较,得出最适宜的横通道间距,并分析其经济性。其方法和结论可为特长隧道消防系统的设计、紧急疏散方案和引导指挥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国大邱地铁车站“2.18”特大纵火案,造成数百人死伤和重大财产损失,令世人感到震惊;同时也暴露了地铁车站防火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消防机制、安全疏散不畅、通信系统、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事故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167-167
<正>日前,武汉地铁二号线王家墩东站号出入口矩形顶管顺利到达端口,这标志着武汉地铁下穿通道首次应用顶管施工获得成功。此次顶管施工的武汉地铁二号线王家墩东站号出入口全长62.4 m,净空为5 m×3 m,覆土厚度约为5.9m,坡度+3‰推进,采用6 m×4 m偏心多轴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进行掘进施工。设计共有管节41节,其  相似文献   

20.
张哲强 《隧道建设》2006,26(5):41-42,46
南京地铁鼓楼站D2出入口通道,覆土厚仅1.3~1.6m,且通道上方有电缆线、给水管等。结合该工程对明挖顺作法和浅埋暗挖法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拟采用浅埋暗挖法。介绍了其结构设计及计算,施工方法及措施要点。该通道已顺利完成,既未影响中央路的正常交通,而且地面沉降、结构变形、工期、防水均满足要求,且其设计施工经验已成功用于其他车站出入口通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