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钟欣 《广东交通》2010,(5):62-62
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的纽约,人口有735万,而汽车拥有量却达到800多万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开车难免紧张。然而纽约的道路却并非如想象中那样拥挤,在路上开车还是顺畅的。这得益于纽约的交通设施完善,人们出行可以有多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吕春 《交通与运输》2010,26(3):39-39
国内驾照去悉尼开车,先到当地的语言学校翻译,联系买车,然后去RTA(路政局)把车过户,就可以上路了。不过悉尼的车速比国内快许多倍,开车的人非常凶猛,与美国大片里看到的街头景象基本相似,而且又是左行,所以同样需要学开车。为了开车找个教练学了10个小时(1小时45澳元),折合人民币近3000元。哎,真是贵啊。然后找朋友带两个星期,每天1个多小时。就这样,才基本适应左行,还要保持最高限速行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更多的人少开车或不开车,改骑环保健康的自行车,英国政府准备修改法律,让法律更“偏袒”骑车人:凡是涉及自行车或行人的交通事故,哪怕错在骑车人,也是开车一方负全责。  相似文献   

4.
陈然 《家用汽车》2006,(3):132-133
在有些小区的门口人们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象:一个陌生人若是步行进入小区,保安要拦住盘问半天,而驾车长驱直入保安们却不闻不问,有些保安看见车还敬礼呢。这要是让《天下无贼》里的王薄看见,又得忿忿不平了:“开车你就不问,开车就可以随便进入,开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  相似文献   

5.
肖艳 《交通与运输》2010,26(4):64-65
一、开车出远门准备充足再上路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开车出门最怕的就是车辆出问题,耽误行程不说,最重要的是把假日的好心情全都破坏了。如果利用长假期间开车出远门,最好是准备充足再上路。离开了汽车服务发达的城市,离开了熟人熟面孔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驾驶员对手机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开车打手机产生的危害及危害机理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数理统计理论找出开车打手机的特点和驾驶员存在的共性特征,并通过对开车打手机的现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减少其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马先生自述: 上学时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工作几年之后终于有能力购买。公司的位置较远,上班坐公交车需要1个小时左右,买车之后上下班方便许多,同时还省下许多时间。晚上如果和女朋友出去玩,还可以开车送她回家,周末更可以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郊区旅游。  相似文献   

8.
盛琰 《上海地方交通》2009,(9):37-37,F0003
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这是每个驾车者必须牢记的箴言。酒后驾车酿出的一幕幕惨剧让世人深恶痛绝,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万万不可给他人及其家庭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
都说美国是汽车的王国,这话一点不假。只有到了美国,你才能理解乞丐开汽车讨饭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了。追求住得宽敞舒适、环境优美和空气新鲜的美国人,将住宅建得远离城市。另外,美国的法律规定:市场、饭店、娱乐场所和办公地点,必须与住宅严格区分开。为此,上班要开车去,上学要开车去,买东西要开车去,打瓶酱油也要驱车百十里地往往并非夸张。  相似文献   

10.
戴诚 《家用汽车》2008,(1):148-149
面对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苦恼,准备返乡度春节的人可以邀请老乡、好友开车回家,形成自驾“返乡团”。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和家用汽车的普及拉近了地域和时间的距离,但周全考虑和防微杜渐依然是享受欢乐旅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下雨     
《家用汽车》2007,(8):12-12
最近的雨挺多,很多网友发短信说起下雨的故事,也有很多人因为不适应雨天开车而出现了交通事故,我这里有个秘籍,保准按照我说的方法开车,就会非常安全,那就是——慢行。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人眼里,开车只需要有驾驶证就可以了。但危险品货运的管理却很特别,因为涉及安监、交通、公安、质监及环保多个管理部门和危化运输、充装等多个企业,加上车辆的流动性大,监管起来难度不小。因此,抓住危险货运关键环节的监管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公交、出租驾驶员大多实行开车一天、休息一天的营运作业。尤其是出租车驾驶员承包经营,流动分散,工作时间难以控制,开车的一天容易产生疲劳驾车的现象。本以出租车为例,就消除疲劳驾车发表浅解。  相似文献   

14.
节油小窍门     
《家用汽车》2008,(9):46-46
云南樱桃糖 现如今油价“嗖嗖”地往上涨,不采取点措施是不行了。当然,油价的涨落我没办法控制,但是控制油耗我还是有一些窍门的。开车的时候随时留意前方车况,保持行车距离,这样可以减少踩刹车的次数。还有就是,在堵车的时候可将发动机熄火,再怎么说怠迷也要烧油啊。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大家守住一条车道开到头 首先,日本人开车踏实。极少看到车辆为了提高速度,而在车流里钻来钻去。大家通常是守住一条车道开到头,快的慢的各得其所。其实频繁换道不算违章,但是会降低车流的整体速度。老老实实跟在一条线上,主要是凭日本司机的自我约束。在日本驾校,学员毕业时都要签承诺书,其中一条就是保证开车时不乱并线。日本司机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践行的。日本人开车不争抢,全体国民较高的整体素质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在遵守规矩的同时能够享受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6.
李萍 《家用汽车》2006,(1):148-148
开车是个技术活,技术这东西一要熟练,二要准确,三要灵活,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些人似乎天生就会开车.学完了就上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更多的人,特别是新手,则需要慢慢提高。个人买车越来越多,自己要学着保养.这用车养车七七八八的事真不少。  相似文献   

17.
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义,开车时特别要注意一些安全细节。  相似文献   

18.
——首尔:每周一个工作日不开车 人口上千万的韩国首都首尔在推动公共交通、减少交通拥堵方面有不少经验。“每周一个工作日不开车”倡议是一项鼓励私人汽车自愿参加、给予相关费用减免的措施,2003年7月开始在首尔实行。  相似文献   

19.
不少刚从欧洲来美国居住的人总这样赞叹,“美国真是太方便了,去哪里停车都很方便!”美国为汽车提供了极友善的环境,的确是汽车族的天堂。这样的方便,不但因为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更在于其大量提供的免费停车场。在许多国家,开车不是问题,停车却是折磨。你能想像去哪里都能开车,而且停车绝对不成问题吗?对外国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方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交通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从普通民众的开车风格背后,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近年来,笔者经常往返欧洲,见识了欧洲人形形色色的开车风格,从中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发。一、面对交通规则,态度千差万别英国人有等候绿灯的良好习惯,在街上已是比比皆是的普通景观。即使在寂静的深夜,方圆几英里都无其他车辆的影子,但只要遇有红灯,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