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CS-2“独立”号濒海战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15日,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独立”号正式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加上早先服役的“自由”号,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已经建成了两艘。经过海军的实际使用验证之后,这两艘舰中的一艘将作为濒海战斗舰的首舰,成为美国海军未来的主战舰艇之一。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月12日报道,由于第一艘濒海战斗舰的建造成本比原计划增加了86%,美国海军已经要求暂时停止第三艘濒海战斗舰的建造。  相似文献   

3.
胡忠平 《造船技术》2011,(1):3-4,27
介绍美国濒海战斗舰主要特点,从设计和建造工艺角度分析美国在濒海战斗舰上应用模块化技术的情况,探讨其模块化技术对我国发展濒海舰船及造船技术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濒海战斗舰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海军基于其冷战后的战略转型提出的。随着冷战结束,在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对手的美国海军迅速调整其战略发展规划,用对世界上其他濒海国家更具进攻性威胁甚至控制能力的“近海战略”取代以往的“远洋战略”,进而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型而制定了濒海战斗舰发展计划。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海湾战争也是其濒海战斗舰计划的一大催生素,正是这场战争使美国海军意识到它已经可以将未来主要作战行动延伸到世界多数国家的近海甚至是沿岸水域,  相似文献   

5.
濒海战斗舰是一种排水量与传统护卫舰相当,同时拥有隐身能力强、速度高、回转性好、吃水浅、可重新组合的模块化结构、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濒海/近海区域作战等特点的一种新型舰船。但是,从目前的技术观点看,濒海战斗舰还远非完美,它还存在不少的技术短板与性能的不足。本文对濒海战斗舰的现状与优缺点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项目产生的背景和进展情况,从作战效能、经济性、战舰设计和现代化改装等方面论述了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濒海战斗舰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轻型海上作战舰艇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随着高性能船舶技术的日益成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复合船体技术在海军舰船设计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国022型导弹艇和美国Lcs-Ⅱ“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是高性能军用船舶的后起之秀,代表了未来海军水面舰艇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从两者的船型设计分析入手,剖析了高性能复合船体在022型导弹艇和“独立”号濒海战斗舰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这两型舰艇各自独特的战技性能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对海军舰船战术变革的影响,以期对舰艇设计人员以及广大舰船爱好者对高性能军用船艇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船电技术》2009,29(5):63-64
发展背景: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LCS)项目是当前在国土防卫的沿海地区进行军备部署的重要战略概念,也是各国海军在先进船型方案设计尝试的典型代表。针对新的登陆作战理论,作为“濒海战斗舰”(LCS)项目的延伸,以美、英、法为代表的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一个“海上基地”连接器的概念,拟开发出耐波性好、航速快、装载量大、可在两栖运输舰和登陆滩头之间实施快速运输和“干登陆”的新型登陆艇,以实现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跨越性“连接”,提高登陆行动的效率。早在1984年,美国海军就曾研制有LCAC气垫登陆艇,  相似文献   

9.
2004年,根据德国国防部的要求,部分气垫支持的双体船(PACSCAT)技术已应用于一种高速濒海战斗舰(LCS)。作为PACSCAT的创始者,IMAA公司受德国军用舰船设计部门资助,开发出一种长110m、航速可达50kn的战舰。部分气垫支持的双体沿海作战舰艇可以携带充足的军用装载,包括使用两架NH90直升机所需的飞行甲板设施和一套武器系统。船体采用独特的水下线型,不仅减少了阻力,即使舱室破损也可维持较佳的稳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90年代,受到丹麦海军STANDARD FLEX概念的启发,美国海军也产生了建造一型未来型低端水面战斗主力舰的想法。随着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快速重构技术的发展,最终提出了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LCS)建造计划。目前,LCS已服役6艘,在建12艘,计划中8艘。但由于预算缩减,该计划的总造舰数量由最初的82艘减少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海军近海战斗舰通过安装不同任务包以完成其主要作战任务,模块化的任务包设计使近海战斗舰实现了"一舰多能".但由于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任务包的研制进度受到严重拖延.本文深入剖析了近海战斗舰各任务包的组成和技术性能,并从采办价格、研制进度和重量限制等方面分析了任务包的研制现状.最后,在总结近海战斗舰项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未来海军舰船模块化设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军近海战斗舰通过安装不同任务包以完成其主要作战任务,模块化的任务包设计使近海战斗舰实现了"一舰多能"。但由于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任务包的研制进度受到严重拖延。本文深入剖析了近海战斗舰各任务包的组成和技术性能,并从采办价格、研制进度和重量限制等方面分析了任务包的研制现状。最后,在总结近海战斗舰项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未来海军舰船模块化设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船电技术》2009,29(8):43-43
美国海军部长办公室3月6日宣布,美国第三艘近海战斗舰(LCS)将以德克萨斯州福特·沃斯城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4.
肖鹏  陈蓉 《航海》2005,(1):24-27
南美洲各主要濒海国家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进而保障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争夺日趋激烈。为保持、提高海上威慑力量,南美洲主要濒海国家纷纷加快建设强大海军的步伐,以便在海洋权益争斗中占据有利态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海军内情》2006年10月30日报道,美国海军可能在未来10年为近海战斗舰项目建造多种新型任务模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濒海作战需求,探讨濒海环境下轻小型水面舰艇的作战性能特点、作战应用模式及作战方式。基于能力和现代濒海作战形势,分析轻小型水面舰艇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防务新闻》2008年9月18日报道,9月18日,美国海军正式接收了第一艘近海战斗舰(LCS)“自由”号,同时按照计划于9月19日在圣迭戈首次展示了其反潜战任务模块。  相似文献   

18.
据《海军内情》2007年1月15日报道,美国海军正在规划海岸巡逻艇的现代化升级计划,以提高其在濒海和深海之间海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世界新型水面战斗舰的发展趋势之最大特点是隐形。从而就隐形舰的起源典型隐形特征,大型隐形水面战斗舰艇的作用,建造进行了探讨,此外还论述了“苏联导弹”的威胁,导弹装备的趋势以及亚洲各国海军的扩张。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学术会议及论文中,电力推进已经为一个时髦的论题。迄今为止,电力推进在战斗舰船上的应用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建造过护卫舰级的全电力推进舰船。尽管巡航推进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但是40MW级的电力推进系统还受制于目前的若干研制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