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活性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了 63例发热性疾病 (急性白血病 1 4例 ,呼吸道感染病 49例 )血清G CSF活性 ,同时采用F 82 0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ANC)绝对值。结果 非细菌感染性病例血清G CSF呈阴性反应 ,外周血ANC正常或低于正常 ;细菌感染性病例血清G CSF阳性 ,其活性与外周血ANC计数呈正相关 ,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G CSF活性有助于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  相似文献   

2.
<正>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对ALRI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已成为研究和防治ALRI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及肺炎的流行病学因素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979年~1988年在我科住院ALRI患儿(不包括新生儿),共3923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总人数30.9%。其中喘支241例(1.94%);毛支70例(0.55%);肺炎3612例(28.45%)。男女之比∶喘支2.65∶1;毛支3.38∶1;肺炎1.55∶1,重症肺炎2.35∶1。死亡139例,占儿科同期死亡总数33.09%,男女比2.39∶1。病死率:喘支0.42%;毛支5.71%;肺炎3.7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细小病毒 B19( HPVB19)感染与川崎病 ( KD)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30例急性 KD患儿和 2 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急性 KD患儿血清中 HPVB19- DNA阳性 7例 ,阳性率为 2 3.3% ,其中 6例合并冠状动脉扩张 ;对照组 2 5例血清中 HPVB19- DNA均阴性。结论 HPVB19可能是 KD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且可能参与了 KD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及家长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气喘、咳嗽、住院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探讨TH1 /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性在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免疫防治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IL 1 0和IFN γ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白血病患儿治疗前或复发时血清IL 1 0明显升高 ,IFN γ明显降低 ,治疗后病情缓解时IL 1 0水平下降而IFN γ水平升高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小儿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与TH1 /TH2细胞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血清IL 1 0、IFN γ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小儿白血病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固相ELISA技术检测病毒IgM抗体及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共检测302例肺炎患儿,测得肺炎支原体和(或)病毒阳性者204例,感染总阳性率为67.55%(204/302),共测出病原阳性株328株,其中肺炎支原体(MP)120株(36.6%),柯萨奇病毒(CV)77株(23.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6株(17.1%),流感病毒39株(11.9%),腺病毒25株(7.6%),EB病毒(EBV)11株(3.4%)。单一感染为51.99%(157/302),混合感染为15.56%(47/302);西安地区一年四季各种病原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段间病原体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7个月~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结论MP、CV、RSV是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8、1 0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65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8、1 0水平 ,McAb A E法检测 54例患儿T细胞亚群。结果 各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水平降低 ,IL 8、1 0水平升高 ,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降低 ,IL 1 0水平与CD4+细胞呈负相关 ,血清IL 6、8、1 0分别与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在小儿肾脏病中 ,①血清IL 6水平降低 ,可能是继发性改变 ;②血清IL 8、1 0水平升高 ,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 ;③CD4+细胞、CD4+/CD8+比值降低 ,是肾小球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④血清IL 1 0水平升高 ,与CD4+细胞呈负相关 ,抑制细胞免疫 ,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 (简称急肝 )的病原类型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别应用ELISA和PCR法对 30 6例急肝患儿的血清学标志及核酸进行测定。结果 甲、乙、丙、戊和未定型分别占 88 2 %、3 3%、2 9%、0 9%、2 9%。重叠感染率为 1 9 6 % ,重叠感染组与单独感染组相比较 ,两组ALT、AST、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元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临床类型以黄疸型多见 (88 2 % ) ,重症型及淤胆型发生率较低 ,甲型中 31 1 %有不洁饮食史 ,乙型中均有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 ,丙型中均有手术输血史。结论 菏泽地区小儿急肝仍以甲型最多 ,戊型最少 ,住院者多有黄疸 ,但重症肝炎发生率较低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盐敏感患者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后红细胞的钠钾代谢。方法  77例确诊的 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以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及速尿缩容的方法判定盐敏感性 ,并比较盐敏感 (SS)组及盐不敏感 (NSS)组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后红细胞内钠、钾含量及血浆钠、钾浓度的改变。结果 高血压盐敏感组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后红细胞内钠含量显著高于盐不敏感组 (P <0 .0 5 ) ,而红细胞钾含量及血浆钠、钾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敏感者存在细胞膜离子转运缺陷 ,当给予盐负荷时 ,即可引起细胞内钠含量的显著升高 ,继而通过一系列机制引起血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van提出的方法对CAPB进行评估,并对CysC、hs-CRP与Gensini积分及CAPB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相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用于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患者及部分随访患者共156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非冠心病对照患者37例。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并进行比较,ROC曲线分析sCD40L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结果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P<0.05),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非冠心病对照患者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用sCD40L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8%、61.9%、85.7%。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升高代表着斑块的不稳定状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巯甲丙脯酸 (CPT)在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本文在 95例小儿 AGN患者治疗中 ,对比观察了 CPT和传统应用的利血平对患者的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GN患儿共 95例。诊断按照《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分类和治疗的建议》和第 4版《实用儿科学》的标准确定。1.2 方法  (1)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 组 45例 ,用 CPT治疗 ,其中男性 2 0例 ,占 44 .5 % ,女性 2 5例 ,占 5 5 .5 % ;年龄 3~ 13岁 ,平均 8.2岁。 组 5 0例 ,用传统的利血平治疗 ,其中男性2 8例 ,占 5 6 …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肺炎是我国现阶段小儿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儿童死因调查表明,前5位死亡疾病中肺炎居首位[1]。近年来我院应用双黄连治疗婴幼儿肺炎,取得良好疗效。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将住院婴幼儿肺炎1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男53例,女31例;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3月~3岁,平均年龄2岁3个月。137例患儿均合并有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腹泻时间1~4d,大便次数6~8次/d,为黄色稀水样便,部分患儿为粘液便,呕吐47例(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血清脂蛋白 (a)〔Lp(a)〕及其它血脂水平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4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Lp(a)、载脂蛋白A I(apoA I)、载脂蛋白B(apoB) ,同时应用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 ,与 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Lp(a)、TC、TG、LDL ch、VLDL 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多项血脂水平升高 ,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4(IL-4)是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4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1]。为了解IL-4在小地某些疾病时的水平变化,1995年11月~1996年4月,我们对40例不同种类疾病患儿进行了血清IL-4水平检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支气管肺炎28例,年龄1月~5岁,男20例,女8例.过敏性紫癜(HSP)6例,年龄3~12岁,男5例,女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年龄名~6岁,男5例,女1例.对照组为某幼儿园健康小儿20例,年龄1~3岁,男11例,女9例.其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时间.方法 通过国家及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公布的每日疫情通报个体型数据和汇总型数据计算并分析死亡时间.结果 15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最短4d,最长50d,均数±标准差为(16.7±9.2)d,中位数14d,95%置信区间(4.6~42.9).从入...  相似文献   

17.
低钠血症对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从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两组的转归。结果①合并低钠血症组79例,治愈好转44例,治愈好转率55.7%。死亡35例,病死率44.3%。血钠正常组71例,治愈好转55例,治愈好转率77.5%。死亡16例,病死率22.5%。P<0.01;②合并低钠血症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0.4%,高于血钠正常组(8.5%)P<0.01;③合并低钠血症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为36.7%,高于血钠正常组的(15.5%),P<0.01。结论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血钠正常组的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因食用含三聚氰胺超标奶粉致泌尿系结石的患儿尿肾功,探讨三聚氰胺对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4月~2008年12月在甘肃省20家医院进行"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调查"中筛查阳性的180例婴幼儿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UMA)、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的定量测定,观察三聚氰胺对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损害情况,以及损害程度与结石部位、婴幼儿性别、年龄、食用奶粉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儿中有31例患儿出现UMA异常[(10.79±19.19)μg/mL],19例患儿出现β2-MG异常[(65.19±137.83)μg/mL],而α1-MG未见异常[(0.41±0.34)μg/mL]。统计结果显示,UMA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β2-MG、α1-MG无统计学差异(P>0.05);UMA、β2-MG异常与奶粉使用率存在正相关。结论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小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有损害,且年龄越小、服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时间越长其损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②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miR-181a水平及相关分子指标变化情况。使用慢病毒将miR-181a转染入人T淋巴细胞中,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T细胞亚群比例、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内miR-181a水平(9.3±5.3)明显低于对照组(12.2±4.5)(P<0.05)。体外实验显示转染miR-181a可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2(IL-2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分泌;miR-181a转染组KRAS、NRAS和MAPK1的mRNA表达降低,并且P-AKT和P-ME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可通过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淋巴细胞中miR-181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