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山区破碎岩体深挖路堑边坡防护方法中,锚固法是常采用的方法,对破碎岩体边坡特点、锚固边坡力学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锚固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即将锚对岩体的作用视为一种沿最佳锚固方向的体积力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在山区修建,高填陡坡路堤不可避免,其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破坏模式及支挡防护措施的研究尤为重要。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客运专线典型高填陡坡路堤工点进行了采用设置路堤边坡方案的稳定性及破坏模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锚固桩支挡防护方案。FLAC3D在锚固桩受力分析中,考虑了路堤边坡体与锚固桩之间整体力学效应,可通过数值模拟直接得到锚固桩的内力分布,比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于高家坪高边坡开挖后防护前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综合两种方法的结果提出了高边坡的防护方案。并且对防护后的高边坡,再次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软硬岩互层式复合岩层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岩层边坡稳定性一直是土木工程建设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软硬岩互层式复合岩层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变形破坏机理、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对垄茶高速公路典型复合岩层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最后针对复合岩层边坡特点,提出了“基脚挡墙、深层锚固、浅层防护”的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软硬岩互层式复合岩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可分为滑移-拉裂-剪断破坏、平面旋转式的滑移-拉裂破坏、弯曲-倾倒破坏及块体滑移破坏四种类型;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面、地层岩层、水及风化作用;复合岩层边坡综合加固方案能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确保边坡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文章的结论对以后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锚固结构是边坡防护中常用的一种工程措施。然而由于依靠工程经验设计防护方案,选取锚杆支护参数,未能做到合理优化设计,造成工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以杭金衢K95高边坡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主要锚杆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边坡的锚杆支护参数,优化锚杆布置方案,达到锚固效果兼顾经济型的目的,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锚固结构是边坡防护中常用的一种工程措施。然而由于依靠工程经验设计防护方案,选取锚杆支护参数,未能做到合理优化设计,造成工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以杭金衢K95高边坡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主要锚杆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边坡的锚杆支护参数,优化锚杆布置方案,达到锚固效果兼顾经济型的目的,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华南山区某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基于边坡破坏成因评价其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从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清方卸载+适当锚固”的最优深路堑边坡加固处治方案,并通过变形监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边坡因软弱结构面出现了沿顺坡向软弱带的整体滑动;采用“清方卸载+适当锚固”边坡加固方案具有造价低、施工难度小、施工工期短的优势,且后期安全风险相对较小;采用该方案处治边坡时,可有效减少边坡变形,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在分析锚固边坡稳定性时存在缺陷,为此将塑性力学中的上限法应用到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文章推导了边坡稳定所需锚固力上限解的数学模型,并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进行了求解。研究发现:锚杆的外锚头距坡脚越远,所需锚固力越大,但在边坡中下部变化不大;锚固力随锚杆的倾角非线性增大,随安全系数线性增大;锚固力和滑裂面形状还与外锚头和锚固体的力学特性有关。为了提高锚固效果,建议在边坡的中下部加强锚杆的布置,而且建议锚杆倾角范围为13~35°。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七军会射击场馆岩质边坡为例,采用赤平投影法判别了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及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了抗滑桩防治工程设计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法对边坡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快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差问题,采用锚索支护配合坡面防护及排水等措施加以处理。以广东省江门市迎宾西路的快速路段高路堑边坡为例,对锚索支护方案中的关键支护参数提出优化设计,得出最优锚索长度、锚固长度及锚索倾角;并对布设锚索后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特征作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锚索支护结构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支护后潜在滑移面向坡体深部移动,边坡整体安全系数提高了约47.7%,且坡体变形较小,说明设计的锚索支护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该路堑高边坡稳定性问题,可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宏伟  项琴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7):30-34,99
现场调查表明,锚杆支护能有效提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通过采用拟静力法对汶川震区内锚杆支护边坡的地震稳定性进行验算后得知,边坡的动力安全系数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FLAC3D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锚杆支护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锚固参数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固措施能有效抑制坡表加速度的放大作用,地震后...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东疏港高速公路中云台山路堑段最高岩质边坡高194 m,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最高的岩质边坡之一。采取工程类比法、赤平极射投影图解法、极限平衡法、楔体滑动分析法、有限元法等多种计算方法对中云台山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综合评价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楔体稳定性。根据边坡整体和局部稳定计算结果,设计了多层次防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对边坡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和现场开挖所揭示的地质信息进行动态设计,保证了超高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车运行6年多来,边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9,(11)
文章在对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结构特性、岩体强度和岩体稳定性等相关试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就页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局部和整体稳定性、边坡防护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依托工程实际防护方案,提出了一套针对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路堑边坡的防护方法,旨在为龙马溪组页岩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能量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问题,根据能量法原理和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了岩质边坡平面滑动的屈服机构.在刚塑性假定条件下,视岩质边坡的滑体为刚体,没有内能耗散,视滑面为塑性区,能量耗散主要集中在滑面上,根据能量法可以得到简化后的虚功率方程.综合考虑作用在岩质边坡上的后缘裂缝静水压力、沿滑面扬压力、重力、水平地震惯性力、锚固力等外力,按照强度折减法,推导得出了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能量法上限解.通过典型算例,将能量法上限解和刚体极限平衡法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高边坡锚固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湖北省某高速公路高边坡加固防护实例,介绍了锚固技术的主要施工工艺,采用框架梁和锚杆注浆技术相结合的边坡防护措施,经实践检验,该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并值得在类似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前后边坡的稳定性。运用条分法对锚固后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传统方法相比,条分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以三施高速公路某深路堑边坡为工程背景,建立软岩、切向-顺层边坡工程地质模型,运用理论分析、工程计算并结合地层构造情况,研究边坡3种潜在滑移模式。结合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3种滑移面下边坡各处剩余下滑力,分析其与距滑坡后缘距离、滑坡几何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以上分析计算基础上对边坡防护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提出土石路堑高边坡开挖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以某实际边坡为例,基于摩尔-库仑准则,采用GeoStudio模拟研究了边坡开挖过程及加固后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特征,分析其稳定性和支护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二级边坡位移最大,达10.8cm;边坡中部受拉,最大拉应力达56.8kPa;强-中风化岩层分界线应力集中,屈服破坏区主要沿此区域发展;稳定性随开挖进程逐渐降低,破坏趋势为圆弧滑动破坏;采用的"框架锚杆坡面防护+框架锚索锚固强腰+抗滑桩锁脚支挡"方案,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香溪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桥拱座边坡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采用FLAC 3D的有限差分方法,针对2种不同的边坡防护施工方案,对南岸拱座边坡稳定性及位移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桩基与边坡开挖同步施工的优化方案,得出此方案下的位移变化值,为边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提供依据,达到了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正岩质边坡分析软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典型高挖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工程防护后,安全系数比自然状态下提高8%左右,从经济和路域环境美化的角度考虑,建议取消框架梁硬性防护改为铁丝网和三维网植草防护。总结了在边坡开挖时,开挖坡率和自然边坡综合坡率应保持一致或接近,能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