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高速公路的线形、桥梁、隧道、高陡边坡、交通安全设施、安全管理设施等不同部位的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对评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各种安全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建立高速公路各部位的安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从而进一步确定了高速公路各部位的安全评价指标,为以后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决策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合理地判定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和安全状态,根据承德山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特点和现状,以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4个因素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6个指标的承德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部分指标作出说明,以期对目前承德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工作,特别是长隧道与隧道群运行管理、安全检查提供有益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已进入大规模的养护管理时代,对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制定科学的养护对策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太原市南环高速公路为例,基于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路面损坏(PCI)、平整度(RQI)、车辙(RDI)、抗滑性能(SRI)、结构强度(PSSI),对沥青路面病害的损坏规律和损坏程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维修处治方案,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事前或是事中对交通组织方案的客观评价,将直接决定整个决策水平和事故的处理效率。根据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特性和方案实施后高速公路运行状况选定技术性与效益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及其隶属度进行模糊计算,并根据已有研究得出指标分级阈值,最终得出方案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其行车风险等级,从而可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利用文献萃取法,从驾驶员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中选取18个行车风险因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因素集。基于决策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因素识别模型,筛选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可拓云评价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明确了隧道入口段的行车风险等级,通过与可拓法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例应用分析发现,利用可拓云模型和可拓法计算出隧道X和隧道Y的行车风险等级均为Ⅱ级,而隧道X的特征期望值大于隧道Y的特征期望值,表明隧道X的安全水平高于隧道Y。两个模型计算出的可信度均小于0.01,可信度都较高,结果表明了可拓云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提升,同时对研究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大窑沟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隧道存在的路面隆起、坑槽、开裂及两侧检修道顶面倾斜等病害,根据隧道实际状态及病害程度,通过方案比选,制定出相应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大变形问题是软弱围岩隧道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依托盘兴高速公路城关隧道、德寨隧道、营盘隧道三条隧道处理大变形问题的不同措施,结合隧道监测数据,对不同技术措施的支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提出了一种控制隧道初支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地评价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根据隧道自身的参数特性,从道路环境、交通运行环境、机电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等四方面建立了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隧道安全系统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最后,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甲、乙、丙、丁四条隧道为例,通过计算该四条隧道评价指标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对这四条隧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丙隧道的安全性最高,乙、甲隧道次之,丁隧道安全性最差,其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故该方法对于隧道运营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庄盖高速公路戴峪岭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提出了采用类比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识别方法.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源进行重要度排序,并确定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等级,为施工及管理各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公路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措施及预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张承高速公路大华岭隧道高效通风的研究,内容包括:制定大华岭特长隧道的通风方案、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并通过设计计算获得隧道工作面的需风量,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施工通风的机械配套设施,包括通风机的选择和通风管道的选择。最后是通风方案的实施、系统的安装布置和使用管理,所述内容对类似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养护作业与养护管理方法可使公路在使用年限内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运输经济效益.根据公路养护的特点及公路养护现代化的内涵建立了公路养护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公路养护现代化水平多级模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一个地区的公路养护现代化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估,从而找出存在的不足,为公路养护现代化建设起到引导作用.示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模糊评判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考虑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环境、交通特性”等因素,建立了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例对评价模型的运用进行了说明,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公路隧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公路隧道养护工作的特点,在国内外隧道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多层次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将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和运营安全管理统一纳入到该体系中,提出了基于AHP法和Delphi法的隧道评价方法及状态划分原则,评价结果可为隧道检测、养护和维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养护管理精细化和公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对公路基础设施特别是处于失稳条件下的基础设施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需求和监测对象,对基础设施监测指标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监测指标,以期通过对监测指标数据的采集,为路网管理人员提供实时、丰富的动态数据指标,进而实时评估公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状态,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和管控措施,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公路尤其是主要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提出采用路况调查的方法,并给出路况评定具体操作过程和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提出具体的养护政策和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功能,探讨隧道监控系统在运营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研究隧道监控系统的管理方法,维护措施,为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和隧道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提高运营管理单位应急处置能力和手段。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不断融入新科技、新技术,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当地社会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斌 《交通标准化》2019,5(4):133-139
为掌握运营隧道机电设施运行状况,准确判断安全隐患,首先,从公路隧道机电设施的运营现状出发,对运营管理制度、设备技术状况和设施设置进行了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营质量评价体系,并确定了体系中的指标权重。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比较序列与标准序列的关联度,从而得到隧道机电设施运营质量等级。最后,以我国青海省某隧道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为隧道机电设施运营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有效段,还可以找出隧道机电设施运营过程的薄弱环节,为其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ƹ�·��������Ͷ�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公路养护工程投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投资计划缺乏合理依据、投资管理不科学、投资效益不高、市场化程度培育不足、投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完善公路养护工程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即在养护投资管理中实行定额管理、推行养护工程费制,对养护资金的分配和安排应进行费用一效益分析和优化研究,完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加强养护费用审批制和监督机制,还建立了基于路况综合评价指标和交通量因素的养护费用预测模型,为推进养护市场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公路客运枢纽方案评价过程中,涉及大量不确定因素和模糊因素。为协调这些因素,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采用二元对比重要性排序采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将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几何偏差作为选优依据,为科学合理地的选择公路客运枢纽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最后给出实例说明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道路弯沉指标衰减规律可以预测路面的未来技术状况,为公路管理部门制定养护计划提供依据。采用分析标定法建立衰减趋势模型,选择重点观测路段,针对预防性养护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利用大量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路面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经验理论,研究确立各项指标的衰减趋势,建立模型。通过已有的检测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标定,最终得到适合辽宁省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质量指标的性能衰减趋势模型,建立适合于辽宁省气候条件、路面结构形式的弯沉指标衰减趋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