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交通流理论与船舶领域概念,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航道理论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航道等级、船舶吨位、畅行速度、船舶领域尺度是决定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水文气象条件、夜航条件以及船舶实载系数影响航道可能通过能力。针对船舶到达航道的不平衡性及其日交通量概率分布规律,提出选取设计交通量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根据航道服务水平确定设计通过能力和航道规模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采用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模型精确度不高,无法准确描述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方法,通过计算航道弯曲半径,及船舶安全通过的最小弯曲半径,分析航道弯曲半径与船长关系,计算船舶能够顺利通过的弯曲航道宽度,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的关系,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关系误差,从而建立航道曲率与相对事故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顺直河道单线航行和双线航行航道宽度,确定了顺直河道长宽比与船长的关系,并计算船舶安全通过弯曲河道所需最小航宽,并对其中参数进行计算,综合二者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立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弯曲河流和航道尺寸与船舶通航能力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港口公共航道船舶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港口公共航道船舶交通流特征和船舶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航行领域、船舶穿越领域和船舶汇入领域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多源汇入汇出条件下港口公共航道通过能力一般计算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航道属性、船舶属性和船舶交通流基本参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也能反映船舶行为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中改进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定义;提出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定义中代表船型的选取标准;给出了以船舶数量和货运量为指标的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分析了青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5.
航道通过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基于船舶流的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均是在理想条件下提出的,它们只考虑了航道上船舶流的交通特性,其计算结果较实际流量偏大。文中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船舶通航环境的角度,分析了通航环境对船舶行为的影响,并选取相应的修正系数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航道上的船舶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沿海双向航道通过能力计算精度,考虑风、流,以及驾驶员人因分析等多因素,引入停船视距、排队论等理论,构建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利用停船视距优化藤井船舶领域模型,精确计算航道交通容量;根据交通容量计算结果,综合船舶到达规律、种类分布等特征,运用排队论模型求取航道通过能力。用典型双向航道和繁忙水域双向航道实例对比分析该模型与传统通过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计算模型相比,在沿海双向航道环境中,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航道实测数据更为贴近,误差小,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殷志权 《水运工程》2014,(7):132-136
随着内河水运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内河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成为各级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盐邵线扬州段航道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从船闸及航道节点的通过能力出发,引进船舶交通流和船舶领域理论,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找出影响船闸和航道现状通过能力的因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船舶减速对单向航道通航能力的影响,分析单向航道船舶交通流的特征,提取船舶减速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语言对船舶减速的边界条件进行描述,通过概率计算构建船舶减速概率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船舶减速概率模型予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船舶减速概率模型能表征航道在正常通航状态下的船舶减速概率,进一步将理论模型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航道内发生船舶减速连锁效应的临界点,可将船舶到达率和船舶速度标准差控制在临界范围内,从而保障航道的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网航道最大通过能力,从水网航道的网状拓扑结构和船舶航行的基本特点出发,以时空消耗理论为基础,建立网状航道一维、二维通过能力理论计算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水网航道的理想通过能力,可以作为精确计算水网航道实际通过能力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珠海港高栏港区LNG码头及航道疏浚工程概况。基于LNG船舶航行时的特殊安全要求建立航道通过能力影响模型,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LNG船舶对高栏港主航道船舶通过能力影响程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降低LNG船舶对主航道影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赵智帮  李鑫 《港工技术》2011,48(6):15-18
目前国内关于航道通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未能形成被业界广泛认可的计算方法。基于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采用"利用率法"计算航道通过能力较为简便可行,并分别推导出适用于单向、双向和复式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可供今后同类航道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更  许才广 《水运工程》2019,(9):181-185
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HF系统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信噪比和带宽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HF系统容量随信噪比喝带宽的增加而增加,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4.
航道通过能力是评价进港航道是否满足港口发展需要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现行规范中对航道通过能力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公式。通过搜集国内外计算航道通过能力的经验公式.分析讨论各公式的特点及适用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几个典型粉沙质海岸航道工程设计的应用实例,提出在确定粉沙质海岸上泥沙淤积较严重航道的通航标准时,需考虑泥沙骤淤影响的观点:即应在一般航道作业标准的基础上,考虑航道可能发生某种程度泥沙骤淤的情况,综合确定航道通航的最大船舶吨级标准.该标准可作为确定航道整治建筑物尺度、强淤积区备淤深度等参数,确定防沙堤口门位置和验...  相似文献   

16.
李焱  刘俊涛 《水道港口》2014,(4):393-398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采用带中间渠道的2级垂直升船机方案,第一级升船机设计最大提升高度为25.2 m,第二级升船机设计最大提升高度为88.8 m,中间渠道总长约2.2 km,渠道内双向过船。通过对升船机运转方式的分析和船舶过闸时间的计算,为保障升船机的通过能力,中间渠道中船舶的平均航速应大于1.5 m/s,综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建议百色中间渠道内的船舶航速取2.0~2.5 m/s。  相似文献   

17.
对MIMO衰落信道的精确描述是设计多天线无线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该文首先简要介绍MIMO技术的发展史,同时详细介绍了MIMO信道的建模方法。比较了不同建模方法之间的异同,着重介绍了射线追踪方法构建MIMO信道模型的方法,给出了如何宰确定性环境构建信道矩阵,同时给出了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曾建峰 《水运工程》2021,(3):112-117
针对我国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的扩建,从现状航道通航饱和度、核心港区船舶流量上升趋势、船舶大型化及靠泊需求等方面对航道扩建必要性进行阐述,通过对延长航道乘潮历时与航道通航能力的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航道扩建规模和方案,对航道扩建后的水流条件改善、回淤、尺度模拟、船舶进槽和靠泊时机的匹配性等扩建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在现有航道基础上增深至-23.5 m、拓宽至440 m的扩建方案,通航效果良好,可满足到港船舶安全过槽及一潮靠泊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19.
桥区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韩非非  李俊星  张玮 《水道港口》2010,31(5):533-536
结合船舶领域概念及桥区限制性航道船舶航速公式,采用标准船型船舶吨位与船舶长度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推求两者关系。引入加权平均船型概念,建立桥区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与以往公式进行对比认为,文章提出的方法结果较为准确,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