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旭卿  徐霖  解琴  陈肃明 《公路》2012,(9):19-23
依托江西永武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采用重庆交通大学研制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反射涂层材料,根据材料性质提出相应的机械化施工流程,首次在国内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中进行了施工应用,并对施工后沥青混凝土路面降温效果和渗水性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热反射涂层路面较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晴天时可降低路表温度8℃左右;洒布后路面排水性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仍能满足规范需求。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相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及其相容性准则,分析研究了粘层沥青与坑槽壁面石料、坑槽修补材料与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之间的相容性.良好的相容性有助于提高坑槽破损修补的效果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太阳辐射下路面材料反射率是影响路面温度场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路面材料反射率及潮湿状态对路面的降温效应,本文开发了太阳辐射下路面反射率测试仪,并分别测试干燥和潮湿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多孔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多孔水泥混凝土,在太阳辐射下的反射率及内部温度,分析路面材料种类、空隙率和潮湿状态对反射率和内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反射率远低于水泥混凝土的反射率;密实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的反射率均分别高于多孔沥青混合料和多孔水泥混凝土;随着表面水膜厚度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反射率先降低后增大,而水泥混凝土的反射率一直缓慢下降;相比于干燥路面材料,太阳辐射下潮湿多孔沥青混合料具有显著降温效应,而潮湿多孔水泥混凝土降温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炎热季节沥青路面温度,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减少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病害的产生,同时减少有毒的有机沥青改性剂或路面涂料的使用,采用无机矿质粉末负离子粉作为新型环保沥青改性剂,制备了具有主动降温功能的沥青混凝土(active pavement cooling asphalt concrete,APC-AC)。通过室内车辙板温差试验与室外光照试验,研究了不同负离子粉掺量对APC-AC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并以降温性能为参考指标推荐了负离子粉最佳掺量;借助Hot Disk 2500S导热系数仪对APC-AC及普通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及导温系数进行测试,研究了负离子粉对APC-AC的热学参数影响规律;对APC-AC及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负离子粉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APC-AC具有较明显的路面降温效果,当负离子粉掺量为沥青质量的16%时,APC-AC车辙板室内温差试验表面降温幅度为5.9℃,室外光照试验表面温度可降低7.4℃;APC-AC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分别降低9%和20%,比热容则提升14%;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APC-AC的动稳定度提高16%~42%,负离子粉对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与抗裂性能基本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种铣刨方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对回收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沥青含量、回收沥青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AP矿料级配取决于铣刨机具,与铣刨方式无关,普通沥青与改性沥青长期老化后性质趋于一致.对于使用7年左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推荐采用全厚度铣刨.  相似文献   

6.
广东汕汾高速公路位于粤东地区 ,全长 6 7 6km。沿线地区的石料均为花岗岩 ,为确保路面的耐久性 ,在采用酸性石料的沥青混凝土中掺加消石灰 ,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 ,达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剥离的能力 ,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林川  郑宇强 《公路》2002,(B11):15-18
结合广东汕汾高速公路工程,浅述在采用酸性石料的沥青混凝土中掺加消石灰,以此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剥离的能力和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坏。  相似文献   

8.
李峰  彭琴  黄颂昌  骆建新  武新成 《公路》2011,(12):18-22
针对新疆地区公路等级较低、里程较长的特点,采用有机硅密封胶、SBS改性沥青及涂抹材料进行裂缝修补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极易出现黏结失效和断裂失效,涂抹材料的跑料现象明显,这两种材料均不适用于新疆地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分别采用方槽凹封式和方槽灌封式进行了两次有机硅灌缝试验,结果表明,方槽凹封方式容易出现积...  相似文献   

9.
从沥青等路面损坏问题入手,针对雨天快速养护方式,提出采用温拌材料、冷拌材料两种方法进行养护。研究表明:在热拌料中加入温拌剂可以降低拌和温度10℃。使用冷拌料如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等材料既可以加强铺装层强度又可以在潮湿环境中快速固化。在快速养护中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使养护效果明显,施工周期变短,并且寿命均不会比常用的路面养护维修方式寿命低。  相似文献   

10.
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及其在日本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迅速排水、抗滑,降低雨天水雾、水漂,提高行车视距,减少雨后反光,降低噪声等优良的路用性能,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借助于日本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经验,较全面地介绍了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混合料设计、材料品质要求、材料品质与路用性能的关系、路面施工和使用养护维修等方面的信息,旨在为我国公路工作者研究、设计和推广应用该路面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凝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迅速上升,影响路面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采用红外光模拟太阳光照射,利用热管良好的传热特性,可将沥青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快速转移,有效降低路面内的升温速率。埋有热管的沥青混凝土试块内部升温速度小于未埋热管试块,且越接近热管热端的部位升温越慢,并增大路面降温过程中的降温速率;埋有热管试块的降温速度明显大于未埋热管试块,90 min时间内埋管试块的降温幅度约高出10℃,从而提高路面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西地区境内在建道路规模很大,路面材料用量激增,改性沥青AC-13C混凝土面层常用的玄武岩或辉绿岩集料,往往料源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目前发现广西藤县闪长岩材料储量较大,就地取材可保证材料供应满足现场生产需求。用闪长岩代替辉绿岩和玄武岩用于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有利于解决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石料短缺问题,又可以缩短运距,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刘智勇  黄炜 《公路》2012,(7):280-284
通过对空隙率分别为4%和20%的骨架-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两种沥青混合料高温状态下的洒水试验,分析了10 mm厚的方盘试件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规律,从而明确了洒水方式对不同空隙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状态下的降温效果,并推荐出不同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天气里的最佳洒水方式,以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从而缓解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车辙损坏.  相似文献   

14.
相变材料虽在不同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公路交通领域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潜热特性,应用于主动调控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混合料的使用温度是可行的,可以减轻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温度相关的病害,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轻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霜结冰,提高抗滑性能和行车安全性,且减少道路融雪剂的使用,减轻融雪剂的危害,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应该重点开展沥青混合料用相变材料的研发,掺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的调温效果与机理、路用性能、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其军  龚仁贵 《公路》1992,(6):13-19
本文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耐候性入手,研究采用以普通水泥砂浆作为沥青混凝土的第二结合料,利用水泥砂浆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二次裹覆作用,降低沥青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通过对大量的室内试验数据和实地铺筑的试验路的观测资料的分析,以及经济效益的考核,证明水泥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既经济又耐用的新型半刚性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用20%、30%、40%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代部分天然砂石,并以高粘改性沥青为胶结料,同时添加矿物纤维及矿粉等进行马歇尔配合比设计试验,以评估再生沥青混凝土排水路面的各项路用性能。结果表明:RAP添加比例越高,试件稳定度就越高,残留强度比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RAP掺量为20%或30%的再生沥青混凝土排水路面符合规范要求;使用RAP对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孔隙率基本无影响,排水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仅与粒料级配、粒型及颗粒大小密切相关;RAP添加比例越高,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需添加的沥青量就越低。由此可知,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添加30%的RAP,其各项工程性质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迅速排除路表面雨水,消除行车水漂及水雾,减少雨后反光,提高雨后行车安全,降低行车噪音等优良的路用性能,在欧美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得到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某市政主干道降噪排水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为这种新型路面在市政道路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燕萍  陈拴发  李海滨 《公路》2005,(11):203-206
提出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两油一布铺撒碎石矿料进行综合表面处治的方法,以提高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室内对综合表面处治所用原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出单位面积的沥青最佳用量和矿料最佳用量。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抗剪试验机对成型路面处治进行抗摩擦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路进一步提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持路面的高温稳定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保水、阻热和光反射等技术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等手段,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高反射保水阻热多孔水泥路面,并对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降温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反射保水阻热水泥混凝土的28、90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30.4 MPa和42.1 MPa,28、90 d抗折强度分别为4.6 MPa和6.1 MPa;与SMA沥青混合料、普通水泥混凝土、保水水泥混凝土相比,保水阻热水泥混凝土的路表最高温度分别降低11.4℃、5.5℃和4.1℃,路面内部最高温度分别降低10.3℃、6.1℃和4.6℃,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热阻路面的降温效果及作用机理,以高铝质耐火碎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等体积替换的原则将耐火碎石掺入到混合料中,在2.36~4.75mm和4.75~9.5mm档集料掺量最佳时,通过力学性能、路用性能及降温效果测试试验,研究9.5~13.2mm档集料掺量分别为10%、20%和30%时的降温效果。温度测试位置为表面、深度4cm及10cm等3个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耐火碎石掺量的增加,路面降温效果逐渐提高,在掺量≤20%时,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耐火碎石掺量为20%时,在路面表面、深度4cm及10cm处最大温差可分别达6.5℃、6.0℃及5.5℃左右,降温效果明显;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减小热量在路面内部传递,有效控制路面的整体温度,是耐火碎石降低路面温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