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兰新第二双线防风明洞预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穿过著名的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其风力强劲,且出现大风的频率高。为确保列车安全,在这两大风区的核心区设置防风明洞。该区段位于戈壁荒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建筑材料与施工用水相当缺乏,全部现浇施工的成本和难度较大,而且还存在外部模板难以固定、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结合明洞荷载特点、结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2.
在沿线风害成因、分布特征、基本风速对比分析研究基础上,确定连霍高速百里风区防风区段和防风标准,提出高速公路强横风路段采用柔性防风阻沙栅的防风措施,对于今后我国高速公路风害防控技术研究和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行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科学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铁路风屏障的最优参数,基于代理模型方法对风屏障防风效果进行了优化.首先,改进了网格搜索法以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参数,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其次,以设置风屏障时的车辆气动特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风屏障防风效果的优化模型.最后,利用风屏障的风洞试验结果,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建立了目标函数的代理模型,对风屏障的高度和透风率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网格搜索法提高了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选择的准确性,当风屏障高度为1.91~2.90 m时,最优的风屏障透风率为0.00~0.17;当风屏障高度超过2.50 m后,增加风屏障的高度对防风效果的提高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4.
防风网结构非常特殊, 尤其是蝶形防风网, 并非平面结构, 作用在蝶形防风网的风荷载非常复杂, 而风荷载是防风网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和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 JTS144-1-2010》 等规范对于蝶形防风网缺乏相应体型系数的规定, 为了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 经济、 合理, 因此有必要研究蝶形防风网的体型系数。 结果表明: 蝶形防风网的体型系数随风速增大略呈增大的趋势, 但增加的趋势十分缓慢; 防风网正面 (0 度) 和背面 (180 度) 体型系数最大; 无周边气动干扰情况下, 防风网正面体型系数大于背面体型系数; 有周边气动干扰情况下, 群体防风网模型正面体型系数小于背面体型系数; 无周边气动干扰情况防风网的体型系数小于有周边气动干扰情况防风网的体型系数; 防风网体型系数约为 1.1。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铁路桥梁风屏障防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风屏障的防风效果,针对铁路桥梁设置不同高度的风屏障,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单车以及双车交会时的气动力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单车的气动力系数衡量车辆风荷载突变效应,以不同轨道位置车辆的风荷载突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并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风屏障的防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DEA方法评价铁路桥梁风屏障的防风效果是可行的;当风屏障高度为1.72 m时,防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全长1 776公里的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于2014年11月16日正式开通运营。由此,新疆跨入了高铁时代。兰新高铁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是横贯西部的一条现代"钢铁丝绸之路"。假如将这条丝绸之路比喻成一首美妙的乐曲的话,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其主旋律。一、破解戈壁大风技术难题兰州高铁新疆段途经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达坂风区四大风区,大风区长度462.4公里,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和环保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干煤棚储煤系统在码头堆场的应用工程实践逐渐增多,但由于干煤棚建设的规模较大,为了安全需预留消防通道,部分煤粉尘从消防通道处逸散到外环境中,带来了一定的粉尘污染。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煤粉尘的逸散,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形式防风网的抑尘效果,相比板状防风网,拱形防风网与干煤棚储煤系统组合抑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根据鑫涛铁路专用线散堆装货场自然特征、分析了散堆站台防风抑尘网的设计要素、防风抑尘网的选择、施工以及防治效果,最后提出针对铁路散堆装货场散堆站台防风抑尘网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海拔高温差深切峡谷桥址区日常大风的成因,采用CAW600-RT型四要素自动气象站、手持风速仪及便携式温度计,对大渡河大桥桥址区风特性进行实测,分析了桥位处平均风速与温度、日照及地形地貌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渡河大桥位于高海拔高温差深切峡谷内,桥址区几乎每天下午起风,平均风速常达10 m/s以上;根据成因,桥位处的大风可分为2类,一类受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另一类受小尺度范围内热力驱动而产生日常大风,并受局部地形及随时间变化的日照的影响;桥位处日常大风出现的频率较高,虽不控制桥梁的设计基准风速,但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软件STAR-CCM+,针对兰新二线防风明洞的风环境,考虑无车情况下防风明洞毗邻建筑、地貌等的影响前提下,研究了不同位置、不同风速、上下行线路、不同风向角,对防风明洞的来流风速遮蔽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风明洞中段遮蔽效果最强,乌鲁木齐端最弱.来流风速增大时,明洞遮蔽效果会减弱,且对乌鲁木齐一端的影响较大.随着风向角的增大,防风明洞的遮蔽效果成非线性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推导了直接根据不同重现期极值风速计算变异系数的表达式;基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列出的重现期系数,校准得到极值风速变异系数约为0.13;根据几座大桥桥位和规范提供的不同城市极值风速,采用变异系数表达式计算得到其分布在区间(0.1,0.35)内.分析结果表明,规范提供的重现期系数存在一些矛盾;极值风速变异系数与高度无关;根据不同重现期极值风速计算得到的变异系数的稳定性,可以评估极值风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的抗风能力较弱,以三水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最大悬臂施工状态气弹模型的风洞试验,对其抗风性能就行了研究。采用1:100的缩尺模型比进行最大悬臂施工状态的颤振及驰振试验,测定颤振、驰振临界风速,据此分析评估该桥的抗风性能。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较好的颤振、驰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抗风性能分析是斜拉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珠江桥进行了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的分析,通过对最大双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的计算分析,表明珠江桥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大风袭击。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荷载对斜拉桥作用敏感的特点,结合振动型态特性,探讨了风致颤振机理及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彭溪河特大斜拉桥为例,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影响,使用大型桥梁专业软件M IDAS,建立了符合动力特点的空间模型,对成桥、施工危险状态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据此评估了该桥的抗风性能,为大跨斜拉桥抗风设计及动力稳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风荷载对斜拉桥作用敏感的特点,结合振动型态特性,探讨了风致颤振机理及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彭溪河特大斜拉桥为例,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影响,使用大型桥梁专业软件M IDAS,建立了符合动力特点的空间模型,对成桥、施工危险状态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据此评估了该桥的抗风性能,为大跨斜拉桥抗风设计及动力稳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架设在深切峡谷中的大跨度桥梁,由于桥址区地形地貌复杂,桥面离开谷底较高,桥址区的风特性一般无法通过抗风规范直接确定. 为确定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的风特性,利用大桥施工过程中的猫道,在大桥跨中位置处布置了一套三维超声风速仪,对桥址区高空中的风特性进行了现场实测,获得了7 899条有效的脉动风速时程,以此为基础对桥址区高空的风特性(平均风速、风向、风攻角、紊流度、紊流积分尺度、功率谱)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风特性受地形的影响已经明显减弱,其风攻角均值趋于0,同时高空的紊流积分尺度更加接近平原地区,紊流积分尺度均值比规范推荐值要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西安南京铁路合肥南京段高速铁路膨胀土试验段的施工过程控制,对含水量、含灰率,石灰颗粒粒径、改良土颗粒粒径、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指导今后高速铁路膨胀土施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史上带来一次重 大的飞跃.虽然中国高铁建设发展时间短,但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 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动车、高铁和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对安全与技术要求非常高.论坛以“中 国高铁安全与技术”为主题,关注运营控制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移动装备安全等领域,探 讨了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与健康监测理论、方 法与应用问题,以及高速列车制动闸片设计与制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了近年来BIM技术在轨道车辆运维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在轨道车辆运维的应用研究框架包括理论、技术和应用3个层次;理论研究集中在车辆建模、数据库建立和运营、维护方面;技术研究集中在三维CAD、平台建设、数字化管理和车辆部件监测等领域;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列车的日常运营、维护和价值方面;由于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已有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在理论方面,轨道车辆的建模和数据库建立精细化程度不高,运维全生命周期整体性不足;在技术方面,模型共享、软件协同、信息管理及车辆监测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在应用方面,轨道车辆运维的可视化程度、成本管理及软件开发研究需要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细化到各个层面;未来的研究应加强BIM多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及数据的规范化,实现与新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智能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实现BIM软件更深度的二次开发;将理论、技术与应用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轨道车辆BIM运维体系,完善基于BIM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加强对轨道车辆运维中所有服务对象、数据、业务功能一体化管理,提高轨道车辆运维的效率,为轨道车辆运维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确保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地铁列车在进站或驶离车站过程中产生的活塞效应及其活塞风与地铁通风和能耗关系密切。随着地铁的广泛应用,如何在保证满足站厅和站台层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减少运行费用,是建设和管理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有关活塞风的合理利用对于实现地铁运营节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从活塞风的成因出发,系统的研究了影响活塞风成风大小的因素,对影响活塞风成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SES单因素模拟试验,并指出活塞风成风因素的优化选择。这既是合理利用活塞风以实现进一步节能的有效途径,也为地铁设计和运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