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研究山区旅游公路密集复杂线形及突破规范极限值的部分线形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选用多名驾驶员进行实车实验,采集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N,路线线形指标(纵坡坡度i,圆曲线半径r)和运行速度v等数据,运用SPSS和Matlab软件分析i,r,v对心率增长率的影响规律,建立N(i),N(r),N(i,r,v)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半径减小、纵坡增大,心率增长率整体上升,大部分心率增长率在25% ~45% 之间,且速度对心率增长率的影响高于半径和纵坡;建议山区旅游公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0 m,最大纵坡≤8.5%,圆曲线半径≤15 m时,限速值不应超过20 km/h.根据心率增长率及速度差等指标,提出敏感路段具有的特征,及敏感路段应采取的限速值和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长大纵坡是造成山区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设置避险车道是提高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文章结合相关资料,总结了避险车道的基本形式、设置位置、平纵线形、重要技术参数及相应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进行了规定,但平均纵坡≥3%的规定在应用时掌握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开展了补充研究。根据对已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控制指标采用情况的调查分析,2008年前为了克服高差和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最大纵坡+短缓坡段连续拉坡现象较为普遍,最大纵坡为5%时,任意连续3 km平均纵坡较容易超过4.25%,任意连续5 km以上平均纵坡在3.5%左右的情况较多,任意连续10 km平均纵坡超过4.0%的较少,缺少平均纵坡控制指标的规定,造成纵坡设计随意性较大。根据对高速公路平均纵坡与交通事故关系及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调查研究,连续长大纵坡长度在15 km内,交通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靠近坡底位置;大于15 km,特别是大于30 km以上,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中间的较大纵坡路段;当高速公路区间平均纵坡大于3%以上时,事故率迅速上升,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事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越短。结果表明:为了避免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出现交通事故多发点,提升交通安全性,除了应控制全路段平均纵坡指标外,还应使纵坡设计接近于平均纵坡度。提出了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中对高差小于300 m的任意区间平均纵坡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心率增长率指标的提出,建立了驾驶员行车的心理生理反应与道路纵断面线形、车速等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进行对比,模型计算的精度比较好,能够反应驾驶员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心率增长的变化。在对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实测速度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得到速度累计频率分布曲线,确定85%位速度为51km/h。最后提出了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纵坡坡度的安全值为7%。  相似文献   

5.
对高速公路设计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例如高速公路最大纵坡的限制长度、如何正确采用缓和曲线的长度、平纵线形的最佳配合、竖曲线半径设计的掌握、平面线形设计小转角的避免等,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线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华仕  许有俊 《公路》2007,(4):184-192
由于公路隧道线形多是按铁路模式和直线定线法理念进行设计的,通车后交通事故黑点多,行车事故率高,究其原因是隧道平、纵线形为长直线,连续长大纵坡,隧道尽头又为小半径曲线所致。本文在“运行速度”理念指导下,应用高速公路协调理论,采用曲线定线法和立体空间连续曲线手法,加强通风、通视,增长视距,布设公路隧道线形。  相似文献   

7.
京津塘高速公路塘沽港区连接线工程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终点,即由塘沽河北路立交起,至塘沽机厂街路止,全长6.8km,并穿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沽长芦盐场,水深在0.8m左右。该路定为城市快速干道,近期设计公路横断面布置为:225m+0.5m+2X2.75m+0.5in+1.5m(中央分隔带)+0.5m+2X2.75m+0.5m+2.25m,全宽23m。设计车速为80km/h,桥涵设计荷载为汽超一20、挂一120,道路最大纵坡为3.5%,平曲线最小半径为5000m,竖曲线半径:R。一3000m,R。一5000m,桥头路基工后沉降:桥头为10cm,桥头引道为20cm,一般路堤为30…  相似文献   

8.
实地调查了贵州省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状况,采集了山区四级公路平曲线半径、纵坡、竖曲线半径等主要线形指标。统计分析了上述各指标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各指标所能达到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指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组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线形指标条件下,平纵组合路段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山区四级公路大部分路段可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但公路线形连续性较差、圆曲线和纵坡指标取值较低、不利行车安全的平纵组合路段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公路线形对驾驶人眼动速度变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2010,(6)
为了研究公路线形对汽车驾驶人眼动速度的影响,采用EYELINKⅡ型眼睛运动分析仪,对4名经验丰富的驾驶人在平纵线形丰富的云南山区公路上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测量并记录了不同道路条件(弯道半径、纵坡坡度)和试验车速下的驾驶人的眼动速度,并以95%车速的眼动速度为基准,计算得到了眼动速度变化率。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则,对模型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眼动速度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是显著及有效的;驾驶人的眼动速度变化率与公路的弯道半径、纵坡坡度以及车速都有着显著的线形关系;相对公路的弯道半径和车速而言,纵坡坡度对驾驶人的眼动速度变化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无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技术标准的问题,运用笛卡尔方法论,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特点,提出了全新的技术等级公路——基础级公路及对应的技术指标体系,制定了湖北省DB 42/T 1380—2018《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制定标准的研究中,将中型车及以下车辆作为代表车型来研究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突破了国家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多项技术指标,如圆曲线最小半径达到8m,最大纵坡达到15%,最小车道宽度达到2.75m,多项技术指标的提出在国内均为首创。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国外及我国公路设计标准中纵断面主要指标的规定,针对轻型高速公路及典型车型,应用汽车行驶理论的动力性能分析,进行轻型高速公路最大纵坡与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理论分析,并提出理论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从公路线形与景观环境协调配合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进行公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公路与地形和植被的融合以及公路绿化,使公路线形达到内部协调和外部融合的完美统一,使公路更具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还重点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不良布线形式和解决方法,提出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保证行车安全的高速公路纵坡坡度值,引入可靠度理论,以上坡路段载重车辆运行速度降低至容许最低速度为极限平衡条件,建立纵坡坡度计算模型,并提出其可靠度功能函数。使用蒙特卡洛仿真算法,求解设计速度分别为120,100,80 km/h对应最大坡长条件下,不同坡度供给值的可靠概率,并以可靠概率为95%对应的坡度值作为推荐值。研究表明,规范值存在较大行车风险,基于可靠度理论得到的3种设计速度下的最大安全纵坡坡度推荐值分别为2.4%,3.4%,4.4%,该值可有效提升道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对山区公路中有代表性的纵坡路段——岚济(岚山头—济宁)公路K198+800和K217+740进行试验观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山区公路在不同纵坡坡度、不同设计速度和不同速度折减量下的临界坡长,进而提出了最大坡长限制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组合设置存在不合理,导致重载车辆爬坡速度下降过快,而诱发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在分析车辆爬坡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运行特征的基础上,以某重载汽车为例使用仿真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在约束最大爬坡性能的前提下,对满载时重载车辆爬坡特性及车速衰减规律进行仿真。在车辆功率重量比一定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坡度下的重载车爬坡及不同入坡车速的重载车爬坡2种工况,研究车辆爬坡过程中速度衰减规律及入坡车速和纵坡坡度对爬坡稳定车速的影响。车速衰减曲线表明,入坡车速对爬坡稳定车速没有影响,但其与稳定坡长成正比。对于爬坡性能差的重载车辆,当入坡车速为80 km/h 时,临界坡长小于400 m;当入坡车速为60 km/h 时,临界坡长小于300 m,均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因此,爬坡过程中当车速衰减超过20 km/h时,需设置爬坡车道。最后,结合仿真中合理坡度和坡长的组合,提出具体的爬坡车道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公路路线平纵线形设计的实践经验,对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永宁至北盘江段路线纵坡对通行能力和汽车爬坡行驶速度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从通行能力及工程投资等方面论证爬坡车道设置的必要性,以此说明爬坡车道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山区二级公路弯坡组合路段小型车运行速度规律,使用Metro Count 5600设备对国道G108和G244山区二级公路共128.8 km的71个特征断面车辆速度进行采集.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平纵线形及前一个断面车辆初始速度对当前断面运行速度的影响,在初步拟定自变量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因子共线性分析对...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线形三维空间综合指标与运行车速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预测高速公路运行车速,以平、纵线形综合指标为主,横断面线形指标作为修正的方式,考虑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影响,建立包括曲率、曲率变化率、曲线转角、纵坡度、车道宽度等指标的公路线形三维空间综合指标描述函数;注重运行车速的连续性变化及驾驶员视觉需求,确定车辆行驶中前方100 m至250 m有效注视范围为前方线形对车速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阿尔及利亚某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平面设计经验,研究法国规范体系下隧道路段平曲线最小半径;从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等规范规定入手,分析得出最小平曲线值计算方法。分析表明:影响隧道路段平曲线最小半径值的因素有视点位置的选择、隧道洞身尺寸、纵坡值等;设计中需结合纵坡值,对左右幅停车视距进行单独验算,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