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 “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套业的发展相协调,为船舶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设计了新型的以供应商为主导的造船供应链,然后提出了基于造船供应链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模式,以解决我国配套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最后,文章指出政府的统筹规划与企业的相互信任是建设基于造船供应链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模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造船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与此不协调的是船舶配套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此,应当对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实现我国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我国造船完工量不断攀升,而船舶配套本土化率下降的现实状况,国防科工委提出了造船、配套协调发展战略规划。船舶辅机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船舶配套设备。本文在分析船舶辅机共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甲板机械、船舶电站、船舶调距桨装置、船用阀门遥控系统、船舶减摇系统等辅机设备的市场情况、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以及为缩小差距所需开展的技术工作,并提出了加速我国船舶辅机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船舶配套设备在2003年大约销售230亿美元,同各持有250亿美元市场份额的造船、修船和游艇工业势均力敌。可以说,没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就很难成为一个造船强国。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创新能力,船舶配套业发展,造船规模扩张,造船成本上涨等方面分析我国船舶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与风险,就当前我国船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科技创新战略、发展模式转型战略、人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据悉,到2015年,中国造船能力将达到1800万载重吨,配套率达80%以上。中国造船业的蓬勃发展已是势不可挡。而船舶配套的提升将是决定中国造船腾飞最为关键的因素。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套”。  相似文献   

8.
我国船舶配套业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计到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实现船用设备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但是,船舶配套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国外配套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压缩我国船用配套业发展空间。努力提高本土化率,已经成为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任务之一。本文结合产业关联及波及知识,着重从造船业与船舶配套业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角度分析我国造船业特别是船舶配套业存在的相对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定位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先进造船国家的实践表明,发展船舶工业必须要有强大而有竞争力的船舶配套工业的支持。本文根据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的现状,分析了它的强处和薄弱环节,进面坚船舶配套产品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东造船》2007,(3):29-29
8月13日,我会与广东省经贸委国防工办军工处和中国船舶报在广船国际技术中心第八会议室联合召开"加快发展华南地区船舶配套业座谈会",广东省经贸委国防工办军工处郑瑞智副处长、中船集团广州船舶工业公司金学军总经理助理、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胡国良理事长、洪和平秘书长和中国船舶报广州记者站陈佳南站长以及来自15个单位的31名主管领导和专家与会。洪和平秘书长在主持会议时,着重阐明华南地区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必要性;胡国良理事长介绍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