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摸清城市居民的公交通勤出行规律特征,可以更好的为公交运营管理提供支撑.通过挖掘IC卡数据获取公交出行信息是出行行为分析的新手段.根据以活动为基础的出行分析理论,提出以活动区域属性判别为核心的公交出行重构分析方法.通过对公交出行的起讫站点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获取居民的主要活动区域;基于居民多日出行信息及相应出行特征指标,分别对居民的居住和工作区域进行识别;根据出行目的地区域的活动属性,对公交出行链进行重构.以广州市为例,对居民公交出行特征规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个人属性与出行方式链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引出基于活动理论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将活动一出行理论和传统的出行方式相结合,提出"出行方式链"的概念,并明确出行方式链的两大特性:一致性和转换性,然后阐述城市居民个人属性与出行方式链相关性分析方法,并以2006年4月上虞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个人属性与出行方式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例分析;最后,说明个人属性对出行方式链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链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个人属性对出行方式链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基于活动-出行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多模式公交线网规划缺乏依据的状况,以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距离特征,借助双参数韦布尔分布建立了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距离分布模型;基于广义出行费用,建立了各模式公交线网优势出行距离模型;基于供需平衡思想,构建了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级配模型.以哈尔滨公交线网为例,测算得到了哈尔滨市2020年各模式公交线网的合理规模与级配关系,结果表明,测算的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需求较一致,说明建立的级配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个人属性与出行方式链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引出基于活动理论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将活动—出行理论和传统的出行方式相结合,提出出行方式链的概念,并明确出行方式链的两大特性:一致性和转换性;然后阐述城市居民个人属性与出行方式链相关性分析方法,并以2006年4月上虞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个人属性与出行方式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例分析;最后,说明个人属性对出行方式链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划分公路城际出行链模式并分析其形成机制,本文考虑城市内部换乘过程,解析了公路旅客城际出行过程.利用昆明市1 757份公路旅客出行调查问卷数据,提取了公路城际出行链结构特征.通过测算出行链结构值,提出了公路城际出行链模式的划分方法,将公路客运城际出行链模式划分为Ⅰ、Ⅱ、Ⅲ类并分别获取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昆明市公路城际通道的平均运距为237.95 km,公共交通是公路城际出行过程中城市内部换乘的主要交通方式;昆明市公路城际出行链的3类模式占比为13.9∶6.4∶4.7,整体结构较合理;其中,Ⅱ类出行链模式最能体现均衡、稳定的形成机制.对公路城际出行链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收入因素是促使出行链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动力;造成出行链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是市内出行延误,而非城际通道出行过程.  相似文献   

8.
嵌入性问题的提出为社会学的经济分析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新思路。但是目前对嵌入理论存在理解不够和滥用两种倾向,主要原因是没有从嵌入理论的本源出发,对该理论进行系统性剖析。综合国外研究可以发现,信任机制和公司边界问题是嵌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嵌入理论,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进行分析。嵌入分析有多种分类方式,而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是嵌入分析的主要手段,可以涵盖嵌入分析的所有内容。交易成本经济学(TCE)和基于资源的观点(RBV)与嵌入分析的结合使该理论更加贴近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上述嵌入内容、手段和发展趋势的梳理,尝试系统性理解嵌入理论,以求对该理论进行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在分析厦门市2003年和2009年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耗、出行空间分布、出行时间分布等一系列重要指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厦门市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变化特征,并找出其主要原因.随后针对居民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厦门市城市交通发袅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为缓解厦门交通压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1.
�ǹ�������ɺͷ���ģʽ�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工作活动及其派生的出行需求,是交通需求管理和控制工作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以家庭为分析单位,从活动的生成和分配两个方面描述了非工作活动在家庭层面的安排模式,从出行链的角度分析了非工作活动与工作活动和出行的相互关系. 系统由两个模型组成,首先用二项Logit模型分析非工作活动的参与选择,然后用fractional 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了非工作活动在不同结构出行链中的分配情况. 结果显示,私人交通工具的拥有、靠近市中心的居住位置和家庭收入的增加都会刺激家庭非工作活动的需求. 而随着非工作活动需求的增加,复杂出行链成为家庭组织非工作活动的主要模式. 研究结果对出行需求预测和管理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交需要提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近期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时耗特征,认为公交出行时耗大是普遍现象.提高公交出行速度对增强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典型城市公交出行时耗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公交出行速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出租车的时空行为特征,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出租车行为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划分时空单元,以上客点的时空分布特征表征出租车的时空行为,并构建时空行为矩阵,然后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法进行出租车聚类.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进行研究,聚类结果表明:出租车受广州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聚成了 4类,而受时间维度的影响较小,但不同时段的行为也有明显差异.4类出租车都形成了明显的围绕区域商业活动中心集中运营的空间行为模式以及调整运营范围以适应不同时段出行活动需求的时间行为模式.研究揭示了出租车的时空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出行活动的联系,能为出租车和城市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刷卡数据为研究公共交通乘客长期出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北京市2018年 4~5月的刷卡数据,通过提取乘客活动地,推断居住地位置和识别活动类型3个步骤构建乘客个体活动链;基于PrefixSpan算法提取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乘客活动链的频繁序列模式,采 用Levenshtein距离度量3类乘客活动链日维度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每类用户中约70%乘客的频繁活动序列是对称模式;普通卡和学生卡用户的相似性高于老年卡用户,平均值分别为 0.645、0.649和0.530;3类乘客的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活动链具有明显差异,而工作日之间或非工作日之间具有较高相似性.本文有助于定量解析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活动规律,为科学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蔡军  张奕 《城市交通》2014,(2):69-7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发现城市居民人均日出行时耗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扎·哈维提出日平均出行时耗预算相对恒定假设。首先,通过国内外全日、单次出行平均时耗变化的历史数据,验证了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在解析出行时耗相对恒定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单次通勤出行时耗分布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模拟公式。同时,探讨交通拥堵状况对出行时耗分布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较小的出行时耗增加可能隐含较大程度的交通拥堵。最后指出,应结合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预算,为其适宜的交通模式规划路网和城市用地布局。  相似文献   

16.
家庭职住空间是城市通勤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通勤效率是居民日常出行行为决策的评价标准之一,剖析二者间互动机理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提高交通可达性的关键。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建立职住空间与通勤效率研究框架,提出家庭职住空间和通勤效率度量方法,利用2016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职住空间对通勤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职住空间分散的家庭倾向于将非工作活动嵌入通勤链或采用小汽车出行以提高通勤效率,但更高的小汽车拥有水平会增加接送类时空固定性较强的活动,最终导致家庭通勤效率降低;高收入和长住学距离均使家庭的职住空间更加分散,然而高收入促进通勤效率提高,而长住学距离使通勤效率下降;通勤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近市中心居住家庭的非工作活动以时空灵活性较强的购物与休闲为主,故而通勤效率较高,郊区居住家庭周边的商业设施较少且非工作活动较为固定,故而通勤效率较低。因此,城市用地布局和住房供给应综合考虑如何降低通勤交通的机动化依赖程度、如何缩短非工作活动的出行时耗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属性家庭的需求,以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通勤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城际交通大数据的应用,需要补全出行目的信息,将团体旅客出行目的决策与文本主题生成类比,开发基于无监督学习框架的出行目的推断方法.提出嵌入出发时间生成模块的主题模型,以及团体旅客重建和语义化特征设计方法,并通过吉布斯采样估计参数. 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对比研究发现,模型对一般私务辨识性能提升7.7%;基于票务数据的案例研究发现,模型对出发时间预测精度达到90.9%,间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主题标注表明,模型不仅推断出4种与典型模式相符的出行目的,还辨识出既有认识外的非常规模式.对道路客运分析表明,出行目的构成呈现地区差异,高铁开通对不同出行目的出行量的负向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城际交通大数据的应用,需要补全出行目的信息,将团体旅客出行目的决策与文本主题生成类比,开发基于无监督学习框架的出行目的推断方法.提出嵌入出发时间生成模块的主题模型,以及团体旅客重建和语义化特征设计方法,并通过吉布斯采样估计参数. 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对比研究发现,模型对一般私务辨识性能提升7.7%;基于票务数据的案例研究发现,模型对出发时间预测精度达到90.9%,间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主题标注表明,模型不仅推断出4种与典型模式相符的出行目的,还辨识出既有认识外的非常规模式.对道路客运分析表明,出行目的构成呈现地区差异,高铁开通对不同出行目的出行量的负向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9.
以单个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构造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了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联合选择行为.模型以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和出行链模式选择子集的组合为选择集,描述了在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工作活动属性影响下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型联合选择行为,能准确刻画两个选择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完成模型标定.研究表明,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选择之间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出行者性别、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交通工具、工作活动作息时间、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是重要影响因素.当上述因素发生改变时,出行者会优先调整其出行链模式而非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刷卡数据为研究公共交通乘客长期出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北京市2018年 4~5月的刷卡数据,通过提取乘客活动地,推断居住地位置和识别活动类型3个步骤构建乘客个体活动链;基于PrefixSpan算法提取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乘客活动链的频繁序列模式,采 用Levenshtein距离度量3类乘客活动链日维度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每类用户中约70%乘客的频繁活动序列是对称模式;普通卡和学生卡用户的相似性高于老年卡用户,平均值分别为 0.645、0.649和0.530;3类乘客的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活动链具有明显差异,而工作日之间或非工作日之间具有较高相似性.本文有助于定量解析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活动规律,为科学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