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袁维春 《中国水运》2008,8(1):203-205
通过对三门峡市旅游业的反思,在分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特点,提出提炼旅游形象、更新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等创新措施,促进其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船舶大型化及货运需求的转变,浙江省内大部分低等级内河航道货运功能已逐渐弱化,逐步向休闲、旅游、观光、生态等复合功能转变。考虑到当前缺乏内河旅游专用航道通航技术尺度的相关规定,为充分发挥低等级内河航道的旅游、生态等功能,保障旅游船舶安全通航,通过分析旅游及旅游船舶与货运及货运船舶的区别,对浙江省内河旅游专用航道建设涉及的航道尺度、代表船型等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浙江省旅游专用航道通航尺度标准,为低等级货运航道发展旅游专用航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邮轮旅游经济的稳定及长远发展、推动本土邮轮品牌建设,阐述我国邮轮旅游产业中邮轮旅游市场规模、邮轮旅游销售方式、邮轮游客结构、邮轮旅游产品开发以及邮轮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推动本土邮轮品牌建设,引入多样化的销售模式,开发文旅融合的体验型邮轮旅游产品,培养邮轮旅游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张杰 《中国水运》2009,(3):71-73
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接待入境游客人次5大指标对比,分析了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地位,提出了促进重庆旅游发展的以下对策:重庆应不断增强消费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强对整体旅游品牌形象的营销,提高旅游业的外向度,充分展示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河流景观带水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指出水上旅游开发走综合开发之路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构建以旅游为核心和导向的,旅游策划、景观修建与生态维护三元并举的水上旅游多元设计及综合开发模式。结合苏州环古城河水上旅游开发设计的实际案例,阐述了水上旅游综合开发及多元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为我国城市河流景观带的水上旅游开发探索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区三江水上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肖明 《中国水运》2007,7(2):193-195
国内外著名滨水城市都十分注重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宁波市区开发水上旅游,不仅能丰富都市旅游的内容,而且也是展示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都市形象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区三江水上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提出水上旅游应与宁波商帮文化相结合,体现宁波地方特色,并从市场定位、水上旅游线路、游船码头以及配套支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虎 《中国水运》2006,6(12):212-213
目前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贏方面的进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生态廊道构建,推动旅游航道发展,结合全国首条以绿色航道命名的“锦江绿色航道项目”工程实践,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理念,“节能低碳、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航景融合、安全畅通、智慧建养”的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目标体系,“生态、旅游、休闲”为特色旅游航道,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旅游航道顶层建设理念体系。研究成果可为交通运输部门推动旅游航道绿色发展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潘坤麟 《珠江水运》2023,(21):54-56
湖州市环太湖沿岸旅游项目丰富,但水上项目少,无跨省、市的水上旅游项目。为此,开通湖州至苏州、无锡太湖旅游航线对提升湖州水上旅游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湖州市旅游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湖州至苏州无锡太湖旅游航线受自然环境、船舶条件、人为因素、交通环境等风险影响,通航安全尤为突出,开展航线通航安全研究,促进湖州太湖水上旅游业发展,实现安全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
为给我国内河游轮旅游市场发展提供发展思路,以笔者调研为基础,总结欧洲内河游轮旅游市场发展经验,从欧洲内河游轮旅游市场的航线、船队规模、游客来源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影响未来欧洲内河游轮旅游市场发展的政治社会不稳定、环境变化等2个不确定因素,对我国内河游轮旅游市场发展提出3点建议:内河游轮旅游应成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内河游轮旅游市场应有高起点;以内河游轮旅游市场发展促邮轮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