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路用性能和微观结构及体积指标,用最大粘结力法、最大疲劳寿命法和沥青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分析对比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胡伟  孙强 《华东公路》2011,(2):63-64
现行规范中两种测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为准确测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提出了用沥青浸渍法进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通过理论和试验对比表明:沥青浸渍法的介质为沥青,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零孔隙状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矿质集料的物理状态及其在混合料中存在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了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计算中矿料密度的引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35种级配的沥青处治透水性基层材料(ATPB)进行了析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拟合出可以用作沥青处治透水性基层材料最大沥青用量预估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发现,沥青处治透水性基层材料的最大沥青用量即为最佳沥青用量。并对比讨论了多个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沥青混合设计和施工控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计算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体积指标的基本参数。在浦南高速公路的大量试验数据基础上,文章对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设备构造和指标、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和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施工中控制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改性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确定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延庆  文健  贾渝 《公路》2007,(5):133-136
我国规范中规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确定,其精度取决于是否可以用集料的吸水率准确估算沥青吸收率。本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室内试验并综合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沥青吸收率和吸水率的相关性是较低的,利用计算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不可靠的。计算法只适用于混合料设计中对初始沥青用量的估计,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时(无论改性或非改性),其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采用实测法确定。  相似文献   

7.
高建立  王玮  朱湘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7):10-13,35
采用最大粘结力法设计沥青稳定基层的配合比,并与传统的马歇尔方法进行对比。最大粘结力法这一方法的出发点是寻求最佳的沥青用量以使得混合料的粘结力达到最高,从而使得沥青稳定基层具有最好的抗变形和抗疲劳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的马歇尔方法比较,以最大粘结力为目标设计的沥青稳定基层性能良好,是一种试验方法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吸收沥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集料吸收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性能产生的影响 ,提出考虑吸收作用下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和有效沥青含量等具体的计算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集料吸入沥青数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郝培文 《公路》2001,(7):108-111
由于组成沥青混合料的矿质集料均有不同数量的孔隙,这些孔隙在沥青混合料拦和、摊铺和使用过程中均会吸收一定量的沥青结合料,沥青被矿料吸收后,其实际有效的沥青含量才真正起到形成强度的作用,因此如何评价集料吸入沥青数量就显发尤为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了集料吸入沥青数量评价方法,以便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得出正确的空隙率,骨架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从而满足路面性能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沥青混合料在150℃,老化4h最大理论工的方法可以决定集料吸入沥青数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沥青的胶体结构及其感温性能机理,指出沥青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提出沥青老化行进性观点。阐述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和过程和温度失控对沥青质量的影响,提出沥青混合料在加热拌和过程中温度控制要点和沥青摊铺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沥青改性与掺加矿物纤维的差别与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舒翔  刘立新 《公路》2005,(9):171-176
沥青的弹性模量(粘度)、屈服强度及韧性直接决定了沥青路面的各种力学与使用性能。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旨在提高沥青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韧性,本文分析与研究了沥青改性剂“合金化”及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区别。在阐述了“沥青+纤维”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同时,通过比较改性剂及纤维的增弹、增强及增韧效果与倾向,指出了“沥青+纤维”复合材料化是沥青路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乌尔禾天然岩沥青作为改性剂,通过对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确定乌尔禾岩沥青改善塔河90A沥青俱佳的搅拌时间和溶入温度,为使乌尔禾岩沥青在道路沥青改性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试验参数对乌尔禾岩沥青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改善效果的影响,为岩沥青改性沥青施工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中进行了乌尔禾岩沥青改性塔河90A沥青的不同搅拌时间和不同溶入温度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融入温度和搅拌时间的不同会使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程度不同,产生改性效果的优劣。结果得出,新疆乌尔禾岩沥青改性塔河90A沥青的最佳搅拌时间为25min,最佳融入温度为150℃.  相似文献   

14.
新型温拌添加剂对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asobit温拌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温拌技术之一,但该技术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一直被国外所垄断。在国内,温拌添加剂研究与开发也很多,可是性价比普遍偏低,研发的温拌添加剂与Sasobit温拌添加剂对沥青降黏效果和其它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报道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首次比较研究了由有机添加剂OMD、塑料再生蜡ROW和无机稳定剂ISD三种成分自主合成的一种新型沥青温拌添加剂OCAA与Sasobit温拌剂对基质沥青、成品改性沥青的黏度效果和常规性能影响情况,发现该温拌添加剂对沥青的降黏效果和常规性能影响不仅与Sasobit温拌剂相近,部分性能甚至更优,更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沥青橡胶设备与沥青橡胶试验路的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湿拌法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外沥青橡胶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最后结合中国引进的第一台进口沥青橡胶加工设备,分析了该设备在广东中山沥青橡胶试验工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0引言 近年来,泡沫沥青作为稳定剂和再生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层稳定和冷再生技术,而且由于泡沫沥青施工和易性良好、性能可靠,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应用到目前备受关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湖沥青中地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组分分析法对国内常用基质沥青品种和湖沥青中地沥青的组分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号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小,原油种类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大;湖沥青中地沥青饱和酚含量明显低于基质沥青,沥青质含量明显高于基质沥青,造成湖沥青粘度增大。由胶体结构理论可知,湖沥青中地沥青C/H较大,沥青质沉淀析出,结构稳定,加入到基质沥青中不易被溶解,可提高湖沥青改性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布敦岩沥青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布敦岩沥青抗滑表层路面的施工经验,论述了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点,可作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可以显著减少沥青路面一些早期损害,通过采用ABAQUS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设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分析路面结构应力和应变的影响。从结构角度提出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性能的要求,并且对设置排水基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的力学参数,采用力学经验法对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岩沥青改性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改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