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江下游航道优化开发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江下游航道兼有山区河流和渠化河流的特点,枯水季节局部航道出浅,长期以来等级低下,水运发展缓慢,影响了航运效益的发挥。建立了一维数学模型,研究枢纽调度运行条件下贺江下游航道的水位衔接问题、碍航浅滩的长度;并考虑山区河流枢纽渠化河段以及河口入汇自然河段的航道整治宽度、航道疏浚条件下水位的降落程度,分析了贺江航道适宜提高航道等级的可行性与适用条件。最后将碍航浅滩的长度、航道整治宽度和水位的降落程度作为航道优化等级确定的参数,综合确定了贺江下游航道的优化开发等级为Ⅳ级。  相似文献   

2.
高凯春  余帆  江凌  黄颖 《水运工程》2013,(2):111-115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参数源于山区或中小河流的浅滩整治经验,用于工程设计存在不适应性.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浅滩成因、归纳总结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整治参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整治参数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从浅滩航道整治的基本要求出发,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首次提出整治断面的概念,初步提出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参数内涵及确定方法,并结合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戴家洲洲头不同地形下的水流特性、洲头分流面等进行了认识性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河段航道整治在选汊以及工程布置等方面都应以数值模拟认识性计算结论为基础。通过大量方案计算,数值模拟得出了该河段航道整治总体工程方案,整体方案工程经系列水文年过程校核,可以满足该河段远期规划航道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交通部<第二次全国内河航道普查方案>要求,为解决珠江水系跨省航道普查相互衔接的问题,确保航道普查不重复、不遗漏,2003年7月8日,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组织广东、广西航道部门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召开珠江水系西江、贺江、东安江航道普查协调会.会议由珠航局朱伟桥局长主持,广东省航道局吴先碧副局长、广西区航务管理局姜继红副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水槽试验的基础上,对丁坝回流长度、丁坝断面的垂线平均流速分布规律、整治线宽度和最大航深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算式,同时还对汉江中游典型游荡性河段航道整治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曲直  陈界仁 《水运工程》2013,(5):116-119
赣江下游河道近年来受河床采砂、航道整治等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河床形态发生变化,该段航道整治参数也发生变化.在对赣江樟树至外洲河段河床变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文特性影响的分析,依据最低通航水位及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赣江樟树、丰城、市汊、外洲水文(位)站的最低通航水位、樟树至外洲段的整治线宽度变化,并与Ⅲ级航道整治中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的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收集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模型研究成果,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分析了该段进行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初步方案设想。研究得到的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及方案比选成果可为下一步系统整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贺江下游河道已兴建多座水利枢纽,各枢纽均建有通航设施,但通航等级较低,制约了航运效益的发挥。文章建立一维数学模型,研究了贺江下游的最低水位、水深条件和通航宽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贺江下游航道沿程最低水位受梯级枢纽的运用影响明显,在目前运用模式下和最低水位条件下,贺江下游六级航道能全线通航。贺江白垢至江口河段通航尺度条件最好,可达四级航道通航标准,其余河段通航条件较差,只能满足六级航道标准。贺江下游按照五级航道标准统计,碍航浅滩长度为2.5 km,按照四级航道标准,碍航浅滩长度为9.0 km,按照三级航道标准,碍航浅滩长度为20.6 km。贺江下游航道可通过航道疏浚和梯级枢纽联合调度的方法提升航道尺度等级。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通海航道是福州港(指闽江口内港区)连接闽江内河与外海的咽喉通道。闽江口自马尾至口外海滨长约50公里,航道共有6处碍航浅滩。该航段航道在实施整治工程前,只能乘潮通航5000吨级海船。自1981年至1987年实施一期航道整治工程,达到乘潮通航万吨级海船;1991年至1998年实施二  相似文献   

10.
赣江南昌-吴城段浅滩成因与航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赣江西支水文泥基本情况,分析浅滩的形成原因,对1987-1992年进行的Ⅳ级航道整治以来,各浅滩的平均水深,航道宽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整治后滩群的河床断面形态与航道度的关系,分析整治工程对全河段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影响及江上游万水库对本河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的目的,能够满足6 m×200 m的目标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2.
赵智帮  李鑫 《港工技术》2011,48(6):15-18
目前国内关于航道通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未能形成被业界广泛认可的计算方法。基于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采用"利用率法"计算航道通过能力较为简便可行,并分别推导出适用于单向、双向和复式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可供今后同类航道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潮汐传播过程和船舶航行情况,提出了船舶通过浅滩时,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基本计算公式,分析了单支航道和分岔航道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航道各种方案的理论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的航道变迁及碍航特点进行了分析。依据河床演变分析,对分汊河段的择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航道整治原则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确定整治原则为:维持分汊、择汊直港,守控洲头、调整水流、护岸守滩,综合布局、统筹兼顾。进而提出了3个航道整治基本思路,并根据航道整治目标河型的概念选择了目标河型。在河床演变分析及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航道整治工程总平面布置设想。  相似文献   

15.
陈琦  潘金霞 《水运工程》2015,(12):113-117
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设计为例,分析了复杂自然条件下的航道设计不利因素。针对航道水深、通航宽度以及转弯半径等主要航道设计尺度,在按现行国内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参考了以《进港航道设计导则》为代表的国外主要航道设计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比较了国内外规范在相关参数取值上的异同点,最终推荐航道设计尺度。通过操船模拟试验论证,相关结论可供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奇峰 《水运工程》2019,(5):125-128
大马洲水道河床演变主要受到河道入流条件、关键洲滩岸线变化的影响,近期出现了不利的航道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实施的已建航道整治工程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但也存在治理时机滞后、关键部位工程缺失、动态设计调整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后续的航道治理和维护工作中,应建立跟踪观测分析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河道最新动态,利用数模和物模技术手段,预测后续变化并适时实施和动态调整航道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乐清湾海域水动力特性、泥沙运动分析、岛屿地貌特征及水深条件,结合航道开挖、疏浚工程量及年回淤量分析,进行10万t级进港航线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东航线具有航行条件好、疏浚工程量和回淤强度小等优点,宜建设10万t级航道。  相似文献   

18.
曹慧江  居尧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58-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仲伟斌 《水道港口》2014,(2):159-164
在对长江下游湖口至浏河口河段各支汊航道自然条件核查及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下游支汊航道可资利用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与可行性,结合需求分析,兼顾已有外部条件,以《内河通航标准》为依据,参照相关航道定级标准及规范,提出了确定支汊航道尺度与技术等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长江下游各支汊航道的技术等级和维护尺度。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支白茆沙河段自1965年开辟海轮航道,航道经常调标改道。分析表明航槽不稳定与河势、滩槽不稳定有关,没有稳定的河势就没有稳定的航槽。汊道兴衰使航槽改道,而深槽变化使航道经常调标,航道变迁也与上游通州沙河段河势不稳定及北支水沙到灌影响有关。随着上游河势趋于相对稳定,徐六泾主流稳定南偏,长江主流走南水道的格局趋于相对稳定,海轮航道稳定在白茆沙南水道。从河势变化趋势、航道水深条件等考虑选择白茆沙南水道为深水航道通航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