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带弹性筏体和弹性基础的三维复杂弹性耦合冲击隔离系统,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结构动力学理论、子结构方法、有限元方法,考虑系统刚体运动与弹性振动的耦合,建立了三维复杂弹性耦合冲击隔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与用ANSYS软件建模计算的固有频率和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吻合得较好,通过试验工况下计算的机组加速度响应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计算分析系统在三向冲击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为分析浮筏系统的冲击响应控制和参数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船舶对称响应的非线性水弹性微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给出了一个预报波浪诱导的船舶垂向运动和结构总体动响应的非线性时域水弹性力学微分分析法,这一理论是控制论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船体与流体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尝试,其流固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时域水动作用过程(含记忆效应)由一阶非齐次偏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理论预报与S175弹性材料船模型实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舰船声弹性及声辐射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了五十年左右的研究发展,尤其近二十多年中,在舰艇声隐身背景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以舰艇为主要对象的声弹性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系统综述声弹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重要结果,重点回顾水下弹性结构受机械力激励的外场声辐射研究的发展过程,并简单归纳声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带弹性筏体和弹性基础的三维复杂弹性耦合冲击隔离系统,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结构动力学理论、子结构方法、有限元方法,考虑系统刚体运动与弹性振动的耦合,建立了三维复杂弹性耦合冲击隔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与用ANSYS软件建模计算的固有频率和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吻合得较好,通过试验工况下计算的机组加速度响应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计算分析系统在三向冲击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为分析浮筏系统的冲击响应控制和参数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水弹性理论研究单点系泊系统立管的强度问题。讨论了有固定强迫漂移运动的立管水弹性计算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深海多节铰支立管计算公式,并编成计算程序,对 SALS 系统立管进行了计算检验。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升船机提升系统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升船机提升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有传动机械、船厢、水体、客轮、钢丝绳和调平油缸等。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提升系统的运行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采用水弹性理论,对提升系统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整体动态数学模型,为今后计算机仿真及系统的优化设计、安全度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结构分析模型更好的逼近实际结构,本文讨论了介于刚性连接与铰连接点之间的弹性连接的性质,给出了弹性连接杆单元的刚度矩阵;提出了最佳连接的概念,并将节点柔性系数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弹性连接杆系的结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弹性浮筏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刚  冯奇  汪玉 《船舶力学》2005,9(6):113-125
浮筏隔振系统是一种集集中质量,弹簧,阻尼和弹性连续体为一体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重要设备的振动隔离.本文以多体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弹性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考虑筏体的刚体运动和弹性变形的耦合,由此推导出整个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振动方程.结合具体的算例,求出了弹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对不同冲击激励的响应,指出了筏体的弹性变形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弹性模型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该研究可对浮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前文建立的海洋浮体二阶非线性水弹性理论,本文分析了一个弹性系泊浮体在波良中的主坐标响应的频率特性。给出了作用于弹性浮体的锚链系统恢复力刚度系数,在考虑一阶速度势的耦合引起的二阶力以及在高海况条件下浮体作大幅运动时其刚体运动引起的二阶力及瞬时湿表面变化引起的二阶力等成分的前提下,建立了系泊浮体的频率三维线性和非线性水弹性运动方程,同时给出了广义流体力系统的表达形式。计算了系泊浮体水弹性运动的一阶和二阶主坐标,重点讨论了主坐标的频率特征。计算表明系泊浮体不但存在高频弹性谐振,而且存在低频刚体谐振及耦合谐振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浮体与入射波之间汉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时域线性理论。在讨论中假设结构是弹性的,并用广义的分离变数法来描述,而流体则被描为有势的自由表面流的初始边界值问题。在描述可变形结构附近流体运动的数学公式中采用了广义界面边界条件。为了分析波浪诱导的单体船总体响应,将时域理论简化为细长体理论。  相似文献   

11.
浅海单立柱桶形基础平台整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立柱桶形基础平台是以桶形基础代替传统的桩基础,是海洋工程结构中的一种新型基础。该平台为板壳结构,受力复杂。本文中用水平弹簧模拟桶基与土壤系统,建立了二种计算模型并对平台进行结构分析,采用弹性抗力法解算桶型基础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为平台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雪彪  贾洞洞 《船舶》2023,(3):70-75
鞍形板是典型的船体双曲度板之一,在使用高频感应加热成形鞍形板的研究过程中,多加热线的感应加热变形预测是钢板感应加热工艺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基于固有应变理论和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大量钢板多场耦合的数值计算建立了工艺参数和固有应变的关系数据,以实际的固有应变作为载荷输入参数,应用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多加热线鞍形板的整体变形。鞍形板的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的挠度值与实验值一致,计算时间短,计算误差符合工程精度要求。因此,分析结果表明鞍形板多加热线的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应用于鞍形板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3.
结构刚度改变会导致结构固有频率变化和结构广义刚度的变化。必然会对结构在波浪中的水弹性响应产生影响,本文在某箱式超大型浮体结构单位幅值正弦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水弹性响应计算的基础上,假定结构质量分布不变,研究了结构刚度变化对箱式超大型浮体结构水弹性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用ANSYS进行甲板板架稳定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用ANSYS软件进行线弹性甲板板架稳定性计算的实用方法。介绍了采用ANSYS进行结构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及结构失稳计算的一般步骤,用支柱稳定性计算和板稳定性算例验证了ANSYS线弹性结构失稳计算的正确性,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用ANSYS对甲板板架失稳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未简化和简化的两种甲板板架有限元模型的计算,表明采用简化的板架有限元模型可方便获得甲板板架结构的整体欧拉应力值。  相似文献   

15.
朱仁庆  吴有生 《造船技术》1998,(10):23-25,31
本文简要介绍了卷场平衡式垂直升船机提升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重点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技术难点,并运用水弹性理论,从整体角度提出了处理这些技术问题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弹性理论与整体弹性船模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水弹性力学理论对整体弹性船模进行了波浪中的运动、加速度和动态应变、波浪弯矩的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二者吻合良好。从而表明了水弹性力学理论以及整体弹性船模试验技术是可靠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强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弹性力学经典理论和求解环肋柱壳的传统方法,将耐压液舱结构的几种结构形式综合成统一的力学模型,并进行整体求解,获得解析表达式。力学模型清晰合理、求解简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浮筏隔振效果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中,采用刚体分析模型计算浮筏隔振效果会产生很大误差.本文从功率流角度出发,对弹性浮筏-柔性基础系统中的能量传递作了理论推导与计算,给出了弹性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计算方法,并且通过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水下爆炸对舰船结构的毁伤特性研究。应力波作为结构载荷和能量传递的形式,对于认识结构系统的冲击响应特性至关重要。但是,关于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船体板架类变截面结构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目前仍认识不足。本文将基于应力波理论,借助有限元法研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变截面杆和舷侧外板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首先,结合应力波理论,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法(CEL)和欧拉体积分数法研究在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变截面杆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对数值研究方法的精度进行验证;然后研究舷侧外板在受到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并且利用冲击响应谱分析方法研究结构的响应规律,为后续研究复杂舰船结构的冲击响应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循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的极限纵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破坏的强度准则,详细讨论了循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的非弹性变形性能。给出了循环弯曲载荷下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纵筋加强箱形薄壁梁模型的循环弯曲试验。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